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贺兰山岩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沐春涓

  
  穿行陡峭石山
  
  从苏裕口森林的绿色长廊间飞驰而过,开始进入公路。没有任何遮挡物,四周一片寂静。乱石滩上出现双塔寺,飞驰而过后,离苏裕口公园的大门就不远了。10:30am,开始穿越贺兰山脉腹地,两侧石山陡峭地耸立着,大大小小九道弯,11:00am到达松涛山庄,饿得发慌,甩下车就奔山庄饭店而去。
  这是一个很像样子的大饭店,不过我只想要碗面混饱肚子就行。“贺蘑面……要快!”然后就有气无力地瘫在一把椅子上。等待的工夫,我环顾四周。计划里,这不是我久留之地。一个黑色的、肉乎乎的小刺猬从我的脚边挪动,乍一看到我是一惊,又是一喜,生怕吓跑了它似的,蹑手蹑脚跟在它的后面,直到把我引到一块崖壁旁的绿茸茸的草地上。小家伙似乎发现有了尾随,身体停在那里不动,眼睛却不老实地东张西望,小爪子抬起来弄弄脸蛋儿,嘿嘿嘿,立马就把我给逗笑了。
  “到底是在森林里,遇到个小动物什么的不稀奇。”我敦促司机迅速驶离此地时跟他说。这么好的山脉,这么美的森林,要美美地享受一番,只有安营扎寨住上一宿才够本。16公里的距离,小闫把个车轮转得飞也似的,经过最后一片树林,开始进入一大段粗野的乱石滩。这是贺兰山年年岁岁的洪水造成的,早已经没了农垦的可能性。
  贺兰口距离银川大约40公里,沟口有一个褐色大石柱,上面顶一块横置的石头,写着繁体大金字“贺兰山岩画”。旁边,一块黑色大理石的方形石碑,上书“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我端详着堆搭起来的天然石门,望着门后面那一片未知的世界,无限的期待和猜测一股脑地涌了上来。顺着山麓边的道路向里面走,我不时地在地上、崖壁上搜寻着,这才发现,很多石头上都留有刻过的痕迹,深浅大小,图案形状不一而已。等我冷不丁地再抬起头时,发现人已经来到一个空旷的布满山石和水流的大沟里……
  
  谁发现了岩画
  
  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最近十多年因为岩画而猛然成就了国际名声。贺兰山东麓的北段,好多个山沟口都发现了大批岩画,其中贺兰口是最早发现的。贺兰山的“岩画”其实是岩刻。在英文里,把古人留在岩石上的画和刻两种艺术统称为rock art。我国云南、广西有不少岩画,也称崖画,是真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多半是岩刻,比如阴山岩画就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岩画”,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都是岩刻。
  谁发现了这个地方?李祥石(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工作)年轻时做过多种工作,是个野路子出身的贺兰山岩画专家。上世纪60年代,他二十多岁,下乡到贺兰口临时工作,因为不爱打扑克,工余时百无聊赖的他,注意到了岩壁上的一些诡秘形象。他从当地人那获得了一些模糊的讯息。后来,他得到机会开始研究这些岩画,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章,贺兰山的岩画就这样被“发现”了,从此引起各国学者注目,银川甚至做了两次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的东道主。其实贺兰山麓的当地人早见惯了这些东西,《水经注》也记载了贺兰山的岩画,不过描述的不是贺兰口,而是比较靠南的一个地方。之后,不少研究者奔赴贺兰山,东麓的众多山口都发现了岩画,据说目前已经发现总数有上万幅,贺兰口约占了一半。不仅在山岩上被发现,还在山口外的冲积扇乱石堆和农民的猪圈里、房基下。这些岩画和山石一个颜色,刻痕粗浅漫漶,加上常年累月的风吹水洗,最初不大容易辨认,初来者如果没有讲解员指引,还真是比较麻烦和费劲的事。
  跟在小闫身后进沟,他指点岩画给我看,叮嘱我看岩画要带点想象力。我仰着脖子,尽量把眼神伸缩了好一阵才找到他指向的目标,不由自主地发出“咦……哦……啊……”的回应。
  山口内,两侧几百米长的嶙峋石壁上分布着岩画,大多数的位置都不用你使劲扬脖子,除了少数当初特别不怕累的创作者。贺兰口这条沟的后面就戳着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山头长得像开花的馒头,海拔3556米。小闫走在我的前面指指点点,我紧紧跟随,抻着耳朵细听的同时,举着相机拍照。大沟里的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因为有哗哗流淌的河水和从山口处刮来的风经过,我们俩的对话有时变得飘飘乎乎……“顺着河床一直往西走,可以进入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
  我四望寻找,那是两山之间看不到头的狭沟,远远地觉得正进入某个历史横截面,同时下意识地会觉得沟里正有什么东西要走出来,搞得神秘兮兮。据说,贺兰山的岩画至少有3000年之久,反映了狩猎游牧文化,大致是匈奴那帮人活跃时期留下的。动物形象很普遍,但是贺兰口有自己的特点,这里有很多类人首作品。“类人首”,就是像人头、人面,但研究者并不能肯定它们是人头、人面,因为人脑袋形状的轮廓线里,应该放置五官的地方却刻着复杂的其他图形,但是对人脸部的分区特征抓得相当准,一眼扫过去,你不可能忽视这张脸。
  中央民族大学的陈兆复教授是国际岩画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他指出:这些类人首异乎寻常,“贺兰山岩画在我们中国的岩画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我们看到的人面像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对研究世界岩画来说,也是很突出的地点。”
  
  岩画里的秘密
  
  很多人来这里不知道干什么?转了一圈或者半圈就扬长而去了,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其实,你可以做很多事。用你的眼光和见解探寻岩画的起因。有人说是当年放羊娃长昼无聊,闲的难受时拿起石头乱刻,留下了这些作品,学术上管这叫岩画成因娱乐说。多数学者不接受,要知道在坚硬的岩石上刻画可不是件轻松事,何况大量集中的作品,内容和风格相沿,一定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作。主流意见认为,岩画是巫术仪礼的产物,是人和神的沟通交流,当时的人们用诡异的岩刻形象来表达愿望和祈求。学者说,那些类人首的图形可能是对神灵的描画,然后巫师对之做法,奉献牺牲,就算是对着神灵说话了;而那些牛羊等动物,则是人们希望长久把握的。
  可以揣摩山沟北侧那面光滑的石壁上,那两个3000年前的手印,它们精致得似现代人的手模,可以叹为观止。注意上面那个桃形人面,周围还有一些动物,似乎很有情节?研究者认为是女人的手,一只手的下方朝向另只手下跪的牛,说那是代表被征服的部落。说法你爱信不信,至少增添了饭后谈资。手印是一个全球性的题材,在各国的古代岩画里都有。手在不同的场景出现,可以有不同的含意,很可能就是为自己的存在作纪念而已,比如好莱坞大街边那片地面上的手印,你说呢?
  你可以看沟的北侧向阳岩壁上的“太阳神”,离沟底大约有15米高,得攀上陡峻的小径接近它才能欣赏。这是块大约一米半见方的成型作品,已成为贺兰山岩画的代表符号,号称镇山之宝。它噘着嘴,圆瞪着两只大眼睛,头发直立且扎撒着,形如太阳的光线,韧如钢丝,乍看像一头坐狮,再看又有点像卡通人物。我觉得称其为印第安族长也不错,这就是著名的太阳神头像。这怪物已被各路神仙copy,现在是享誉全球,图像资料里能见得到,银川出售的各类工艺品里常常有它。至于“太阳神”名字的由来难说,有望像生义之嫌,主要是那头发样的线条被认作是太阳的光芒,而所有的人似乎都愿意这个名字永传……
  响晴薄日下,又是看又是记录又是拍照,忙乎得头晕目眩,饥肠辘辘,这时想,如果包里有点糖果、饼干或者晕车药就ok了。深灰色的云彩在头顶飘过,很快积了厚厚的一层,淅淅沥沥的雨滴飘落下来,不一会儿越来越大。“快点,赶紧跑吧”,冲着小闫我大声喊叫,然后撒开双脚,向着停车场方向狂奔而去。
  真是万幸!刚钻进车门,雨水就似瀑布般直流而下,噼里啪啦的,急促而且相当密实,来不及思量。呵呵,隔着窗玻璃,我对着白茫茫的世界笑,终于在大雨降临前看完了贺兰山口的所有岩画,了确了一个心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4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