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水资源管理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为了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应把水资源管理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待。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管理
  Abstract: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we are facing the situation is gri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treated as a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了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应把水资源管理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避免"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
  一、牢固树立水资源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今后几年,是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更为突出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起“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的思想,让人们正确认识水资源问题,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要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绝不能以牺牲水资源、破坏水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性的经济繁荣。要拿出抓经济工作的力度去抓水资源保护,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水资源管理保护,切实处理好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督促市民破除麻痹思想,改变不良用水习惯,树立“从我做起,从节约每滴水做起”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严格管理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生态环境修复1.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督管理,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快水源地综合治理步伐,防止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削减开采量,使地下水得到涵养和保护。要建立完善水资源法规、条例,以健全的法制对各项社会水事活动加以规范,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管理、节约和保护等纳入法制轨道。全社会都要牢固树立水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治水、管水、用水,坚决纠正水事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保障有限而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保护,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强化用水计划管理,着力提高用水效率。将严格计划管理作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相继制定颁布9大重点工业行业用水定额、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饮用水生产企业产水率等地方标准。按照各市、县可用水资源总量,扣除超采地下水量、超定额用水量和水质不达标水量,核定其年度区域用水计划控制指标,对工业、服务业取用水户逐月下达用水调度计划,对超定额用水的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同时强力推行节水灌溉,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
  3.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大力增强水资源配置效能。着眼于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依托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快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治理、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库湖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水网体系,全省水资源配置效能不断提升,2011年底全省地表蓄水量比常年增加43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1亿立方米。
  4.完善监测考核体系,着力提升监控管理水平。着眼于构建区域用水总量监测与用水户计量管理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制订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办法,编制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谁批复取水许可、谁负责计量监督”的原则,明确了省、市、县三级用水计量监督责任。加快监测站点建设,对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衡量各市、县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纳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
  三、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管理措施
  为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经济措施管理水资源,把水资源使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水权制度、水市场规则、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制度是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1.水权制度:根据市场经济的资源权属和优化配置理论,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是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前提条件。按照现行《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实行分级管理。因此,我国水权制度是涉及水资源管理权、开发经营权、使用权和排污权的制度体系。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水权制度,管理权界定、开发经营权许可与使用权和排污权明晰同等重要。开发经营权是管理权和使用权转换的中间环节,管理权限不清就无法决定由哪一级政府负责明晰具体的使用权,并引起开发经营权授予混乱,导致使用权的不完整和用水无序问题。排污权是利用经济手段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由于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型和完善过程中,水资源使用存在历史延续,因此水权制度建设应整体进行。
  2.水市场规则:由于水资源流动和变化不固定等自然属性,即使在水权制度不完善阶段,地域性和随机性的水市场也会存在。水权制度为水市场奠定基础,水市场推动水权制度完善,二者是交叉作用和相辅相成发展的。水市场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对进行交易的用水类型应受政府宏观控制,只能是准市场。应建立水市场准入规则,市场准入规则是对生产用水类型的政策约束。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经济手段协调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水市场也应包括区域水资源管理权出让和水资源开发经营权转让。水资源管理权出让和水资源开发经营权转让要有相对稳定的期限,生产用水的使用权、排污权转让可划分为长期转让、中期转让和临时转让等多种形式。为推动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维持水市场有序运行和公平交易,交易规则可作为政府对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导向。在水市场交易规则中应对不同转让类型和不同转让形式设定具体的政策限制;在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基础上,应针对不同类型交易制定价格形成原则。
  3.水价形成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是促进节约用水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管理措施的核心内容。由于用水性质的多样性,使得水价形成机制具有复杂性。水价管理在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同时,应将具有公共利益特征的用水和经济发展用水区别对待。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研究和探索水价形成机制,并取得成功经验,主要是规定符合国情的水资源使用费和累进式水价确定原则。
  水资源使用费是将水资源使用中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最有效形式,政府应采用作为对水资源使用的经济政策导向,通过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鼓励、限制和约束水资源使用类型。将水资源使用费作为财政专项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预算用于水资源保护和公益性水资源开发及其管理等特定项目。
  4.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制度:水资源经过开发后进入流通市场成为商品水,开发与经营具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完全分割的整体,作为饮料的特种用水应另当别论。水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由市场主体对其进行经营,这必然要求水资源开发活动也要通过市场主体来承担。水资源开发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经营主体一旦确定后,就具有市场垄断性,这可能导致开发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违背市场规则。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制度是经济管理措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避免"市场失灵"现象发生,应在水资源开发和经营阶段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水资源开发经营主体,通过水价形成机制和用水户参与市场管理约束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
  总之,在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要进一步深化用水观念的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47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