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经济论文  > 
  • 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登 黄明

  【摘要】目的:评价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APL患者30例、70例及70例三组,观察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对APL的缓解率,无病生存期及其毒副作用。结果:复方青黛片组的缓解率优于联合化疗组及维甲酸组,缓解期与无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且复方青黛片治疗剂量的毒副作用小。结论:复方青黛片与维甲酸无交叉耐药性,是疗效可靠、应用安全更优的一种诱导分化剂。
  【关键词】复方青黛片;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47-0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AP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有特性染色体异位,即t(15,17)、(q22,q21),融合基因为PML-RARa。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大量增生≥30%(非红系细胞中),使正常细胞造血受抑制,并可造成器官和组织的浸润。其临床特点,除有发热、贫血、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常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凶险。近年来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治疗APL已取得巨大成功,现就我院自198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70例APL以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青黛片分别治疗,取得不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7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198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8-58岁,中位年龄29.4岁。诊断及疗效标准参考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三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分为诱导缓解(CR前)和巩固维持治疗(CR后)两个阶段。
  1.2.1 诱导缓解:包括化疗组(HOAP方案化疗一周)30例,维甲酸组(40-60mg/d,直至缓解)100例,复方青黛片组(初服量15片/d,一周后增至30片/d,直至缓解)70例。
  1.2.2 巩固维持治疗:在获得完全缓解后,化疗组予DA、HA、EA和MA等方案化疗,按第一年1次/1月,第二年1次/2月,第三年1次/3月方法,直至复发。维甲酸组予化疗与维甲酸交替序贯治疗,采用(国内常用的方案与剂量)DA、HA、EA和MA与维甲酸交替序贯治疗,化疗间歇期第一年为1-1.5月,第二年2-3月,第三年为6月,直至复发。复方青黛片组予化疗与复方青黛片交替治疗,采用患者完全缓解后即用化疗(DA、HA、EA或MA)巩固治疗,化疗间歇1月后,应用复方青黛片30片/日,连服30天,再间歇1月后给予化疗,此后继续交替治疗,间歇期第一年为1-1.5月,第二年2-3月,第三年为6月,直至复发。
  1.2.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完全缓解后每月给予氨甲喋呤10mg+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1次,共6-8次。
  1.2.4 对症治疗:酌情给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配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输注血小板及血浆。
  2 结果
  2.1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见表1。
  表1 采用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法的缓解情况
  注:维甲酸治疗组中包括化疗未缓解及缓解后予化疗巩固治疗复发12例,治疗后缓解7例;复方青黛片组中包括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治疗后缓解6例。
  2.2 缓解期与生存期:化疗组17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12个月(3月-38月),目前无存活病例,生存期>1年者8例,>2年者5例,>3年者1例。维甲酸组79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维甲酸与化疗交替序贯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36个月(8月-108月),生存期>1年66例,>2年者55例,>3年者49例。目前仍有16例存活。复方青黛片组65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化疗与复方青黛片交替巩固维持治疗,中位CR期为32个月(2月-76月),生存期>1年62例,>2年者59例,>3年者49例。目前仍有12例存活。
  2.3 对化疗未缓解及缓解后予化疗巩固治疗复发12例,予维甲酸诱导治疗后缓解7例(58%);对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予复方青黛片治疗后缓解6例(75%)。
  2.4 毒副作用:见表2。复方青黛片组在诱导治疗过程中早期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以纳差,腹胀为主,轻度肝肾功能异常,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影响治疗。该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化疗组(73.3%)及维甲酸组(30.0%),该组在治疗期间DIC发生率7.1%,明显低于化疗组(90.0%)及维甲酸组(15.0%),治疗期间无骨髓抑制,且不会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长期应用患者可有颜面及下肢水肿及皮肤色素沉着。维甲酸在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分别为15.2%和81.3%,且为诱导初期死亡的主要因素。联合化疗组在诱导治疗过程中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90%)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致感染为化疗后死亡的主要因素。这些严重毒副作用在复方青黛片治疗组均未见到。
  表2 采用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既往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率低,易复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高,起病凶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经历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及砷剂诱导分化3个阶段。联合化疗使该病的缓解率明显提高,但在诱导缓解过程中易出现DIC及严重的骨髓抑制,而并发广泛性出血及败血症导致患者死亡,且患者长期生存率仍低[1]。全反式维甲酸在诱导缓解该病中取得很高的缓解率,且治疗过程中原有DIC的患者减轻而恢复,无DIC的患者则减少甚至不发生DIC,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2]。但维甲酸治疗相关毒副作用较大,主要是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且为诱导初期死亡的主要因素[3,4]。本组结果显示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分别为15.2%和81.3%,亦得到证实。复方青黛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有青黛、太子参、党参、雄黄、青黛等中药组成,关键药物是雄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NH4及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加用青黛使作用加强,具有高缓解率,低毒性等优点[5,6]。大量研究表明,其疗效优于化疗及全反式维甲酸,并且对复发及难治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仍有较高的缓解率[7]。
  我们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及对比研究,大量结果显示:复方青黛片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联合化疗及维甲酸治疗组,分别为93%,56.6%和79%;复方青黛片治疗组与维甲酸治疗组在缓解期及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对维甲酸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病历8例,予复方青黛片治疗后缓解6例(75%),说明二者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复方青黛片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轻微且大多均为可逆性。
  综上所述,复方青黛片与维甲酸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与联合化疗相比均有可靠的临床疗效,但复方青黛片治疗组有更高的缓解率,且对复发病例疗效肯定,临床缓解期及生存期均不低于维甲酸治疗组,采用复方青黛片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化疗次数及化疗的毒副作用。维甲酸诱导治疗过程中的维甲酸综合征和白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且对维甲酸耐药的病例无效。可以看出,中药复方青黛片为目前治疗APL较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152-169
  [2] 乔振华.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的几点看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1:38-39
  [3] Fenaux P, Castaigne S, Dombret H, Archimbaud E, Duarte M, Morel P, Lamy T, Tilly H, Guerci A, Maloisel F, et al. All-transretinoic acid followed by intensive chemotherapy gives a high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and may prolong remissions i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 pilot study on 26 cases.Blood. 1992 Nov 1;80(9):2176-81
  [4] 孙关林.关于完善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疗法的几点意见.新医学,1996.27:566-567
  [5] 白月辉,黄世林. 雄黄对NB4及HL-6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19(9):477-480
  [6] 张晨,黄世林等.复方青黛片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3;6:556-557
  [7] 孙万春,罗红梅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陕西肿瘤医学. 2000.12(8):250-2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6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