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货币政策效应看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鹏翔

  摘 要:本文透过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K系统,以及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GDP的VAK系统,进行GDP的方差分解和GDP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中得到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关键词: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 货币政策效应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然而改革的整个进程不能脱离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本文力图从货币政策效应中,分析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特点,为我国货币政策改革所处阶段及特点提供数量上的依据。
  
  二、计量检验
  
  我们首先从Granger因果检验做起,由于我国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所以我们做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GDP的Granger因果检验,同时从实践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做财政支出GDP的Granger因果检验。为了防止伪回归,我们对各时间系列的单位根做检验。
  
  
  (一)Granger因果及单位根检验
  经检验,利率、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都显著地Granger引起GDP。
  经检验,Ingdp、Inml、Infinance、Inratio(gdp的对数,ml的对数,财政支出的对数以及利率的对数)都是I(1)过程,且存在着协整关系。
  
  (二)建立包括Ingdp,inml,Infinance的,滞后三期的VAR系统
  LNGDP=0.2104892954*LNMl(-1)+0.3015000959*LNMI(-2)+
  (3.26) (0.27)
  0.2330595224*LNMl(-3)-0.4970655566*LNGDP(-1)+
  (0.37) (-2.06)
  0.08326675986*LNGDP(-2)-0.3935002847*LNGDP(-3)+
  (-0.35) (-0.09)
  0.1607142731*LNFINANCE(-1)+(12514499022*LNFINANCE(-2)-
  (2.186) (1.671)
  0.3063730264*LNFINANCE(-3)+9.336098552
  (0.711) (2.96)
  从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来看,r2较高,F统计量较为显著,离差平方和也不大,并且残差的相关系数也不高,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从各项系数来看,滞后一期的lnml对lngdp有正的影响,并且影响是显著的,滞后两期后效果不明显。说明货币政策从政策执行到效果产生有一期的时滞,货币增长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理论相符合)但这种效果持续时间不长。财政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并且政策效果有着较长的持久性,但是二者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贡献的大小我们无法衡量,必须做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做脉冲和反差分解来分析。
  
  
  (三)脉冲反应:反应程度的衡量
  从脉冲反应函数中可以看到:
  1.从脉冲反应来看,货币政策开始有一个时滞,而后开始起作用,货币供应量增长1个百分点使得gdp增长在到第四期达到最大值,增长约0.04个百分点,然后慢慢的影响就接近0。以后货币供应量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成波动状态,并且幅度越来越小,趋向于0。
  2.财政支出的影响是逐步增大的,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在第二期使得gdp增长0.15个百分点,第三期达到最大为0.23个百分点,后降为0。
  3.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波动更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这可能以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有关。财政支出的扩大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的投入部分比例较大。而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时滞比财政政策还要长。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从一定程度衡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的短期效应,但是二者贡献率的大小,二者的地位无法衡量,这需要通过方差差分解来进行。
  
  (四)方差分解: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贡献率大小
  方差分解是通过衡量系统中被解释变量的方差的变动中由各因素方差影响所占的比重来衡量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变动贡献的比重。所以通过建立包括tngdp、lnml、lnfinance的系统,并通过对lngdp的方差分解来衡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贡献率大小。
  从方差分解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货币政策的效应与财政政策相比不够显著。这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情况相吻合,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比有效性不够显著,货币政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gdp增长的7%左右,而财政政策对gap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15%左右。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较长的时滞,并且货币政策的时滞长于财政政策的时滞。这与前边脉冲相应函数的分析相一致。是由于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和财政政策有较大的相关性,并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有更长的时滞。
  3.gdp的增长有很强的自生性。在gdp增长中近70%的部分没有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解释,说明gdp增长的自生性较强或者一些对gdp增长产生影响的变量没纳入模型。
  
  (五)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R系统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构建由货币供应量,GDP利率组成的VAR系统,分析货币政策中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政策之间的关系(三个时间系列都是一阶平稳过程,并且利率、货币供应量都与GDP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同样我们做GDP关于利率、GDP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可以看出:
  
  1.利率的上升使得GDP下降,这与理论相吻合,利率上升提高了企业成本,企业减少产出。
  2.同时可以看到利率政策有一期的时滞,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第三期GDP增长率下降了约0.18个百分点,第四期后利率政策的效果几乎就为零。
  3.利率政策相比货币供应量政策撤果不显著,且持续时间较短。
  从方差分解中可以看出:
  1.利率发挥作用几乎没有时滞,第一期就影响到GDP的波动,但是对GDP的影响十分有限,仅占GDP波动的5%左右。
  2.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前边的结论相类似,有三期左右的时滞,并且在第一期对GDP波动没有影响。
  3.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对GDP波动的作用明显强于利率对GDP波动的作用,利率对GDP波动的作用仅为货币供应量的30%左右,与美国的情况相反。
  
  三、计量分析结论

  (一)货币政策有效但效果有限
  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得到货币供应量是GDP增长的原因,而GDP增长不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原因。而且从宏观调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而引起人们对货币政策效应争议的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利率政策作用不显著,其次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较强的相关性,对财政政策有一定的依赖性,作用效果远远低于财政政策,方差分解中仅有财政政策的50%。因此,在转轨经济中我们不能忽略货币政策的作用,另方面,要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加强货币政策作用。
  
  
  (二)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是其发挥致用的重要内容
  我们建立由GDP、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的VAR模型,从方差分解中我们看到财政支出对GDP变动的贡献率为15%左右,而货币供应量变动对GDP变动的贡献仅为7%,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对GDP贡献仅为财政政策的50%,再从脉冲反应函数来看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财政政策的更长,而引起gdp变化幅度小于财政政策。这与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奉行的财政包干制度有关,特别在计划经济下,企业的资金由财政供给,并以贷款的形式下拨溃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政策成为财政政策的附属。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而1998年后货币政策的扩张贷款量的增长与财政支出的扩大,国债发行量的增长相配套,也使得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依赖性大。因此,在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效果才明显。
  
  (三)利率政策效果不明显,以利率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时机还不成熟
  
  利率政策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政策调控手段,它是一种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它具有调控的间接性,渐进性,低成本,在条件具备时调控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几年前一些经济学家就提出我国的政策调控手段应向利率调控转变,以利率调控为主。然而从以上计量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施行以利率调控为主导的调控体系时机还不成熟。从由利率,货币供应量,GDP增长率组成的VAR系统中可以看到,在方差分解中,利率对GDP波动的影响只占了总波动的5%左右,远远低于货币供应量的15%,并且利率对产出的弹性约为26%低于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弹性32%。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货币政策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只能在条件具备时,宏观调控的重心才能转变。
  结论:我国还处在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当前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货币政策特点,稳步进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