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月

  本文利用1986~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短期来看,居民的当期收入对下一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因此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拉动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在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消费作为社会生产的最终日的,是维持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具有更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城镇居民,其消费需求的变化势必影响北京市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因此,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的决定因素、影响环节和变动趋势,对启动和扩大消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经济学几乎所有的消费理论都以为,在诸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收人起最主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计量经济学中的协调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是要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从而探索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规律性。
  对于全国层面以及某些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关系,国内不少经济学者曾对此做过实证分析,进行过探讨,揭示出了全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但是,针对北京市城镇居民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建立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尚未见到。故这里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原理简介
  
  经典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但消费和收入这类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协整分析理论弥补传统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由于非平稳变量造成虚假回归或回归的问题。如果时间序列Y1,X1是非平稳的,经过d次差分后变成平稳序列,则称原序列是d阶单整的,即I(d)。若存在某一使得β是平稳的,即是I(O)的,则认为Y1,X1具有协整关系。对变量之间的协整性的检验,一般有Eugi-Grmager两步法(简称E-G两步法)和Johansen系统分析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其具体过程是:首先分别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即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检验。然后用OLS方法对Y1,X1进行回归,再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检验结果表明为稳定序列,则认为Y1,和X1是协整的。残差的平稳性检验方法仍然是DF检验或者ADF检验。
  根据Granger表述定理,如果变量x与Y是协调的,则它们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lel,简记为ECM)表述。这种模型既区分了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又避免了伪回归,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预北理段初步分析
  本文采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1986-2005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数据作为样本,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消费者价格指数平减。分别用CONSUMPTION和INCOME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了缓解数据的波动性,对二者分别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用lnc和In/表示。
  从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及它们取自然对数之后的时序图(图1、图2)可以看出,收人与消费一直呈持续增长状态。收入与消费的变化曲线形状是很相似的,反映了二者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也反映出二者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要建立回归模型必须进一步分析两个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二)平稳性格验
  在分析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之前,先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注:①检验形式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②△lnC和△lnI分别代表消费和收入序列的一阶差分;③最佳滞后期由AIC信息准则确定;④利用Eviews5的ADF单位根检验法求得。 由表1知,消费和收入的ADF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有单位根f即非平稳)的原假设,而其一阶差分的t统计量是显著的,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因此消费和收入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nC~I(1),lnl~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三)协整检验
  首先用最小二乘法对消费InC和收入lnl进行回归,发现其残差项有较强的一阶自相关性。考虑加入适当的滞后项,得到消费与收入的分布滞后模型:
  lnCt=0.358+0.532×lnL+O.409t-1 式(1)
  (2.030)(5.956)(3.764)R2=0.994 LM(1)=1.677 LM(2)=2.040自相关性消除,因此可初步认为是消费与收入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
  消费lnG与其估计值CF之间拟合较好,说明上述自回归滞后模型比较能够好的解释消费lnC。通过对残差的平稳性检验来确定消费InC和收人lnI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残差项的稳定性检验:
  △eT=-1.255eT-1
  (-5.201)R2=0.628 DW=1.877 LM=0.977
  这里的t统计量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的临界值-1.96,即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说明消费和收入是(1,1)阶协整的。模型①即为它们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建立消费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是反映消费和收入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以为被解释变量,利用OLS法进行估计,可得到如下估计式:
  △lnCt=0.321+0.576×△lnIt-0.0544×1nCt-1+0.491×lnIt
  (1.414)(3.062) (-2.645) (-2.7651)写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如下:
  △lnCt=0.576×△lnI-0.544×[1nCt-1-0.903×lnIt-1-0.591]式(2)
  由式(2)可知:消费关于收入的长期弹性为0.903,短期弹性为0.576。其中误差修正项为:ECM=InCt-1-0.903×lnIt-1-0.591
  由上面的结果可知,该误差修正模型描述了

均衡误差对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短期动态的影响,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符合相反修正机制。
  1,短期动态均衡机制: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短期内每变动1个单位,消费将同方向变动0.576个单位。这一数值较协整回归方程中的0.903要小,说明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对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期影响更为显著。
  2长期均衡的收敛机制:从误差修正模型ECM的表达式可以得出,
  (1)当 1nCt-1-0.903×lnIt-1-0.591≥0时,ECM对居民消费增长起减少的作用。
  (2)当 lnCt-1-0.903×1nIt-1-0.591≤0时,ECM对居民消费增长起促进的作用。
  ECM的系数为-0.544,说明长期均衡趋势误差修正项居民消费增长的调整幅度为54.4%,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误差修正模型比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更准确的反映了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长短期关系。
  
  (五)预测检验
  根据式(2)可得到预测结果(2005年的当年价)为13572.67元。由相关数据可知2005年北京城镇居民消费支出(2005年当年价)为13244.2元,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48%。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发生偏离,但不会持续很久,经济运行机制将这种偏离状态会重新调回到均衡状态。从数据(1986-2005)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是长期存在的。
  
  (二)从妊期动态变化来看消费lnC与收入lnI的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903,表明目前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仍然由收入决定。这个数值比较大,表明在我们选择的研究时间区间里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几乎是同步提高的,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是稳定的;随着人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将增加。因此,欲长期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必须研究如何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三)从短期动态变化来看,本期收入的变动幅度对本期消费支出的变动幅度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当本期收人增加100元,本期消费将增加57.6元。因此随着人们手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消费的欲望就会增加,直接反映在下一期消费也会增加,所以消费机制的完善,提高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将会推动北京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