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它是从事中等城市经济研究的全国性、群众性、专业性学术团体,现由85个城市的市长、城市经济实际工作者,以及从事城市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每届任期4年,现为2003年11月第13次年会选举产生的第5届理事会,有理事210名。
  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7年5月在芜湖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中等城市的特征和它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讨论认为,中等城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个“中”字上,要全面地认识中等城市,充分发挥它的比较优势,探索它特有的发展规律。对今后研究会开展研讨活动,会议强调要紧紧贴近城市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把市长们面临、思考的问题作为研究会研讨的课题,要不回避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地组织研讨,共商对策。
  十九年来,研究会先后在常州、九江、宝鸡、温州、攀枝花、汉中、荆沙、新乡、苏州、黄山、天水、十堰、桂林召开了13次年会、8次中等城市经济专题研讨会,分别围绕当年城市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研讨,并多次举办征文、参观考察、小型研讨会、课题研究等活动。
  在桂林召开的最近的一届理事会――第五届理事会上,会议的研讨主题围绕“民营经济与商会”展开。讨论认为,会议不久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往只提出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大家认为这是在十六大基础上的很大突破和创新,这个突破必将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去和公有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才能积极参与国有股的转让与重组,形成股份制形式的混合经济。会议进一步对民营经济的现状,如何营造发展民营经济良好外部环境,商会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讨论。
  在黄山举办的2004城市发展研讨会上又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融入大都市经济圈;二是市不管县后将会出现和需要应对哪些新情况、新问题?与会同志对“市管县”体制的改革十分关心,讨论热烈,认为“市管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产物,十多年来它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和缺陷,主要是:“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环节,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同时,“市管县”体制不但没有摆脱城市的行政羁绊,反而强化了城市的行政管理职能,这与改革的市场取向是相悖的。它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弱化城市的行政管理功能,强化经济功能,从“行政区经济”转变为“经济区经济”,不再依靠行政隶属关系,而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和配置,协调城乡共同发展。
  2005年9月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以我国第一个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的中等城市――常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常州当年的改革翔实反映了我国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和成功经验,并在会上首发了汤永安的著作《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议座谈了现阶段改革的新形势、新问题,认为一个重要特征是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带来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座谈认为这不应归咎于改革本身,恰恰相反,是因为改革的不到位所造成的,当前改革有必要对改革的目标和重点重新加以思考。改革的目标应该从单纯的GDP经济增长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并使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成果,促进社会的稳定。改革的重点应该从经济体制改革转为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研究会19年来的活动,紧紧抓住改革这个主题,以其理论观点上的鲜明性、超前性,为改革扫除观念障碍,在推动中等城市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研究会紧紧贴近中等城市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对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是回避,而是积极地组织研讨,共商对策,因而激起了城市领导同志的理论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极大热忱,新华社为此播发了专稿:《市长们在敲理论界大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已故名誉会长汪道涵,学会现任领导周道炯、王茂林、龙永枢等,以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刘国光、吴敬琏、荣敬本、季崇威、童大林、蒋学模、胡培兆、厉以宁、王珏、保育钧、高尚全等都十分关心和支持研究会的活动,多次参加研究会的活动和会议。
  为交流学术研讨成果和信息,迄今已出版《中等城市经济从书》5册,会议专辑10册,并不定期出版《中等城市经济会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3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