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牧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冬梅 刘玉春

  一、内蒙古牧户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特征
  
  (一)牧户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整个经济增长趋势看,内蒙古牧户经济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并且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90年代,牧户经济曾两次出现徘徊,2000年达到最高点,2000年之后则连续下降。以内蒙古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内蒙古牧户经济的增长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分析如下:1986年至1990年间,牧户户均纯收入由3855.06元上升到5198.72元,增长了0.35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7.8%;1990年至1995年间,牧户户均纯收入上升到10084.69元,增长了0.94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14.2%;1995年至2000年间,牧户户均纯收入上升到14794.27元,增长了0.47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8.0%;2000年牧户户均纯收入则达到了最高点为14794.27元,此后两年连续下降。2001年为14386.56元,较2000年下降了2.8%;2002年为13122.83元,较2000年下降11.3%。
  
  (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牧户经济赖以生存的草原环境不断恶化
  牧户经济是建立在草原资源基础之上的,草原资源决定了牧户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草原是一种生产力,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科学地利用草原资源,可增加资源总产量,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如果利用不当或长期超负荷利用,则会造成草原资源破坏,草地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可食牧草不断减少,有毒有害植物大量增加。最终使草原成为阻碍牧户经济发展的瓶颈,更为严重的是威胁牧户的生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伴随着牧户经济的增长,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逆向演化,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荒漠化。牧户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草地质量和生产力也在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40%-60%之间。过去一些牧户草场13-20亩可以养一个羊单位,现在50-70亩才可以养一个羊单位,草场载畜能力大大降低。
  
  (三)由于饲草料消费的压力,牧户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本投入
  牧户经济的消费具有双重性,其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结合在一起。牧户一方面通过各种生活资料的消耗保证其人口生产,一方面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消耗保证其生产性生产,在牧户内部,有些物资、生产资料是可以通用的,即可用于生活消费,也可用于生产消费,牧户的两种消费职能是统一的。近几年来,由于草场的退化加上连续自然灾害,草畜矛盾非常突出,牧户的收入除去用于基本生活需要外,很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饲草料,在牧户的生产经营费用中,支出最多的是饲草料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50%以上,有的牧户高达85%以上。牧户这种消费现状使得其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本投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二、内蒙古牧户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
  
  借鉴国内外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原有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张来实现。另一类则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内蒙古牧户的经济增长与其所依赖的增长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增长方式是影响牧户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本文将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牧户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探求牧户经济增长的方式,并说明产生牧户经济增长特征的原因。
  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中各因素特征序列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系统中各因素的联系是否相关和密切。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关联度就越大,即影响越大,反之就越小。
  本文以1990-2002年内蒙古农调队牧区住户调查资料以及内蒙古统计年鉴资料为依据,设牧户户均家庭经营总收入、牧草地面积、饲养牲畜头数,投入的物资资本、劳动用工、人力资本以及生产性固定资产相关指标,并且分别用X0,X1,X2,X3,X4,X5,X6表示。其中:家庭经营总收入(X0)表示牧户经济水平,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反映了牧户经济增长变动状况,其序列为母序列;其余指标(X1,X2,X3,X4,X5,X6)则表示了影响牧户经济增长的因素,其序列为子序列。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原理,在分辨系数ρ为0.5的取值下,计算结果表明:影响牧户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牧户饲养的牲畜头数,其次是牧户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第三是生产经营中转化为产品的物质投入,第四是牧户拥有的牧草地面积,最后两个是代表劳动手段先进性和劳动力素质的指标生产性固定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本。由此可知内蒙古牧户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量的扩张,来源于牧户饲养牲畜头数的大量增加和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的大量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甚微,牧户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们认为牧户经济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饲草比较丰富的情况下选择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自己是可行的,而且也是一种经济、实际的发展路子。这是因为在发展的初期,牧户的劳动者素质较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牲畜的优良品种较少,这些状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而牧户经济又要发展。因此,牧户只能发挥其比较资源优势,大量地投入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量的饲养牲畜,通过量的扩张来增加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畜草矛盾的突出,特别是草原严重超载,沙化、退化、荒漠化较严重状态下,牧户经济还选择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则是一条有增长无发展的路子。这是因为:第一,牧户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质量及结合方式变动幅度较小,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的重复或迭加。第二,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率比较低,资源耗费大。第三,也是最不利的方面,就是牧户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超承载能力的利用之上的,是以牺牲环境和损耗资源为代价的,这种代价的结果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自然资源的枯竭,人类生存空间的缩小。现实中这种影响已显现出来。因此,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是牧户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内蒙古牧户未来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行选择和应解决的问题
  
  (一)资本形成与资本投入的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时指出,资本是“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资本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诺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论”也强调,资本积累是克服“瓶颈”约束,打破恶性循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由此可见,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牧户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一直不足,资本向来都是稀缺程度最高的资源,而草原建设、牲畜改良、先进技术的引进又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目前牧户的资本形成主要来自于牧户储蓄,就牧户家庭储蓄来讲,储蓄水平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的高低,家庭收入水平高,用于消费后的收入剩余就多,从而储蓄就多。近几年,内蒙古牧户经济收入水平不高,除去消费后,大部分牧户所剩无几,甚至有些牧户还要借贷。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单靠牧户进行有效资本投入是不现实的,还要依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依靠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支持,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多渠道、多形式、多元投资主体的融资局面,才能够加快牧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科技进步与牧户经济增长问题
  科技进步对牧户经济增长的转变主要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关系及这一过程中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即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牧户资源的产出效率;可以拓宽资源的配置空间;可以使生产者根据资源的不同稀缺程度更好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资源配置效率。科技进步是牧户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目前在畜草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牧户必须压缩牲畜头数,积极选择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牲畜品种,同时强化饲养管理,开拓饲料资源,通过科学技术来更好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进牧户经济增长。
  
  (三)人力资本的有效形成问题
  对于一个牧户来讲,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经营、现代的管理以及现代的牧民构成了现代的牧户经济。现代牧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一定农业生产经验,并逐步实现由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向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主转变的牧民。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提高牧户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强化人力资本的投入,解决好人力资本的储备问题。强化牧民基础教育,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牧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