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红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 110042)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82-01
  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临床中的多发病,由于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严重,近来此种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间,对86位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8~58岁,平均41.6岁,病程5~2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而确诊。按照FESS97海口标准[1]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其中Ⅰ型一期:单个鼻窦炎28例,Ⅰ型二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后组筛窦37;Ⅱ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一期21
  1.2 手术方法:手术进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筛泡,摘除息肉,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并根据CT显示病变情况进一步开放各组筛窦、额窦及蝶窦开口。中、下鼻甲有息肉样变或泡性变者则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于合并鼻中隔严重偏曲者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腔填塞可选用油纱条或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
  2 结果
  按海口会议标准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改善情况、内窥镜下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有无息肉组织、肉芽组织。本组病例中治愈53例(62%),好转33例(38%).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用药,特别强调术前用药,能够减轻鼻黏膜充血及炎性改变,减少术中切除可逆黏膜及出血,有利于术中操作及术后黏膜功能的恢复。
  3.2 对于慢性鼻窦炎,我们认为关键是切除肥大的钩突、筛泡及窦口周围的病变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开放狭窄的鼻窦开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改善其引流,但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组织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和窦内黏膜。
  对于鼻息肉患者,术中要尽量保留中鼻甲,对于中鼻甲病变,只切除中鼻甲外侧壁及前下缘黏膜。
  3.3 术后定期随访及鼻腔清理,术后随访的目的在于清理结痂,水肿黏膜、囊泡、新生肉芽和息肉样变的黏膜等,以防炎症迁延,再度感染、息肉复发、鼻腔黏连、窦口闭锁狭窄等情况出现。维持鼻腔正常的通气功能,使鼻腔鼻窦炎症得到控制,鼻黏膜病变逐渐转归。术后按时复诊,用药及重视鼻腔护理的患者,鼻腔及鼻窦黏膜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134-135.
  [2]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