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谦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近些年地方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与研究,这其中所涉及的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基本培养途径以及面临的难题几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需要探讨。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界定
  教育部规定,2002年以后升格的本科院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类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大多是在地方专科学校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基础上独立或合并升格而形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时代对高校的客观要求;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可以有力地增强地方竞争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主要方式是依托自身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创新,为地方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人才输出、理论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如何整合内部的人才、知识、技术、经费和信息等资源来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的问题。
  二、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国与国之间语言不同,文化亦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正是社会事物和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差异,并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2)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与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超越文化隔界,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即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多层面,多框架的建构跨文化教学模式,以期建立起科学、有效、全面的培养体制:强调词汇教学基础引导作用。在教词语时,尤其是一些和文化背景有关的词语时,学生不仅应通晓语义,还应着重解释它们的引申含义和跨文化交际实际情景中的含义;平衡好文化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和比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选取语言文化相似及相异部分进行对比,从而使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在对比中成为显形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东西来完成教学当中的跨文化输入;借助多种途径与现代化手段,通过视、听、说等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学生不仅能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能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内涵以及交际者所表达的语言之外的内心含义;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需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点。要进行两种文化对比,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对比的重点是相异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所在。通过文化对比,发掘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这种对比既可以把两种语言中有关同一问题的文化差异摆出来,又可揭示那些直接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差异。外语教师只有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文化差异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外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导入交际文化,介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要想真正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相关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所担负的特殊使命,在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共存的复杂环境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输送合格人才,达到此类院校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应用型学科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速度越快,应用型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就越快。
  参考文献
  [1]傅大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方式与机制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1/2)
  [2]周文伟.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2)
  [3]张剑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2010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