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笑盈

  摘 要:本文论述了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困境 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当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为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投入的力度,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物流体系中, 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保障农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落后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耕作性农业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行为都严重地偏向生产而忽视经营,使得农产品的储运、流通、销售、预测等没有被重视。像美国、欧盟这些农业发达地区,农业产后经营性投入占到农业总投入的70%,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官员、主管部门,还是基层组织、农户都在加大生产投入上做文章,在农产品流通、经营方面的观念与意识极为落后,投入、建设、配套、服务上更是极为欠缺。
  (二)流通渠道不畅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完善的营销体系。
  (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农产品流通大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但由于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
  (四)物流技术比较落后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相比之下令人触目惊心。同时,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因此,物流技术落后的薄弱状况造成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的及现代发展的种种原因,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发布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六)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对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教滞后,市场上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人才较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虽然已有大中专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而对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的特点有深刻理解,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七)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在农业物流建设投入的资金不够,政策法规制定上扶持力度不够。
  
  二、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 提高运作效率, 降低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包括乡村公路、农产品运输设施低温物流、运输设施的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储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施的建设,保障实现农产品物流具有良好的载体优化整合资源,发展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中心。结合各地农产品加工、流通、 销售及贸易情况, 在重点地域或地区建立 综合型或专业型物流中心提升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
  科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虚实结合,择优选点,抓点带面,重点扶持,加快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步伐,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全面推广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四)优化整合资源,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贸易保护的不断加强,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不仅能将各项具体的物流作业综合在一起进行平台运作,使物流总成本大大下降,而且能针对不同层次的物流问题进行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和战略规划。
  (五)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六)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是指农产品企业或农产品经营者将一系列物流活动交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的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是农产品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它使用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和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农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物流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取得整体效果最优使参与各方均能受益。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关键。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成为连接农户与消费者的一道桥梁,将农产品的供应和销售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湘民,刘大成.剖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6(16).
  [2]王文生,陈绍慧,修德仁.我国农产品物流及其保障平台的建设[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 (9).
  [3]丁俊发.发展农产品物流任重道远[J].中国合作经济,2004(1).
  [4]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
  [5]张德新.现代农业物流:制约瓶颈与破解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7,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