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晓明 崔爱辉

  【摘要】依据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定,结合吉林省辉南县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与辉南县当前稻米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阐述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A级绿色稻米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稻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 A级绿色食品水稻 栽培 加工 技术体系
  
  辉南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区。该区域可耕作水田面积近3.33万/ha,稻作历史较其他地区早,素有“东北稻米之乡”的美称。该区域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经相关部门检测,均符合绿色稻米生产标准要求,有利于发展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是吉林省主要的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原料基地。笔者在此结合辉南县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辉南县当前稻米生产和加工的实际情况,阐述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通过A级绿色稻米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可有效提高辉南大米的信用品质和安全性,改善大米加工品质,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实现稻农和大米加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包括: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含义; 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及引用标准; A级绿色食品稻米加工技术。
  1.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含义
  1.1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国际上通常将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故称之为“绿色食品”。
  1.2 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2.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及引用标准
  2.1 产地条件
  2.1.1 空气条件 基地周围500m内无大气污染的企业。大气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所列的一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总悬浮微粒(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氟化物。
  2.1.2 土壤条件 基地稻田必须远离“三废”污染的工厂、医院、生活区、公路和铁路干线500m以上;不得用曾经堆、填过垃圾以及工业或医院废料、废渣等受污染的田块作为A级绿色稻米的种植基地;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评价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要对基地进行保护和改善,使基地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Cr、As)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
  2.1.3 灌溉条件 不准使用被工业、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作为灌溉水。要求生产用水质量要有保证,产地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质环境质量标准,其中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常规化学性质(pH值 、溶解氧)、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As、Cr、F、CN)、有机污染物(BOD5、有机氯等)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
  2.1.4 气候条件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要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稻生育后期需要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水稻生长中后期昼夜温差平均在10℃~15℃,有利于稻谷干物质的积累)。特别是水稻抽穗扬花期与灌浆结实期对温湿度的要求较为重要,水稻抽穗扬花最适温度26℃~28℃,灌浆结实适宜温度20℃~28℃,相对湿度75%左右。辉南县种植中熟品种抽穗扬花期应安排于7月下旬、中晚熟品种安排于8月上旬,这样既可避开抽穗扬花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天气,又可延长灌浆历期,从而提高结实率和稻米品质,并保证于9月15~25日适时收获。
  2.2 品种选择
  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主要是以食用品质为主,所以应选择符合GB/T17891―1999优质稻谷质量一、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符合农业部《优质食用稻米》(NY122―86)优质稻米一、二级标准要求的所需品种。要求米饭口感好、劲道、软硬适中、不回生、有光泽、风味佳、大米透明、垩白率低、垩白度小。同时,品种选择也要重点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必须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通过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品质优、高产、稳产、抗病虫、抗逆、安全成熟的优质品种。产量指标确定在8000~8500kg/ha比较适宜,确定目标产量过低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相反对产量要求过高会影响稻米品质和安全性。品种综合抗性一定要好,有利于不使用或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可提高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1996的有关规定,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即良种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6.0%。
  适宜辉南县种植的优质品种有中熟品种辉粳7号(137 d)、宏科8号(136 d)、通95―74(135 d)、通梗611(135 d)、九稻16(133 d)、中晚熟品种珍富10号(138 d)、五优1号(142 d),晚熟品种丰优307(145 d)、秋田小町(147 d)。
  2.3 种子处理与秧田管理技术
  2.3.1 种子处理 户外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种子催芽。
  2.3.1.1户外晒种 3月下旬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稻种平铺8~10cm厚,晒2~3天,每天翻动3~4次。这样可使种子含水量均匀一致,并起到阳光杀菌的作用,提高种子出芽率,促进出苗快、齐和苗壮。
  2.3.1.2选种 用密度为(1.08~1.13)×10-6kg/L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按50kg水加10~12kg粗盐的比例配制;用鲜鸡蛋测定适宜密度的方法是,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选种时,稻种先倒入盐水中,边倒边搅拌,每次最多不能超过盐水体积的1/2,等到种子下沉后,先捞出上面的瘪种,然后捞出下沉饱满种子,接着把捞出的饱满种子放入清水中洗2遍,以免盐分进入种子内影响发芽。
  2.3.1.3浸种消毒 4月上、中旬浸种时,应依据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选择苗病清、901等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消毒,用于预防水稻恶苗病等其它水稻病害。浸种时必须使水面高出种子15cm,浸种时间随水温而定,一般每天平均水温15℃时浸种6~7天,水温10℃时浸种9~10天(即每天平均水温度加起来达到100℃)。依据消毒剂的类型,有的一浸到底,有的需要清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3.1.4种子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进行催芽,稻种催芽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好温度和水分。催芽方法要依据消毒剂的类型而定,需要清洗的消毒剂要将种子清洗后放入40℃~50℃温水中预热,温热后立即捞出;不需清洗的消毒剂可直接将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过50cm,种子中间放上温度计,控制温度在28℃~30℃左右,2天就能发芽。发芽时每天要翻动3~4次,使种子内外温度均匀一致,保证出芽整齐,并可防止高温烧种。催芽时,种子破胸芽长1mm左右为宜,应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6~8小时左右,即可播种。

  2.3.2 播前准备 秧田选择、秧田培肥及营养土的配制、整地做床。
  2.3.2.1秧田选择秧田应选择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要求,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适中、水源方便、排水良好、无病毒的庭院或园田地。苗床地应相对固定,以利连年培肥保护。
  2.3.2.2秧田培肥及营养土的配制秧田培肥的方法是施用足量的腐熟好的绿肥、人粪尿、猪厩肥、饼肥等有机肥作底层肥。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选用河套土、渠干土、林地或岗地旱田土进行积肥,取土积肥时间最好是在前一年的春季和秋季。
  育苗前要对营养土进行结构调整,方法是加入25%~30%腐熟的堆肥混拌均匀,然后再加入营养土调制剂,如水稻旱育秧,营养土母剂、水稻旱育苗壮身剂、床土精等(严格按照营养土调制剂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3.2.3整地做床 苗床规格:小棚床宽1.8m,棚高0.4m;中棚床宽2~4m,棚高1.5m;大棚床宽5~6m,棚高1.7~2.0m,长度根据所需面积确定。一般秧本田比为旱育苗1:80~120,钵育苗1:100~150。秋做床:秋翻10~15cm,然后碎土、捞平、镇压。如春做床,应于3月底~4月初土壤化冻10~15cm时进行。播种前育苗床应施腐熟优质农肥10~15kg/m2,浅翻10~15cm,然后将床土和农肥混拌均匀,耙细整平。
  2.3.3 适时播种 吉林省中东部平原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半山区及山区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
  2.3.3.1采用隔离层育苗 要在平整好的床面平铺有孔地膜(地膜打孔规格4cm×4cm,孔径4cm)或编织袋,装2.5cm厚营养土并刮平,按5kg/m2左右量浇透水,待水渗透后及时进行播种。播催芽种200~250g/m2,先播种子量的2/3,再用剩余的1/3补播均匀,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床土贴实。覆盖1cm左右营养土,以不露种子为准,尽量少覆土。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苗床除草封闭剂,然后在床面上平铺一层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地膜。
  2.3.3.2标准化旱育苗 秧田要进行秋翻或春翻,耕翻后耙碎耙平,耕翻深度14~15cm,床土的深度要达到12~13cm。铺2.5cm厚营养土,刮平。播种量为100~150g/m2。其他操作与隔离层育苗一样。
  2.3.3.3抛秧盘育苗 装土时要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盘刮平,用压土板压至盘高的2/3。先浇透水,然后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2~3粒催芽种。覆土以不露种子为准 ,尽量薄而均匀。置盘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至盘时要将钵盘压入床土0.5~1.0cm,盘与盘间不留缝,置盘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施苗床除草封闭剂,盖上一层地膜。
  2.3.3.4盘育苗 装营养土3kg/盘,浇透水,然后播种,播种量为催芽种200~250g/盘。覆土以不露种子为准,尽量薄而均匀。置盘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盘与盘间不留缝隙,置盘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施苗床除草封闭剂,盖上一层地膜。
  2.3.4 秧田管理 要根据秧田期各阶段的情况做好温度及水分管理工作。
  2.3.4.1播种~出苗期 棚温控制在30℃以内,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出苗前如果苗床缺水,应及时浇1次透水。
  2.3.4.2出苗~1叶1心期 出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 ℃~28℃,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床土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可2天浇1次水。
  2.3.4.3 1.5叶~3.0叶期 棚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盐碱地育苗要及时掌握床土的pH值变化,pH值升高时要浇酸化水,一般50kg水加浓硫酸50ml。
  2.3.4.4 3.0叶~移栽期 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蒸发量大,要每天浇1次透水;气温超过20℃时,要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嫁肥,施硫铵50~80g/m2,稀释100倍喷雾,然后用清水洗净。
  2.4 本田管理技术
  2.4.1 翻地耙地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秋翻深翻(砂质土壤不宜深翻),耕翻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水源不足的稻田可采用旋耕法,旋耕深度要达到10~12cm;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又不足的地块可免耕。耙地要在插秧前2~3天内进行,在耙地前7天左右泡田,耙地作业时田间水层保持花达水。
  2.4.2 适时插秧 最适插秧时间是5月下旬。插秧的质量标准是:插得浅行株距直,每穴栽插苗数均匀,秧苗不飘、不浮、少植伤。采用等行距移栽,如30cm×20cm、30cm×27cm、40cm×20cm;采用宽窄行移栽,即宽行距与窄行距相间栽插,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减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如(50+30)cm×20cm。
  若采用抛秧方式,要分次进行。一般第一次抛栽70%,第二次抛栽30%,抛秧后移密补稀。
  2.4.3 科学施肥 对于生产A级绿色食品稻米的稻田,应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适施有机肥。中等肥力稻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有效氮含量为150~200mg/kg的,有效磷含量为10~15mg/kg、有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的,为中等肥力的稻田)施肥原则为:施农家肥1t /亩做底肥,纯N、P2O5和K2O的使用量分别为8~9kg/亩和3~4kg/亩,其中氮肥的40%~45%和钾肥的65%~75%作基肥,磷肥则全部做基肥;氮肥的30%~35%做蘖肥(6月20~25日);氮肥的25%和钾肥的30%~35%作穗肥(7月10~15日)。为了提高稻米品质,不要求施粒肥。如果出穗后水稻长势不好,可喷施叶面肥作补充。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类肥料。
  2.4.4 合理灌溉 优质水稻灌溉应采取浅水插秧、深水护苗、浅水促蘖、深晒控蘖、深水护胎、间断增粒原则,在保产量、保品质的同时节约用水。
  2.4.4.1移栽至返青期 保持1cm浅水层,有利于插秧顺利进行,保证插秧质量,插秧后保持5~7cm深水护苗。
  2.4.4.2返青后~有效分蘖末期 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1~3cm为宜。提高水、土壤的温度和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养分的吸收,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发育,促进低节位分蘖的萌发和提早分蘖。
  2.4.4.3有效分蘖末期~幼穗分化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采用深水灌溉或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深水灌溉抑制后期的无效分蘖,深灌时间一般以7~10天为宜;排水晒田,断水断肥,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根际周围发出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
  2.4.4.4幼穗分化期~孕穗期(7月中旬至下旬) 此时期水稻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叶面积增大,外界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物质代谢旺盛,对水分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水稻正常发育的需水要求,水层应保持在6~7cm。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水深应保持在15~20cm,深灌护胎,预防障碍性冷害。
  2.4.4.5抽穗期~乳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 浅水间断湿润灌溉,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的活力,预防根系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抽穗后20天内采用间断灌水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抽穗后20~30天,采用“跑马水”措施。

  2.4.4.6乳熟期~收获期(9月上旬至下旬) 此时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灌溉要采用昼停夜灌方式,在收获前10天断水,促进早熟,准备收获。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因叶鞘含水量的降低而引起倒伏,或者是由于绿色叶面积过早减少而增加腹白米,影响稻米品质。
  2.4.5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在农药的选择上,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严格遵守《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2.4.5.1稻瘟病 依据GB/T15790―1995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可使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5kg/hm2 稀释成500倍液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 hm2 稀释成500倍液喷雾。
  2.4.5.2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用5%井岗霉素150~200g/ha对水750kg/ha喷雾,或用DT杀菌剂150~200g/ha对水750kg/ha在抽穗前10天内喷雾。
  2.4.5.3水稻二化螟 在田间每4ha左右安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
  2.4.5.4杂草 最好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减少化学型除草剂的使用,也可以在稻田放养鸭子(即稻鸭共养的生态栽培方法)或放养鱼、河蟹。杂草危害严重时,可根据稻田杂草类型,在移栽后5~7天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用60%丁草胺乳油1.5kg/ha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g/ha拌300kg/ha细沙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4~5cm水层7天,主要防除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用48%苯达松乳剂1.5kg/ha加25%敌稗乳油7.5kg/ha对水250kg/ha,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后进行叶面喷雾,2天后灌水,主要防除三棱草与稗草。
  2.5 收获与储藏管理
  2.5.1 适期收获 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既不能早收,也不能迟收。早收影响产量和优质稻米成熟度,迟收超过15天则燥米光泽度差、褐米及碎米率提高,过早或过迟收割都会增加裂纹米和心白米。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为最适收获期。水稻收割后应捆成小捆进行自然晾晒,并经常翻动,以降低稻谷的含水量。
  2.5.2 脱粒储藏 稻谷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可使其含水量保持在低水平。不同品种要分收、分储,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的地方脱粒、晒谷,运输、储藏、加工过程要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以提高稻米加工及食品品质。
  3.A级绿色食品稻米加工技术
  3.1 加工厂房建设
  稻米加工企业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地区。厂区内的环境卫生、生产车间卫生、个人卫生健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2 机械设施
  稻谷加工设备中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选用无污染材料。稻谷加工机械设备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部位不得允许有漏油、渗油现象。抛光室、筛片、色选机、碾米室、通道等不得允许有油污或油漆。
  3.3 加工工艺流程
  3.3.1 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 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在实际生产中,依据稻谷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提高A级绿色优质稻米的商品价值
  3.3.2 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 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减少糙碎米、爆腰粒提高稻米品质;降低胶耗、电耗降低成本。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糙米水分低,碎米多。采用糙米雾化着水并润糙一段时间,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碎米,提高出米率。
  3.3.3 多道碾米与大米抛光 多道碾制大米,碾米机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小、碎米少,则出米率提高,糙白不匀率降低。大米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提高大米外观品质,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
  3.3.4 碾白与抛光道数设计 加工A级绿色优质稻米,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
  3.3.5 大米色选 色选用于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米粒及异色杂质,是加工A级绿色优质稻米时一道重要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
  3.3.6 包装及标识 包装及标识都要符合标准和规定
  3.3.6.1包装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销售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物料。加工后的成品米需降温在7℃~30℃区间内方可包装;包装大米的器具应专用、不得污染,应坚固、清洁、干燥、无任何昆虫传播、真菌污染及不良气味;打包间的落地米不得直接包装出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出厂产品应附有厂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合格证应使用无毒材质制成。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采用1kg、1.5kg的纸袋、纸盒等普通超小型包装,有利于大米保鲜。
  3.3.6.2标识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包装器具表面图案、文字的印刷应清晰、端正、不褪色。其包装标识应符合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包装标识要求,应标注:净含量、品名、执行标准号、质量等级,生产者名称、地址、商标、邮政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存放注意事项及大米的食用方法说明、特殊说明、条形码及必要防伪标识。
  3.4 监控生产加工过程
  进行检验控制,加工厂应有适应的检验(化验)室和检验设备,检验人员应对稻谷进厂、加工直至成品大米出厂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做好稻谷验收、半成品检验应有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的格式应规范、填写认真、字迹清楚、各项原始记录按规定保存。
  3.5加工企业质量管理
  3.5.1 管理制度 加工企业应制定质量方针,各个岗位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从稻谷购入到成品大米出厂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应保证运行有效。
  3.5.2 档案及记录 人员健康、设备、稻谷、成品大米档案,稻谷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的交接班记录,检验室计量器具档案和使用记录,检验报告及记录等都需具备并妥善保存。
  3.5.3 检验控制 应进行稻谷、成品大米加工质量的检验,对成品大米卫生指标的检验应由省级以上认可的检验机构承担。
  3.5.4 制度实施检查 加工企业应定期评审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对生产车间每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检查,对成品库每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检查,在原粮购入旺季每周进行一次稻谷购入制度检查,以上的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3.6 运输和贮存
  3.6.1 运输 采购的稻谷质量应符合A级绿色优质稻米质量要求,A级绿色优质大米成品和稻谷运输工具、车辆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其他污染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遮盖,防雨、防雪、防晒,严禁与有毒有害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3.6.2 贮存 稻谷和成品大米贮存库房应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同仓库存放。成品大米堆放必须有垫板,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应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处贮存,不得露天堆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8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