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汉久 王亚亭

  【摘要】目的:了解血常规(BC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3例小儿肺炎进行多种细菌学和BCC、ESR、CRP的检测,并对细菌病原学阳性和阴性组患儿的BCC、ESR及CRP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外,ESR、CRP及BCC中的白细胞总数(WBC)及其中性粒细胞的比例(N)在细菌学阳性和阴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BC/N、ESR和CRP对区分小儿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沉;白细胞;儿童;肺炎;诊断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cell cou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WANG Han-jiu WANG Ya-t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cell count (BCC),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Methods BCC, ESR and CRP as well as the laboratory evid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detected prospectively in 53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From which two groups of bacterial and non-bacterial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part from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and hemoglobin (Hb),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differentiation (DC), ESR and CRP did not differentiate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bacterial and non-bacterial pneumonia groups(P>0.05). Conclusion WBC/DC, ESR and CRP could not reliably differentiate bacterial from non-bacter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Key words】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white blood cell; children; pneumonia; 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34-02
  肺炎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威胁我国小儿身体健康的疾病[1],临床上迫切需要能够区分小儿肺炎时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的简单指标。为此,我们对1997年12月至1998年6月我院收住的5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进行了血培养、多种细菌病原血清学检测,以及血常规(BC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现就BCC、ESR及CRP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997年12月至1998年6月收住在本院儿科并符合以下标准的肺炎患儿共53例:(1)符合《实用儿科学》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2)年龄≥3个月;(3)近3个月内无肺炎病史;(4)胸部X线片确诊有肺实变;(5)入院前用否抗菌素不限。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岁者8例,~3岁17例,~6岁12例,~11岁16例,平均年龄4.5岁。
  1.2 标本的收集和处理:每例患儿入院时均经严格无菌操作抽静脉血2.5~3ml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在入院时和出院前(间隔7~14天)再分别抽取3.5 ml静脉血,进行血清细菌学检测,同时还进行C反应蛋白、血沉及血常规等检测。
  1.3 实验材料和方法
  1.3.1 血常规:采用美国Couiter JT-IR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1.3.2 血沉:采用魏氏(Westergren)法(1∶4)测定。
  1.3.3 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Diasys, Germany)检测。
  1.3.4 血培养:采用美国BACTEC-9120 型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进行普通细菌培养。
  1.3.5 血清细菌学检测[3]:
  (1)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抗体(Hi-Ab) 和B 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抗体(HibO-Ab)、全菌抗体(HibW-Ab) 检测:均采用酶免疫分析(EIA) 法,前者以10 株无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为抗原(芬兰奥卢国立公共卫生研究室提供),后者分别以Hib 寡糖-人血清清蛋白结合抗原和Hib全菌为抗原(均由Rochester大学提供)测其相应抗体。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抗体(Ply-Ab) 和C多糖抗体(CPs-Ab) 测定:均采用EIA 法,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抗原(10 mg/支) 由澳大利亚分子微生物研究所James C. Paton 教授提供, 肺炎链球菌C多糖抗原(5 mg/ 支) 为丹麦Statens Seruminstitut 产品。
  (3)循环免疫复合物中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抗体(PlyIC) 、表面蛋白A 抗体(Psa IC) 及C 多糖抗体(CPsIC) 测定:均采用EIA 法,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抗原(10mg/ 支) 、表面蛋白抗原(5 mg/ 支) 均由澳大利亚分子微生物研究所James C. Paton 教授提供,肺炎链球菌C 多糖抗原(5mg/ 支) 为丹麦Statens Seruminstitut 产品。
  (4)卡他布兰汉菌抗体(B. Cat-Ab) 检测:采用EIA 法,以10 株卡他布兰汉菌为抗原(芬兰奥卢国立公共卫生研究室提供) 测其抗体。
  (5)其他材料: (1)酶标板:96 孔聚苯乙烯板,丹麦Nunc 公司产品;(2) TECAN洗液板:奥地利Ges. m. b. H 产品; (3) Hib 标准抗体:Lot1983(70 mg/ L),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供; (4) 结合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标记的鼠抗人总免疫球蛋白(Ig) 为丹麦DAKO 公司产品,碱性磷酸酶(AKP) 标记的鼠抗人IgG及总为美国Sigma 公司产品; (5) 底物:邻苯二胺(OPD) (4 mg/ 片)及对硝基苯磷酸盐(PNP) (5 mg/ 片) 均为美国Sigma 公司产品; (6) 酶标仪及计算机处理系统:由芬兰赫尔辛基Labsys2tems OY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 Info软件,计算卡方值及其P值,必要时进行Fisher精确法校正,P<0.05时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53例肺炎患儿有28例细菌学检测阳性。其中血培养阳性2例,血清抗体阳性26例;单一细菌感染10例,复数菌感染18例。
  2.2 血常规:53例肺炎患儿有15例白细胞总数(WBC)增高(>12109/L),17例中性粒细胞(N)比例增高,其中细菌学阳性组与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RBC)或血红蛋白(Hb)在细菌学阳性者有25例降低,阴性者13例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ESR有22例升高(>20mm/h),其中细菌学阳性者有14例升高,阴性者8例升高;CRP有5例升高(>4mg/L),其中细菌学阳性者有4例升高,阴性者1例升高,两组患儿ESR与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在两组肺炎患儿的比较
  注:* P>0.05 ** P<0.05
  3 讨论
  肺炎是一种小儿时期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据统计,在我国儿内科住院病人中,肺炎占25%~45%。七十年代以后的资料表明,肺炎一直是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1],我国每年有20多万儿童死于肺炎,而且大部分是细菌性肺炎所致[2]。
  由于无污染的痰液标本在5岁以内小儿难以获得,而咽部分泌物检查又不能反映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3],再加上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儿肺炎时血培养的阳性率极低等等,因此,有关小儿肺炎的病原学,尤其是细菌学方面的检测非常困难[4]。但临床上又迫切需要能够区分小儿肺炎时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的简单指标,以指导经验性治疗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3例曾经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的住院肺炎患儿的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以探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BCC、ESR和CRP等应急炎症反应指标是否有助于区分小儿细菌和非细菌性肺炎。结果显示,除了血常规中的RBC/Hb外,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沉、C反应蛋白在区分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报告相符[6]。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小儿肺炎的致病菌常常局限于气道粘膜的局部,并没有引起侵袭性感染,因此不至于引起宿主强烈的炎症反应。而有些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反而能引起侵袭性感染,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类似于侵袭性细菌所致的严重炎症反应[6]。
  参考文献
  [1] 刘玉林,林良明,刘佳建,等.1991~1993 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监测结果.中华儿科杂志,1996;34(6):365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9
  [3] 王亚亭,杨永弘,胡允文,等.急性肺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检测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444
  [4] Zar HJ, Jeena P, Argent A,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hood-South Afric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S Afr Med J. 2005;95(12):977
  [5]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of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B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hood. Thorax 2002;57:i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4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