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乙肝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俊芳

  【摘要】目前病毒性肝炎无特殊治疗方法,本组采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乙肝,结果显示HBeAg转阴率达51.4%,ALT持续正常率达59.5%,此疗法可增强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虽然有副作用,但患者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慢乙肝;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65-01
  我院2000年-2001年5月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乙肝4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照2000年西安传染病会议诊断标准,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2-53岁,平均31岁。对照组33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22-55岁,平均32岁。治疗前全部病历HBV标志指标均阳性,丙氨酸转化酶(ALT)>40单位/L,,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胸腺肽(西安长城制药厂生产)8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一个月后改为每天10mg肌肉注射,同时给予干扰素(深圳科兴公司生产的赛若金)3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半月后改为隔天1次,连续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剂量、用法、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及有无副反应,每2周测ALT、胆红素(TBiL)、白球蛋白比例(A/G)各1次,每月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各1次,并定期测血常规、尿常规等项目。
  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9月,随访期间每月测ACT、TBiL、A/G各1次,每3个月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各1次。
  3 结果
  3.1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ALT增高或反复波动异常。治疗组达显效者(ALT降至正常)24例(5.7%),有效者(ALT降至50%以上而未达正常)8例(19.0%),总有效率7.2%。对照组达显效者17例(48.6%),有效者6例(17.1%),总有效率6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A/G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3.2 HBV标志比较:表显示HBeAg、抗-HBe、HBV-DNA三项指标治疗效果比较。HBsAg治疗组中有1例转阴,对照组无1例转阴,抗-HBe两组均无1例转阳。表1 两组HBV标志物治疗转归(例)
   3.3 随访结果:对两组77例病例随访9个月,治疗组ALT持续正常率59.5%(95/42),HBeAg持续转阴率51.4%(22/42);对照组ALT持续正常率34.3%(12/35),HBeAg持续阴转率28.6%(10/35),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4 副反应:两组间副反应发生率及类别无差异性,大部分病例皆出现首次用药后6-8小时中等度发热伴头疼肌疼等流感样症状,无需处理能自行缓解,两天后消失,极个别用药过程中一直有肌疼症状,未行特殊处理。两组均为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干扰素对乙肝有一定的效果,但HBeAg和HBV-DNA转阴率低,停药后部分患者复发。据报道胸腺肽可以刺激淋巴细胞E受体、白介素2受体,CD2抗原和HCA-DR的表达,增强人体NK细胞的活性,因而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一方面干扰素与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干细胞的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胸腺肽加强了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激发免疫炎症反应,间接加强病毒清除。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乙肝可增强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且两药联合应用副作用增加,患者能够耐受。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 56-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