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期话题:企业家的成功与失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 晔

  
  有人说,因畏惧失败而激发出来的能量,远远大于因向往成功而产生的动力,它使人能更快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沪港经济》记者:我们知道,在事业上,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你如何理解失败?
  
  沈威:曾经有句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每一个人,包括企业家在内,失败都是历练。做一个企业,过程当中肯定是有失败、有成功的,如果它没有让你彻底毁灭,它就不算是失败,它就是成功之母。
  周雅芳:很多人在实现终极目标之前,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甚至铭心刻骨的失败。但那些失败或许正是成功的由来。我欣赏“永不言败”的性格特质,而另一方面,我会努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大到企业战略方向的选择,小到日常工作中的细节――细节,往往也决定成败。正因为失败的可能性随处都在,这就提醒企业家要时刻保持勤勉和谨慎。
  张义鸿:对于我自己而言,离成功还比较远,说成熟也许“刚刚好”。失败有好处,没有失败就没有以后的成熟。
  
  《沪港经济》记者:失败分很多种,有事业上、生活上、感情上的。你有没有失败的经历,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沈威:在婚姻上就有过失败。人与人之间起源于“缘”,走下去取决于“信”。
  周雅芳:幸运的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经历过你说的那种失败。20多岁刚开始工作时,我信奉一句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励志格言虽有狂傲之嫌,但它确实在我人生刚刚起步和赤手创业的时候激励过我。我选择的是社会需要的、同时又带有前瞻性的事业。
  国宾医疗这个国内首家专业体检中心,8年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这在上海的民营医疗机构中是首屈一指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张义鸿:2001年,我从中国海外集团出来开公司,中海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我在那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我在创办自己的营销代理公司的时候,在钱的回笼上出现了问题。第一次创业失败了。
  
  《沪港经济》记者:你怎么看待“败莫败于不自知”这句话?
  沈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错,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是无知。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可选择一个犯了错但是知道我错了,而不愿选择错了还不知道自己哪错了的人。这种后果完全跟他的背景和环境,知识和眼界有密切关系。
  周雅芳: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来设定人生目标。假设我能够很轻松地飞跃国际饭店,那把它做目标就意味着对自己的要求就太低了;飞跃金茂大厦会累一点,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那就可以成为我比较适合的目标。
  张义鸿:很正确,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你能干什么。我喜欢房地产行业,喜欢房地产投资领域的事情,我从事了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
  
  《沪港经济》记者: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
  沈威:没有。自信是一方面,定力很重要。一个好的生活状态,充实的生活内容,还有非常关爱你的亲人、朋友,这些都很重要。当一个人想清楚了追求什么,那么他就应该按照设计好的路径,运用合适的方法,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周雅芳:对我来说,国宾医疗中心开办以来的8年是非常操劳的8年,我自信以我的能力加上足够的勤奋,可以实现我的企业发展目标。
  张义鸿: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上半年由于形势不明朗,房地产成交不活跃,当时我依然在谈好几个项目,但最后都不成功。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圈子不够大、层面不够高?当我沮丧的时候,客户又来找我谈新的项目,热情又一下子被点燃了。
  
  《沪港经济》记者:你觉得怎样的潜在个性是危险的,会导致失败?
  
  沈威:自我表现力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来看是对自己的自信,反面来看是一种自负。往往因为这种自我表现,导致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膨胀。自我膨胀的虚荣心是导致失败的一个原因。自信与自知出现了差距,就会出现自信有余,使自知变成了无知。人要有自信,但更要有自知。
  周雅芳: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时刻保持公开、公平、公正。我把自己和员工放在一个平台上,共同经营我们的事业,在企业内部我们所处层面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自满和自傲,是一个管理者的大忌。
  张义鸿:怨天尤人,骄傲自大,碰到什么事情就抱怨别人,不与时俱进,急于求成,这种个性是非常危险的。
  
  《沪港经济》记者:你害怕失败?
  
  沈威:惧怕失败是因为代价。
  周雅芳:对失败的恐惧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之一。我们这些年成功地突破了企业发展中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瓶颈,有望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但即便如此,我也时刻告诫自己和员工,要居安思危。
  张义鸿:我害怕失败,但是真正来临的时候,也就承受了。
  
  《沪港经济》记者:你认为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张义鸿:勤奋、诚信、再学习、人脉、智慧、健康。
  沈威:应该具备大海的特征:深,思想深度,有底蕴;广,掌控的资源广泛;容,包容;融,融合,包括文化和性格差异上。
  周雅芳:在我们的医疗行业里,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能把临床、法律、财务等方方面面的专家汇聚在一起,让他们各司其职。其次,管理者要做好“导师”,起到领导、引导、疏导等作用。
  
  没有绝对的失败
  文/李宁强
  
  
  《沪港经济》记者:是否心态决定成败?
  
  沈威:失败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心态,如果认为是失败,那就是失败。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做一个企业,追求的无非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我们关注什么?作为一个投资者,可能他更注重结果;对于经理人来讲,过程本身就很精彩。所以怎么看待失败,还是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不是单纯的失败与成功。
  
  《沪港经济》记者:失败与成功如何转化?
  
  沈威:比如说,你在某一个企业,或许你失败了,但是你从中吸取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到了另一家企业之后,可以重塑你的辉煌,而这种辉煌是来自于以前的失败。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智慧,我们要研究如何去避免这种所谓的“失败”,我对这个失败是打双引号的,它的最前端是企业家所必需的领导力,一个好的企业家要去规避这种“失败”。
  
  《沪港经济》记者:失败中是否也蕴含着机会?
  
  沈威:我是比较客观地来看待问题,只要你调整好心态,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是机会。
  2007年香特莉成为特奥会指定西点供应商,特奥会的精神是“你行,我也行”。然而我们在认识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提高:这句话作为企业精神不合适。因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理解,你是市场的追随者,而我们要成为市

场的引导者。我们就把他改了一下,叫“你行,我更行”。本着这样的精神,香特莉为特奥会供应了将近100万份的糕点,企业价值与实力得到了集中体现。有了特奥会的出色表现,奥运会就主动送上门来了,香特莉应邀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的指定供应商。
  
  《沪港经济》记者:犯错是不是失败?
  沈威: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道德上的错误,一般的错误都可以说是一种积累,不是失败。我们把人生划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圆;圆是由无数的点组成,转换到生活上来,它就是无数的坎;一个坎对应一个点,跨过的坎越多,离成功就越近。
  
  《沪港经济》记者:管理者在企业中如何定位?
  沈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要做一个保健医生,尽可能少做主治医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往往很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做出的决策,在后果还没有发生之前,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旦形成后果,那就变成主治医生要开刀了,要做外科手术了。尽管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效率大大地降低了。所以我们要追求做保健医生,及早地注意事情的小变化,预防大变化。
  
  《沪港经济》记者: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沈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要自信,其背后支撑的一定要是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精力、眼界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是自负,自以为是,很可能就会导致失败,而且这种概率很大。
  
  《沪港经济》记者:还有什么呢?
  
  沈威:前瞻性。在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乏存在一些短期行为;在现在的市场上,我们的经理人的素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种高度与他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有关系。只重视前两项,不重视前瞻性,这就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造成了企业的短期能力很强,但对下一任的继任者,包括这个企业将来的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很大。今天的利润往往就是明天的成本。
  
  
  不断成功才能不败
  
  文/刘 欣
  
  《沪港经济》记者:你曾说过自己从未经历过失败,成功失败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只有不断掷出成功,才能保持不败,你将如何保持这“不败”的纪录?
  
  周雅芳:从大的方面讲,我关心两个问题:“社会的主题、企业的课题”。企业发展的课题跟着社会的热点问题走,应该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过劳、亚健康、环境污染都是社会问题,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会出现一些企业家英年早逝那样令人痛惜的事情。大众的保健意识增强,使我们这样的健康体检中心应运而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课题,就是为企业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选点很重要,一旦过时,我会尽快调整项目。我们每天坚持做调查问卷,从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来调整、提升自己。
  
  《沪港经济》记者: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你作为女性创办企业,带领和管理团队,在心态、方法等方面是否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周雅芳:我也在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代女性在事业上能走多远?一个成功的女人,会经常被人误会背后有什么支柱,说什么“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站着一个甚至几个成功的男人”等等,这种说法颇显不平。当今出现那么多优秀的女领导人、女企业家,我觉得是大势所趋。这是新时代进步的符号。我觉得,今天的女性比较幸运,上海更是比较适合女性发展的城市。有人开玩笑说上海女人很厉害,我想这是比较国内其他某些区域而言。其实,个人作用的发挥不受性别限制,现代女性在追求并获得成功的同时,我认为这10个字很重要,即:持空、解脱、放下、冷静、开慧,关键还是在于上海能够包容一切有才能的人,以他或她的方式去获取成功。
  
  《沪港经济》记者:我感觉你的思虑非常长远,表现出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的特征。
  
  周雅芳:企业管理不能单纯地理性化,而女人天生更感性一些,我重视人本、氛围直至企业文化这样的命题。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集团企业,资本的准确运作是至关重要,往往因运作不当,资金链断裂,会败得很惨。然而我们作为医疗保健行业,企业发展最大瓶颈是人才资源,只要有人才,思路、项目、资金都会跟着来。人聚集的地方势必形成一种文化,小企业靠一个人领导一批人,中型企业靠制度、流程维持经营,但企业发展到了更高阶段,自然就会有它的人际氛围、精神归属感,有它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是这样诞生的――企业上下都认同并归属某一种价值观。
  
  《沪港经济》记者:我从你的话里,感受到一种“女性智慧”。
  
  周雅芳:也许女性的管理方式,的确更柔和细致一些。管理者不是监工,而应该是导师,你要很好地策划企业近、中、远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次是协调,这就体现领导管理的艺术;作为企业的领导还应该是“杂家”,方方面面都懂一点,做一个受员工爱戴的“杂家”不容易。
  女企业家一定要注重提升专业素养。我常说我身上要长“四个眼睛”:第一个眼睛盯政策、盯形势。现在经济金融政策正处于调整中,按老思路做就可能会失败。第二个眼睛看产品。这既是要发现挖掘产品的价值,也是要关注它的老化周期。第三个眼睛看同业。要关注跟同业之间的差距、差异,尽量不做同质化竞争的事。第四个眼睛看客户。社会需求一定要把握好。四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
  文/吴 遐
  
  
  《沪港经济》记者:能谈谈你所从事的事业,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吗?
  
  张义鸿:我们做一些大的地产公司之间的并购(全额收购和控股权收购)。这两年我们主要是帮助像万科这样的大地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寻求大的合作机会。
  2006年,我们帮万科收购了一个市中心的项目,由于战略原因,万科放弃了,从3月份做到9月份还是失败,这让我很沮丧。而后却如有神助,2006年底到2007年帮助万科收购了3个市中心优质项目,并购总额达人民币55亿元左右。在上海的地产公司收购土地和项目咨询这个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
  以我的经验来看,成功的关键,第一,要了解你的合作伙伴,他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城市,什么区域,什么类型,多大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偏好;有的喜欢做纯住宅,有些喜欢做商住综合,有的喜欢做城市综合体,都不一样。我非常了解我们这些客户的需求,因为我自己做了12年的地产,而且经常和他们交流,分析未来市场走势。我从重庆到上海,从业务员到经理,再到自己2001年开营销代

理公司,之后因为失败,2003年回到中海地产集团公司打工,2006年再出来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地产这一行,一直围绕着地产的营销和投资这两块业务来从事我的工作。所以我有较多的经验,对市场的敏感度比较强。
  第二,要有专业度。我原来在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做投资经理,所以会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想问题。我知道一个地产公司去投资一个项目,他们关注点是什么。为他们找准好的项目很关键,一个大的地产公司收购一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是异乎寻常的谨慎。
  第三,要有庞大的圈内人脉关系和准确的信息。一个项目如果经过我们分析,认为有可操作性、走得通,才会推荐给我们的买家客户。
  
  《沪港经济》记者: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
  
  张义鸿:是的,我们这个行业要涉及到很多东西,市场、法务、财务、人事、政府。做我们这一行的,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份工作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白辛苦。我2006年成功地做了2个单子之后,2007年因为心肌炎住进了医院,压力实在太大了。干这一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忍耐力都要非常之强。
  
  《沪港经济》记者:失败了,你会不会抱怨命运?
  
  张义鸿:我从来不会听天由命,命运是靠自己创造的。我和万科的第一次合作是以失败告终的,对于这个项目,我花费了很多心血。我很沮丧但并没有抱怨命运。
  不过,凡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和万科的朋友是在一个小型论坛上认识的,没有任何的交情,但是通过第一次合作的失败,大家彼此了解,了解了你的专业度、你的为人、工作精神。其实这是一次试水,再谈后面的项目时大家就比较信任了。有了2006年的成功合作以后,2007年的合作,万科就更加信任你了;有了万科的认可以后,其他的大公司就对你也非常信任了。
  1990年代初,我从重庆山城带着300块钱,坐着轮船5等仓来到上海,一直做到现在。当然,比我成功的人有的是,所以我既要向他们学习,也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想,如果每年都有进步,这就是成功。
  
  《沪港经济》记者:你觉得你个性中最大的硬伤是什么?
  
  张义鸿:我的情绪比较容易波动,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够沉稳,所以还得多修炼自己的性格,未来才能减少些失败,多取得些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3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