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退了2%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羽

  2008年,对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并不是一个太好的年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增长之后,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银根收紧、原材料价格猛涨、国际经济放缓、市场购买力下降……种种利空因素似乎达成了协议,集中向企业砸来,国家发改委统计结果显示,仅仅上半年,倒闭的中小企业就在6.7万家以上。
  没有人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弱势群体”,在这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大战中成批地败下阵来。7月,随着政府高层屡屡调研出口企业,外贸政策将有所放宽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很快,随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一纸通知,8月1日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政策“援助”的首个对象,其出口退税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由此,谁会成为下一个受惠者,下一步外贸政策会做出多大程度的调整,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只是,在政策制定这一博弈的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均衡永远是唯一的考量。目前看来,为了缓解部分出口企业的阵痛,就全面回调现行的外贸政策,是不太现实的。对部分产业和领域施以适度的援助,已经是政府层面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在日前汇丰银行主办的经济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中国经济走势做出了这样的判断:2001―2007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顶峰,而从2 0 0 8年开始,经济的下行通道也将持续一个相当长(至少是3年)的时期。或许他的论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对广大出口型企业而言,0 7―0 8年度确实是一个“分水岭”。分化的标准之一,即是出口退税率大范围的调整。
  
  大面积退税率下调带来冲击
  
  根据外贸出口形势的变化,近几年来,中国的出口退税率一直处于不断的下调过程中,而2007年7月1日起进行的调整,力度更是明显加大。根据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当年6月19日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此次调整共涉及2 8 3 1项商品,占到海关税则商品总数的3 7%。其中,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等2 2 6 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都进一步降低了出口退税率;溶剂油、水泥、液化石油气、肥料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更干脆被取消了。
  从相关部门的初衷来看,集中调整“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旨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刹住贸易顺差“快车”。同时,也可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减轻货币政策压力并降低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有关方面已经预计到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会冲击一部分盘桓在低端加工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但无论从解决外部贸易摩擦、扭转贸易失衡,或在内部防范经济过热、减少由顺差高增长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两方面,主动调整出口退税率都被视为有效的、更具可控性的策略。申银万国研究所2007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所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每降低1%,市场总体的税前利润降低约58亿元,降低幅度为0.99%,出口退税调整对上市公司直接利润影响并不是很大。
  可是,受调整影响的并不只有近600家直接经营出口业务的上市公司,在退税率趋降面前,更多的中小企业显得那么“势单力孤”,而他们承受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国际市场需求的放缓、国内货币政策的紧缩、原材料的上涨,“组合拳”效应的加倍放大,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面临成本上升和资金链断裂的困难。
  
  行业之痛:中小企业面临大面积亏损
  
  分行业来看,出口退税的下调,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莫过于那些出口依存度高、毛利率低的行业,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化工行业、有色金属。从2007年7月1日开始,部分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或被下调到了9%或5%。以化工品聚合MDI(PMDI)为例,出口退税率从13%降至5%,这就表示相关企业在该项产品出口上要直接损失8%的收益。以每吨2000美元的出口价格、年出口量2万吨计算,企业每年的损失就高达320万美元。为了赶上原定税率的“末班车”,7月1日之前进出口企业集中突击报关的现象很是突出。据上海浦江海关驻航运交易所的统计,在当年5月8日至6月20日期间,该报关点集中受理出口报关单就近78万份,同比增长了26%。但事实上,谁都明白,这样的抢关对弥补企业损失而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提高出口价格成为抢关之后更多企业采取的措施。这种提价措施,在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推动出口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是合情合理的。例如化学制药工业,近年来能源、原料的提价,已经使原料药的成本提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相当于使原料药出口价格提高了6%;而随着一批原料药的出口退税率由13%调整到5%,原料药厂商又要面临8%的损失。“现在很多药企是通过出口退税来盈利的,现在出口退税率一下子降低了8%,企业都要亏本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听到风声的原料药企业在第一时间已开始酝酿提价来减轻成本压力,不过提价会影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流失国外客户,一些中小企业势必会出现亏损。
  在轮胎橡胶行业,其出口退税率和塑料制品一同下调到了5%。根据上市公司风神股份的判断,该公司的出口成本由此将增加约4%。对退税调整早有预期的风神股份,早已开始采取应对,2007年第2季度,风神的轮胎出口价格就提高了5%,而在此基础上再有5%的涨幅,就可弥补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出口额大小不一及成本控制的能力不同,并非所有或大部分的橡胶轮胎出口企业都能侥幸规避风险。此前,国内轮胎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小厂都是依靠较高的出口退税率趁机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而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大厂商面对的是高端客户,适度提价是可行的,而主要面对低端客户的小厂家,想要涨价,势必会导致出口业务的大量压缩,直接危及企业的生存。
  相似的情境还发生在众多毛利率不高的出口型行业,如建材、轻工等等。有数据显示,部分机电产品、服装和棉纺织品退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将增加1%。这样一来,行业内那些没有议价能力或者成本过高的企业,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据报道,曾经占据全球节能灯90%分额的中国照明企业,目前全行业的利润率不足1%,已经有3成OEM小企业退出市场;而2007年上半年,家电产品中出口数量最多的电风扇,在出口退税率从1 3%降到9%之后,原本具有价格优势开展出口的电风扇企业也顿时失去了依靠。据称,由于抬高了产品价格,2 0 0 7年下半年电风扇出口订单的数量明显减少,如美的电器2 0 0 6年出口的美的

电风扇总量约有1800万台,而2007年差不多减少了500万台。而对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就更无力承受因税率下调带来的利润损失了,被淘汰几乎是其唯一的命运。
  
  高层调研:减压措施初现
  
  受困的绝不仅仅是单一行业和小部分的低端企业。广东统计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广东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仅4.3%,远低于全国20.9%的水平。同期,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家,增长1 2 . 7 %;企业亏损额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了25%。而在《福布斯》中文版揭晓的“2008年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上,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由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表现欠缺。其中,大连首次跌出了前10名,天津和青岛也有不同层次的退步。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出现的情况,当然不能完全以一个简单的“出口退税率下调”来解释。事实上,以出口退税率下调为代表的外贸政策转型,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一定是有益于出口数量与质量的协调,有利于贸易的均衡和结构的改善。但没有人会预料到,外贸政策的较大转型,会与包括人民币持续升值、银根紧缩、原材料价格普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一起产生“1+1〉2”的作用,这是广大出口企业猝不及防的。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境下,呼吁外贸政策作出调整、特别是希望出口退税政策回调的声音逐渐响了起来,而政府部门对于出口企业的集体利益诉求也做出了反应。从6月底到7月,中央高层连续走访了多个省份以了解企业困境。而在部分企业看来,调研是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的先兆。他们相信,随着调研的深入,政府部门掌握到的信息越多,对当前出口企业承受的经营压力以及衍生出的就业、乃至社会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很有希望针对服装等不污染、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退税率提高2%企业盼来及时雨
  
  部分企业的希望,很快得到了初步印证。7月30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通知,自2008年8 月1 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对于处于困境中的纺织服装行业而言,这2个百分点的增加,确实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及时雨”。
  
  2%可带来近26亿美元利润
  
  按中国第一纺织网的总编汪前进的估算,出口退税率回调1个百分点,相当于将企业出口总额的1%直接加到企业利润中去。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总额为1679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占7成,以年出口增长10%计,2008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可达到1847亿,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总额可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若出口退税率回调2个百分点,则纺织行业利润总额将增加约26亿美元。而证券界人士做出的效益分析也大致相同。平安证券分析师区志航认为,此次上调将会使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利润总额增加25.86亿美元,利润总额将增加15%,净利润将增加11.25%,以汇率6.8 计算,约合人民币181亿元;东方证券行业分析师施红梅的测算数据也与之相仿,其认为行业利润将增加184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目前面临困难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不失为一场“及时雨”。退税率调整翌日,孚日股份(002083)即发布公告称,以上半年出口额为基数,出口退税率上调2个百分点,该公司将增加1500万元的税前利润;产品100%出口的金飞达(002239),则称下半年的净利润将增加400―500万元。不仅仅是上述2家企业,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股市中的纺织服装板块也犹如被打了一剂强心针,政策一出台,纺织服装板块指数就上涨了2.95%,位列板块指数涨幅榜第3 名, 板块5 8家上市公司中,有2 5家涨幅超过3%,天山纺织(000813)、凤竹纺织(600493)、海欣股份(600851)、中银绒业(000982)4只个股甚至都以涨停价收盘。
  
  解一时之痛而非长久之计
  
  但出口退税率上调2个百分点的真正效果,或许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短期看,此次上调对于行业利润和出口的影响将是直接正面的,特别对于濒临倒闭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不过,纺织服装类企业的出口特征之一便是议价能力较弱,这决定了因退税率回调带来的利润增加,并不能完全由出口企业独享。通常情况下,外商总是会根据政策调整的力度,适当提高或压低产品价格,因此,海外进口商很快就会以杀价的形式,分享一部分退税的好处,从而在整体上降低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均价。这也就意味着,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从政策调整中享受到的仅26亿美元利润,要打上一个折扣。至于这个折扣的大小,有专业人士测算约在50%-80%间,即外商至多会分去一半的利益。
  单纯利益的划分还是小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出口退税率的上调能否对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帮助。他认为,这些措施本意是挽救纺织业,虽然可以缓解一时之痛,但他个人担心这也可能会令纺织业升级止步,海外客户肯定会以此为由压低价格,结果一批低效率企业没有被淘汰而可能留下后患。多名证券分析师的观点也大致相仿。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认为,从长期看,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并不利于行业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只有通过自然的优胜劣汰,才能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另一家分析机构也认为,上调措施无法改变行业调整的趋势。只有劣质企业被淘汰,行业整体竞争力才会得到加强,产品附加值才会提高。
  相对于上述专家的言辞缓和,业界甚至还出现了颇为激烈的批评。纺织资源网主编李军表示,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会保护一大部分盈利水平低下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他认为,出口退税政策使我国外贸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限于数量和金额,并不涉及“质变”:单价没有根本性提高,国际知名品牌也寥寥无几。目前,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形势确实严峻,但这提供了让国内企业与周边国家企业展开比拼的“战场”。“因为企业出现困难,就要上调出口退税,这是错误的。”在李军看来,此举改变了政策一贯性和连续性,也使部分不思进取的企业停留在“等、靠、要”的层次,对那些锐意进取的企业则是一种打击。“要逐渐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抬高退税率不是长效之举
  
  尽管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2%的举措在业界反响不小,但在受益于政策的企业一方看来,该项政策的调整力度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而随着纺织品服装被照到第一轮曙光,其他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对政府的“救市”充满了期盼。但无论对

于宏观经济,或是微观的行业发展,大面积地回调退税率都不是长效之举。
  
  退税率降低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表示,退税率调整的方法虽然很及时有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存在一些负面作用。首先,退税率调低的趋势是存在的,国际上与我国相关的贸易摩擦,大量纠结于我国的退税政策,因为国内增值税征收的不完整性,在退税阶段完整的退税有补贴的嫌疑,降低比率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改变这一趋势,将来若政策反弹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其次,将税收作为调控手段重复使用,是我国税收万能论的重要表现,这种政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会大大地抵消其调控效果,税收淡出调控手段是大势所趋。对于这一政策最好的办法,还是选择合适的税率长期固定下来。同样,国际舆论也不看好回调论。高盛在评价中国出口退税调整的报告中认为,上调关键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对中国经济并不必然构成长期利好,因为这延长了中国过渡到一个更平衡的增长途径的时间,并且频繁的税率调整增加了监管风险。
  
  事实上,从有关部门出台的这个退税率调整政策来看,也并非呈现出完全的回调之势。因为此次调整并非大面积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如制鞋制革、家具、玩具等都不在优惠之列,家具出口退税还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取消。由此可见,退税率的调整基本上遵循了有保有压、提升产业升级的思路。
  
  人民币升值速度更关键
  
  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率上调,是创建产业结构调整期相对稳定环境的开始。”这就是说,出口退税率上调只是政策调整的第一步,相当于给企业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目前的出口压力,选择跟进的政策才重要,而在这些备选项中,汇率和信贷政策是更可信赖的。
  对于此轮调控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沿海出口型企业来说,最希望的就是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和人民币升值止步。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中,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冲击最大。虽然各种成本大幅增长,但一般对客户只能提价3%―5%,3个月后收汇时,利润已基本被人民币升值抵消甚至变成负利润。出口退税率上调只是相对缓冲了汇率浮动的压力,可以让企业暂时喘口气。但要按照上半年的升值速度,大约一个月时间就能将此次退税上调的好处抹掉。因此,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调研报告》,将近57%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利润率在5%―10%的占28%,1 0 %―1 5 %的则只占9 . 5 7 %,高于15%的只有5.45%。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据《报告》对出口企业的调查,在“关于政府应该通过哪些措施来扶持中小型出口企业”的问答中,“利用政策引导大型金融机构更多地向中小企业贷款”选项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减缓人民币升值幅度”。评论认为,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出口企业的积极态度适时给予政策支持,并给出足够的时间让企业提高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最终化解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出口压力。
  
  下调双率释放松动信号
  
  该项调研课题组认为,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在实施从紧过程当中发生伤及中小型企业的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央行可以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机制,比如给予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同时,还可通过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有资金缺口的出口企业,为后者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提供资金。
  近日出台的货币政策已经和上述建议有了初步的契合,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双降“两率”,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带来了两项利好:即融资成本的下降和可供信贷资金的增加。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研究员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跟此前央行宣布新增面向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的政策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是一个配套的政策体系。“宣布批准新增额度相当于给了中小企业贷款粮票,虽然凭票可购买东西,但如果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也无济于事。而这次的政策相当于在给了粮票之后,又给了金融机构用来兑现粮票的钱,让一系列的政策开始产生现实价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下调贷款利率带来一个信息,从整个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看到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当然,仅从刚出台的政策来看,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即时帮助还是有限的。温州市经营师协会会长郑明楠表示:“总的说来,目前需求量是超过信贷资金增量的。”据悉,温州等地制造型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还相对单一,在银行信贷实际发放增量还不够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仍然是融资主流。其建议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力度。
  两率降低的更大意义,在于带给中小企业熬过“寒冬”,步入“春天”的希望。不少专家认为,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一个信号,意味着政府开始打出“组合拳”了。甚至有专家表示,到明年春天,政府将会出台包括财政、货币等一系列的政策,“说调整也好,救市也好,力度肯定要比现在大得多”。
  
  产业升级才是硬道理
  
  期望以各种利好政策改善外部环境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合理思维,但事实上,就当下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而言,产业升级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才是拯救自身命运的关键所在。
  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制造业中员工70%的工作属无效动作,现今出现的这轮高通胀中,是不是也给予了我们企业一个机会,去改善自身的运营机制?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尽管有着能源和重型装备缺乏的先天缺陷,日企对其强大的竞争对手欧美企业仍然保持了近20年的竞争优势,其秘诀就在于日企自身的运营管理。
  事实上,在国内,也已经有明智的城市或地方政府提早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或开拓新市场,将转型阵痛降到最低。2008年《福布斯》中文版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评选,除了有前100的排位外,特别针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生存状况实施了调研。而作为长三角三线城市的浙江上虞,虽然排名不过46位,但《福布斯》发现,这个极具代表性的以纺织和建筑材料为核心产业的城市,通过企业联合和做大龙头企业的方式,让传统产业发挥出了令人惊讶的想象力。上半年,上虞投资、消费、自营出口的三大需求增长强劲,分别达19.9%、16.8%和42.7%。
  这份详细的调研报告显示,人口11万的上虞市菘厦镇,年产4亿多把伞具,占领世界市场30%的份额。2008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成为这座城市主力经济项目面临的重要问题:原来4000元/吨的钢材涨到7000多元,面料上涨15%,劳动成本上涨20%,同时运输成本、资金成本也都在涨价。不过由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上虞的伞业还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当地的天外天集团是中国伞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价格成功上调了30%,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对利润形成太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善于求变的上虞企业还找到了新的出路:照明产业。今年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支持、补贴节能灯技术,而客户需求也转向节能环保产品。这更促使企业自发、自觉地将研发重点转向节能技术。在天外天集团,未来3-5年内,其节能产品销售的金额将有望超过伞具。在上虞,已形成了一个照明电器产业集群,近180家的关联企业从生产节能灯、灯头配件到灯具等环节,形成了一条国际先进的生产链,主要照明企业之间的错位化发展明显。正是这种“抱团”作战的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收益:今年上半年,当地照明电器行业利润逆势上扬了22.1%。这个实例充分说明,压力也是动力,产业发展总是呈螺旋式的上升发展,在高通胀经济转轨中活下来的企业,也将是更强健的企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3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