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吉首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吉首市的矿山资源为湖南省矿产资源重要产地,该市矿产资源丰富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决定了矿业开发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支柱地位。文章在通过对吉首市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资料基础上面,结合工作实践,根据该地近十年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并对后期的治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为改善该区矿山、矿区的地质环境,消除人居、交通、工程施工等安全隐患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对策;吉首市
  
  0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已屡次在全国各大地区出现。矿山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开采方式粗放、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管理混乱、体制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大部分矿区长期处于无序的乱采滥挖状态之中,占压、破坏了大量的草场、耕地;加上大自然季节变化所带来的灾害,从而加剧了矿山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引起了采空区地面塌陷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等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湘西州吉首市、古丈县、凤凰县、泸溪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保靖县等以及其他地质环境复杂的山地乡镇人口集中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湘西北矿山开采技术比较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十分有限,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1地理位置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属自治州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域,为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0°04′与北纬28°08~28°29′,国土面积1062 Km2。该次通过吉首市内的6个矿山均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实地调查,其中生产矿山5个,在建矿山1个,均为小型矿山,矿权面积1.9709km2 ,调查面积2.75926Km2,调查的矿种3种,天然沥青矿山3个,占总调查矿山数目的50%;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山(采石场)2个,占调查矿山总数的33.3%;水泥用石灰岩矿山1个,占总调查矿山数目的16.7%。
  
  2 吉首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目前吉首市面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矿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土石环境、影响地下水系统;矿山生产设施、矿场建设占用土地资源。而矿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土石环境、影响地下水系统造成的危害最大,影响面最广。未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主要与矿业活动的剧烈程度、矿山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矿山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密切相关。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对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分项预测如下:
  
  2.1 矿山地质灾害
   全市6家矿山中,到目前为止,矿业活动尚未引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坑突水等地质灾害。根据矿山的开采方式及顶底板特征,对矿山地质灾害趋势做出如下分析:
   2.1.1地下开采矿山:地面变形(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与地下开采方式密不可分。对于岩溶发育的生产矿山,其发生岩溶塌陷变形的趋势会加大,如能源矿山。
   2.1.2露天开采矿山:小规模开采的砂石场、小型采石场,一般产生地质灾害的趋势小,但是不规范开采、大规模开采的采石场,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趋势较大。如吉首光明村铁路采石场等。
  
  2.2 占用破坏土地资源
   全市占用破坏土地的形式有三类,即废石、矸石场占用土地资源;露采场占用土地资源;矿山地面建设工程占用土地资源。目前矿山地面建设配套工程基本稳定,故矿山地面建筑工程占用破坏土地的趋势基本不会扩大;区内矿山目前废石、矸石场11处,全市矿山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4.8万吨,按照目前年产固体废弃物量与实际生产能力比值0.246计算,未来市境内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3.64万吨,就当前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的情况来看,年平均综合利用率为0%,故以当前的利用状况计算,每年遗留固体废弃物3.64万吨,平均按照4m堆高、1.6的体积系数计算,需要每年新增加占用土地1.46公顷。矿山废渣占用大量土地,矿山固体废物中,常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长期堆放,流失会损伤地表。与空气发生氧化、分解及溶解作用,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流失,污染水体和破坏土质并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农作物减产,故预测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的趋势会逐渐加大。
  
  2.3 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从该次调查得知,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与矿山的开采剧烈程度以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造成区域性含水层破坏的矿山主要分布在岩溶发育的矿区,如能源矿山。人为强行疏排地下水,将导致寒武系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破坏,导致区域地下水下降。未来地下开采的矿山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远甚与露天开采矿山。岩溶强烈发育的能源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的破坏会加剧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
  
  2.4 固体废弃物、废水对水土环境的污染
   目前,全市废水年产出量0.37万吨,年排放量0.37万吨,年治理量0万吨,治理率达为0%;年循环利用量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0%。由于部分矿山仍然不规范管理,废水肆意排放,故废水对土石环境的污染仍会加剧。本次调查,全市固体废弃物堆放地11处,累计堆积量3.64万吨。由上所述,全市每年新增固体废弃物3.64万吨,每年蚕食土地1.46公顷。故固体废弃物对土石环境的破坏依然会逐年加剧。由于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水、细菌综合作用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往往形成酸雨,威胁动植物生存,严重侵蚀污染了社会与自然景观。
  
  2.5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恢复潜力分析
   有些地方采矿过程中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失去原有可利用状态。采矿活动严重破坏森林,加剧草场退化;动物生存环境遭受侵害;自然景观、地貌、地质遗迹、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侵蚀。根据矿山开发占用破坏土地的规模及破坏程度,综合考虑其恢复治理的经济效益,区内占用破坏的18.56公顷土地资源中,治理难度较小的有7.64公顷,所属地类为林地、草地或者荒地,系矿山采场和固体废弃物堆积所致,具体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压占林地、草地和其它荒地;治理难度小的有0.43公顷,所属地类为林地和其它类型土地(荒地),系矿山地面建筑工程所占用的土地资源。
  
  
  
  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策
   综上所述,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潜在危害程度及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看,市域内矿山地下开采潜在的地质灾害大部分处于暂时稳定状态,灾害可能引发,潜在的问题较严重,它们构成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方面。随着地下采空区的不断扩展,可能会诱发新的地面变形灾害;有诱发、加剧岩溶塌陷的可能。总之市域内矿山地质环境脆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然会有加剧的趋势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建立建全矿山环境监督检查体制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对矿业开采进行监督检查,对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应及时督促矿山企业进行治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要求,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
  3.2 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建设的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以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水文环境条件、岩性、矿种、规模、开采方式、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来设计不同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属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范围之内,有关此类项目的审报、项目内容、管理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根据吉首市现状应对市区范围内的矿山采空塌陷区、废料堆等的分布范围及规模进行综合性勘察、测量,设计出一整套综合治理方案。尤其是地质找矿、土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公园建设、数字湘西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
  
  3.3 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治理
   在项目建设方面,要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和综合整治,尽快做好已实施项目的扫尾,精心组织已下达项目的实施,走“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治理”之路。由于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缺口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合作,同时也需要矿山企业的积极合作,组织并监督有关建设主体利用公益捐助资金开展地质公园建设、矿山公园建设、地质环境保护区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移民迁建工作。为填补资金上的缺口,应适当采取企业出资、自筹集资、义务劳动、以矿产资源抵偿劳务支付等多种办法,项目完成后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在项目区为公益捐助者树碑立牌,宣扬其事迹,褒奖其社会责任意识,实事求是地推广与政策鼓励。
  3.4 走高科技路线提高综合利用率
   随道科技进步,过去工业废料现在正逐步成为潜在资源,从废钢渣、水、砂变为水泥和填充材料,到煤矸石变为空心砖和发电的主原料,足以看出废物利用的发展潜力。因此要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研发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现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扩大规模,加快以矿渣为主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将企业产生的废物“吃干榨尽”,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双赢”。
  4 结 语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可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各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的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及防治措施建议,为矿山采矿许可证换证和有关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吉首市的部分矿山仍存在较多的滑坡、泥(废)石流、崩塌、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对其中一些主要隐患点应尽快有效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并进行长期动态监测,以掌握其活动情况,为防灾减灾、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开展吉首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解决该市人与地之间的矛盾,解决城市建设与用地的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原地形地貌、森林、草地,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地质技术工作人员应更好地为矿山地质环境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8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