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晓燕 张心灵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一个广受国内外各界关注的问题,从国际范围来看,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2004年9月29日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外部监控体系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及实务操作规范,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一货币资金(试行)》;2007年3月22日,财政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为了了解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现状,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内蒙古财政厅于2007年7月联合成立了课题组进行调研。从是否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和完善情况几方面着手,发现内部控制总体的缺陷,并提出解决办法,针对内蒙古地区;试图探索一些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做法。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访谈及典型调查等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50家大中型企业采用Liken五点评分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剔除其中信息缺失较严重的部分后,最终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60%。本文是本课题调研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二、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被调查企业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共30家,基本情况的统计如下:
  被调查的对象所在公司所属的行业类型为:制造业13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43.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占23.33%;信息技术业2家,占6.67%;建筑业3家,占10%;综合类3家,占10%;采掘业2家,占6.67%。可见,从所属行业来看,被调查企业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
  
  调查选取2006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作为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划分依据,40000万元以上大型企业25家,占83.33%;4000万元―40000万元中型企业5家,占16.67%。以上划分标准是按照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可见,被调研企业以大型为主。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调研样本大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其构成具有代表性。
  被调查的对象所在公司按是否为上市公司划分的类型为:上市公司13家,占43.33%;非上市公司17家,占56.67%。样本在是否上市公司方面的选取各占一半,分布相对均衡。
  被调查对象在企业担任的职务,涉及财务部门负责人13人,占43:33%;会计审计一般人员12人,占40%;其他部门一般人员4人,占13.33%;审计部门负责人1人,占3.33%。
  从各方面的比例来看,所分析的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结果的分析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企业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符合性、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均趋于比较健全,占到总样本的60%,其中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更为集中,分别为69.23%、57.14%、100%、100%;而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在样本量中为0。这表明,被调研企业认为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非常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8%,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4%,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非常健全的样本量为0,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40%,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0%,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这表明,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性好于中型企业。
  第三,从企业是否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常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15.38%,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9.23%,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量为0;非上市公司非常健全的样本量为0,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52.94%,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47.06%,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二)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符合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比较符合的占到总样本的46.67%,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更为集中,分别为61.54%、50%、100%;符合的占到样本总量的40%,其中电力57.14%、建筑业100%、综合类66.67%;完全不符合的企业在样本量中为0。可见,内蒙古各行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符合程度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采掘业好于其他行业。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符合程度更好一些,非常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16%,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4%,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相比较稍微逊色一些,非常符合的样本量为0,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60%,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第三,从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符合程度明显好一些。非常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30.77%,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6.13%,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量为O;非上市公司明显逊色一些,非常符合的样本量为O,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7.06%,符合的占样本量的52.94%,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三)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非常有效的占到总样本的10%,比较有效56.7%,有效30%,基本无效3%。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有效性最好,但制造行业也有基本无效的企业。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更好一些,非常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4%,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56%,完全无效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相比较稍微逊色一些,非常有效的样本量为0,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60%,基本无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0%,完全无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第三,从企业是否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非常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3.08%,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46.15%,完全无效的的企业样本量为0;非上市公司非常健全的样本

量为0,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64.71%,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9.41%,基本无效的占5.88%。
  (四)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状况分析
  首先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在所有行业中相对来说是最好的。这同所调研的样本全部为香港和纽约上市有关。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即“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要求美国本土公司从2004年开始执行SOX法案,非美国本土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从2006年执行。SOX法案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现在、将来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按时报告,并要求外部审计师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公布。被调研的信息技术业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全面推进内控建设与维护工作,既是执行美国索克斯法案的要求,也是公司发展和管理的内在需要。
  其次,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状况相当,但中型企业要稍微逊色一些。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无论从内控的建立还是执行都受到成本的限制,强调“成本效益”的原则。只有在建立、执行内部控制的收益大于应用内部控制的成本时,实施该项内部控制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对于规模较小企业来说,应用某项内控的成本过高往往会使得企业放弃该项内控的实施。其二,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制度执行人的素质,规模较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好,对内控运用总体效果明显要好。其三,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
  另外,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在以上三方面明显要好许多。近来,我国上市公司出现内部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上市公司内部风险控制问题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上市公司经营和运作,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上证所于2006年6月5日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上市公司应从2006年年度报告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四、建议
  
  首先,政府继续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确定的内部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进行内控制度的设计,并在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维护。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并有效执行。监管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检查,对现有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做出修订,根据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成本效益的考虑,提高规范对不同层次企业的实用性。
  其次,企业为了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全员对内部控制的熟悉了解,关键岗位必须进行培训,尤其是中型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员工的整体素质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进行全员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提高建立和遵循内部控制的自觉性。
  最后,从宏观角度看,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并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薄弱环节,进而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准则可以借鉴美国PCAOB于2004年4月9日正式发布的审计准则No.2准则“连同财务报表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及2006年12月PCAOB提出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借鉴其中先进的理论,将内部控制审核的一些基础问题在规范中加以制定,并且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准则,这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8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