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设备综合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阐述了设备的前期管理、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成本管理和管理创新等一些设备管理理念。
  关键词:设备;管理;效益
  1 前言
  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之一,企业在生产中,不仅要有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人的劳动和智慧,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企业所拥有设备,其完好程度和运转时间达不到高水平,那必然是设备故障频发,时有停工、停产和效率低下,连最起码的生产计划都得不到保证,又何能达到高产?再者,因设备管理不善,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和效率,其产品质量也就必然受到影响,更谈不上优质了。还有,机电设备的原值、维修保养费用的支出,占整个企业的资产和日常开支极大部分。尽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各种消费,对减少企业总支出是关键,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总之,工欲善于事,必先利其器。概括而又深刻地阐明了设备在生产中的极其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设备管理在企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如何强化设备综合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
  2 搞好设备前期管理是强化设备综合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企业经济效益、设备维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实现设备投入的最经济或产出最佳,有必要从设备的形成阶段,即从设计、选型,安装和调试开始统筹考虑,科学、系统地研究“一次性投入”与“经常性投入”的内在规律。
  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是设备前期管理中的突破口, 保证好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运行的维护成本 ,在传统的设备管理中,设备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常有脱节现象发生,因此有时设备刚投运,就会产生改善、改造项目,造成既影响生产,又增加投入的现象。为此,应积极推行设备系统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管理,这样前期投入不一定节约,但总体投入减少。许多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把降低投资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导致运行过程投入更多资金的案例, 因此,在项目建设中,企业负责设备前期管理的投资、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职能部门应与设备维护部门紧密结合,从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了统筹考虑,为设备后续的生产、运行维护的经济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是强化设备综合管理的前提
  传统设备管理侧重技术管理,对组织管理等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为适应现代化的生产需要,企业必须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
  3.1建立完善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围绕设备的全过程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与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相适应的全员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健立健全全设备前期管理、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状态管理、改造更新管理、设备经济管理、设备信息系统管理等制度,以适应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做到制度全、运行效率高。
  3.2利用信息化,加强动态管理
   企业可通过引进并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一套完善的机电设备动态网络管理系统,利用系统可以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的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 以点检定修为基础强化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TPM)的重要实现形式。
  4.1 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的实体是:操作方、检修方和点检方。其中,点检方处于三方的核心地位,是设备点检的主体。点检必须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三方即点检方、操作方、检修方,制定严格的三方工作程序并认真执行。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企业在点检管理中应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强化设备状态监测,做到数据采集规范化,监测记录信息化,信息分析科学化,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
  4.2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修好设备
  企业如要提高维修管理水平。应提倡和发展状态维修,建立了设备修理数据库,完善了“零件更换明细单”等各类档案资料,全面准确地记录每一项信息,使设备维修做到有案可查,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供依据。还要加强维修效益论证,搞好逾龄设备管理。有效挖掘设备的潜在价值,优选部分设备进行大修,活化后期管理,挖掘设备创效潜能。
  4.3安全技能管理
  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的无形磨损。任何企业都应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第一”思想,制订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在实施中,加强检查、监督和对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因为,只有在确保安全下,设备才能正常营运和使用,避免因事故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员工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设备优势的发挥和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让设备发挥优势,就必须抓好员工培训,使员工熟知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使用维护方法,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要适应新设备的先进技术的要求。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维修、操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定期不定期地安排内部培训、外出培训甚至出国培训。职工培训做好后,就可能产生几倍甚至十倍的经济效益。
  五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传统设备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配角服务的阶段,在企业转变为以经营为中心的情况下,不能为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及时提供技术、经济保证。
  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应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其实质就是对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安装到投产、运行、维护、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的寿命周期的各阶段,设备、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都能从企业的全局利益、总体效益出发,进行有效分析与控制,使企业投入的总体成本最经济,获得的效益最佳。推行成本管理,能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许多企业在设备修理费管理上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中,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认真进行实绩分析,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6 强化设备综合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管理不断进步的制胜宝。事实证明,许多企业设备管理取得的进步无不得益于创新管理。
  6.1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思想
  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明确企业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点检定修为载体,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目标,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企业改革与发展莫定坚实的物资基础。其次,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质量体系的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入到设备管理全过程等。持续改进和提高了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6.2设备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装备水平的前提条件
  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包括技术改造、更新项目的确定和计划的编制、改造、更新的组织和实施,通过技术创新,可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只要在工作中尊重科学、大胆创新、结合本企业实际,企业的设备管理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7 结束语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设备综合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5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