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经贸发展拉动福建内需增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羲

  [ 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国家和各省均出台积极的刺激经济政策,依靠内需增长实现促发展的目标。福建作为沿海开放省份,外经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对扩大内需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福建省要致力于转变思路,创新举措,以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带动内需持续增长,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 外经贸 拉动 内需
  
  消费、投资和外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经济增长,当前,中央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提振经济,福建应该抓住机遇,推动外经贸快速发展,以此拉动内需增长,更好地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一、福建省内需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消费总量保持增长,最终消费由1978年53.02亿元,上升到2007年4269.36亿元,但最终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最终消费率)却呈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福建省最终消费率分别比“八五”、“九五”期间下降了8.2和2.7个百分点,2007年福建省最终消费率45.7%,比1978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福建省当前内需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性原因,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改革影响着人民对未来的预期,使得即期消费减少,推后消费增加。从1996年开始,福建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连续下降,1996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82.0%,农村为81.6%,到2007年城镇为71.3%,农村为74.1%,分别下降了10.7%和7.5%。二是收入增速原因,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快。近年来,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低于GDP增幅3-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低于GDP增幅5-7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消费占全省最终消费的七成以上,因而居民收入偏低抑制了最终消费率的上升。三是收入分配原因,收入差距拉大,使边际消费倾向过低。以2007年为例,据统计调查表明,福建省高收入家庭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4.5倍,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倾向却比低收入家庭低17%(高收入家庭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61.1%,低收入家庭占78.1%),这种收入与消费的倒挂关系,导致全社会消费需求不旺,出现消费断层。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使得农民消费水平偏低,农村市场发展始终滞后。四是就业的制约因素,福建省目前有4%左右的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3.93%,2007年3.90%),每年新增100多万的就业人数(2006年133万,2007年158万),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影响到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影响当前的消费。五是消费环境的影响,如近年来出现不少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提高了居民消费成本,抑制了消费增长。
  二、外经贸发展对拉动内需的影响
  福建作为沿海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份,外经贸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总体而言,外贸与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不大,也不是造成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恰恰相反,外贸与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对内需形成明显的激励作用。
  (一)进口稳步增长,满足消费需求。2003-2007年,福建外贸进口稳步提高,平均增幅为14.6%,带动了内需市场的扩张。一是从国外进口的最终消费品极大地充实了省内市场供给。其中,进口的动物源产品、蔬菜、水果、粮食、纺织、服装、轻工业品等产品,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要(2007年,福建纺织服装及日用品进口占限额以上批发商品购进总额的15.4%,农畜产品占到23.3%);进口的高档电器、音像制品、运动产品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口的汽车、通讯设备、珠宝首饰等高档消费品,以及服务类产品,迎合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档次。二是资本产品的进口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支持。近几年,反映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机械及运输设备”项下的进口额占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均超过10%(2006年占16.4%,2007年占10.4%)。2007年,全省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重要装备,如经编机、风电、盾构机用轴承、喷气织机、喷水织机、三维扫描仪等,共计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4%。资本产品的进口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社会需求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资源类产品的进口弥补了内需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供给的缺口。2007年,全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资源性产品(包括矿砂、钢铁、木浆、铝及其制品、铜及其制品、木制品等)25.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2007年,全省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进口占限额以上批发商品购进总额的8.6%。资源类产品的进口提高了国内供给能力,为满足大规模工业化需求创造了条件,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四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7%,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出国旅游、留学等消费也变得更加便宜,这在相当程度上也对内需起到了刺激作用。
  (二)出口效应释放,推动消费增长。近几年,福建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外贸出口平均增幅达22%,出口扩张引发了出口企业收入和其他企业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生产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收入,从而鼓动了新一轮的消费需求增长,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于最初出口收入增量的增长。目前,福建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金额和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384.5亿美元,比增14.7%,占全省外贸出口的77.0%),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产生的“乘数效应”通过技术溢出、学习示范等方式,带动了省内相关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提高了高技术、高品质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并推动了需求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三)就业水平提高,保障消费能力。从经验数据看,每1亿美元的出口将创造15480个就业机会,每1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将创造2962个就业机会,福建省每年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保持持续增长,为解决全省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福建省10000多家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和18000多家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外资企业为例,2007年福建省外资企业吸收就业人数达18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数的27.6%,外资企业实现利税270余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4%,由此创造出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服务贸易的兴起,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每年也为社会消化了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压力。同时,福建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加强,每年劳务输出人数在18000人左右,至2007年底,在外人数已达5.1万人,就业问题的解决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为内需的扩大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同比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同比增长13.1%,保障了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会展创造商机,拓展消费空间。近年来,福建省举办的投洽会、海交会、商交会、旅博会、林博会、台交会、艺博会、茶博会等重大经贸会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不仅改善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提升了举办城市的形象和品牌,而且展会期间来闽的海内外客商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伴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展会工程、服务、运输以及广告的各类衍生公司纷纷涌现,旅游、金融、交通、酒店、餐饮等第三产业逐渐兴旺,这种具有优化功能的前连效应和后连效应所创造的消费空间,更是无法估量的。

  三、进一步推动外经贸拉动内需增长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减速态势日趋明显,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福建省要顺应形势,抓住机遇,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内需外需均衡发展的战略,调整“三驾马车”驱动姿态,实现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外贸进出口的带动作用。一是积极扶持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加强内外贸产业的互动交流,扩大外贸产业知识外溢效应,促进省内企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二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推动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加快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三是继续通过进口资本品提高国内供给能力,注重技术消化,鼓励自主研发,提高设备和技术的自给率。四是鼓励进口重要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加大对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限制,避免加剧国内资源供给的矛盾,抑制内需扩张。五是深入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和消费需求变化,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消费热点,注重引进适销对路汽车、通讯、健康保健等热点消费产品,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需求。六是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长加工贸易经营链条,促进就业增长。七是抓住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鼓励承接服务外包,发展后台支持、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人力资源服务等外包业务,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抓住引进外资创造的机遇。一是鼓励部分在沿海投资的外商企业向内地山区梯度转移,引导外资参与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因势利导,完善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二是鼓励外资投向信息产业、服务产业以及消费转化效应较强的商业零售、餐饮、网购、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培养新型消费习惯,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水平。三是引导外资参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燃煤电厂、核电、气电、风电等项目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以大型投资项目带动内需扩张,刺激经济增长。四是加快在金融领域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转变,提倡适度的提前消费,把远期的消费计划变为即期的消费行为。
  (三)提高“走出去”战略成效。一是有效解决福建省“走出去”企业投资规模小,经营水平低,投资回报率不高的矛盾,加快培育有实力,有规模,有管理水平的跨国企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贸易点和营销网络。二是积极发展本地配套产业,鼓励“走出去”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对国产料件的采购需求。三是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满足福建对短缺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凤杰:中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及其协调[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32期
  2.许红琳:扩大消费需求峨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
  3.福建省2008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1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