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坡地建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坡地工程的建设依山进行,具有丰富的立体层次感,且空间变化多样,环境独特,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 坡地地形的特点更为复杂,这就要在坡地环境的工程实施中,对高低错落的地势进行科学运用,从而更好的处理坡地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关键词:坡地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坡地工程需要依据坡地的自然形态进行创造,而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进行工程的建设,所要充分考虑因素与平地建筑相比就复杂的多。与平地的规划方式不同,坡地建筑群体因所处的标高存在差异,属于三维立体的空间概念,同时缓坡地、平坡地都比较的少,在急坡地进行开发又是难以实现的,由此一来,坡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坡地环境的影响,坡地建筑工程多是依据坡式和山地环境进行布局的,在与坡地环境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布局形式,即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其中分散式布局更为灵活,能够充分依据山地形式,具有弹性的进行建设,能够与山地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形成建筑各要素井然有序的布局关系;而集中式布局则根据山地坡势较为平缓的区域进行集中分布,能够节约土地,缩短各建筑之间的联系距离,可较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
  一、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自然景观的美妙和山水的灵动气韵,为久居喧嚣的都市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同时坡地建筑特有的空间形态也给予了建筑师无限的遐想,给大自然增添了生动景观。因此,坡地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复杂坡地的工程地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对于坡地坡度较缓,坡度为3~10°时,可以采取自然放坡;坡地坡度为10-25°时,可将坡地修整为局部平地,并在建筑场地的外围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及支护桩等;坡地具有较大的坡度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使用的要求,可以将整体的工程进行灵活的分隔处理,分隔成几段台阶式的地段,然后在建筑的内部设置挡土墙结构。
  一、基础设计
  1)坡地基础设计一般规定
  坡地基础设计首先应分析认定设计条件。即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和影响场地稳定的断层、破碎带等;在建设场地的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地基内的岩石厚度、基岩面的起伏及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有无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地面水、地下水对地基和场地的影响。
  2)坡地的基础形式
  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基础受力情况、场地土层的厚度及其承载力情况,坡地基础可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有筋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桩基础等。还可以利用复合地基作为坡地建筑基础的持力层。
  二、道路交通
  建筑规范要求,步行道及基地机动车道的道路纵坡不能超过8%,而消防车停留位置的坡度不能超过3%。此外,地形起伏较大的坡地,由于中坡、平坡地面的有限,使得道路的设计变得更为困难。此时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地貌特点、地形特点对边坡工程进行设计,避免过多挖土填土工程的实施,同时也要确保挡土墙不能过高,确保车行道路能够在不同高度的坡地上形成蜿蜒状态,并符合等高线的高差及走向要求。对于人行道的设计,能够以台阶与缓坡的形式,在建筑群体之间有所构成。通常来说,坡地建筑的路网主要为自由式路网,此种路网的设置一方面是受制于边坡的地形,另一方面考虑的则是工程的成本控制。其中,主干道加支路是路网组织的主要方式,即若干个尽端式道路在主干线中发出,并在道路互相连通的基础上形成环路。
  三 、、挡土墙结构的设计
  由于山区千变万化地形地质条件,使每个工程都不同,各有各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工程,结合工程的地质地形条件,努力实现挡土墙建筑的完美结合。 当选定挡土墙的布置形式后,即可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计算。在计算时所需要考虑的作用包括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以及填土或原坡土体可能产生的滑动推力和填土上的建筑设施荷载作用,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工程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采用的是直线形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国标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图集选用。
  挡土墙的结构设计的通常做法有两种:①考虑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该做法受力明确, 并有利于室内防水及防潮, 但挡土墙单独设置会增加岩石的开挖量,延长工期并增加工程造价,而且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施工会使施工周期加长,同时由于挡土墙单独设置建筑使用空间变小,不符合业主要求。②结合主体结构布置挡土墙。该做法将挡土墙与相应部位主体结构联合设计,底板、顶板及挡土墙等组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挡土墙要有足够刚度,使墙身在土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移动或转动。
  四、建筑布局
  规划设计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多层建筑布置在较平缓地带(或通过半地下车库改造成较平整地带),而较低的别墅类建筑布置在山坡、台地上,可以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减轻交通负荷,利于景观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地形的具体条件,采用跌落、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利用建筑屋顶布置绿化形成观景露台,使不用建筑用户均能享受不同形式的私家花园,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建筑“因地而生”是所有单体设计的刚领性原则,单体设计从剖面设计开始,场地的因素贯穿始末,不同的场地条件,就衍生出不同的入口关系、标高关系、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线是剖面设计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我们力求每个户型都能越过前排房屋的视线遮挡,欣赏前方峰峦叠翠的美景。
  五、建筑工程坡地施工设计:
  1),坡地工程设计之前,必须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同时采取重要措施确保坡体以上建筑物及岩体的稳定;由于岩层整体性、连续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到破坏,容易出现整体失稳问题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危险,此时应该通过有效措施对岩体的稳定性、整体性进行加强。
  2)因建筑功能的影响,不能进行分缝设计时,就要在概念上对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进行掌握,同时依据程序的计算结果对其设计进行校核。局部地下室的设计会会造成结构质心、刚心的偏离,结构的严重扭转对工程的设计结果非常不利,必须借用“营造平地环境”的方法,使建筑的设计与坡地岩体及结构相分离。为消除坡地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局部平地环境的营造,在建筑物的迎坡面进行永久性挡土墙的设置,使建筑物与坡地脱开,进行对结构的扭转问题进行避免。
  总结:坡地建筑位于高低起伏的地形当中.为解决竖向交通而设置的踏步、坡道、楼梯等消化高差的过渡性空间自然必不可少这些过渡性空间有的与室外空间相结合, 在坡地环境中,路径与建筑的关系存有空间维度,即路径这条“线“对建筑群中各个“点”的接近有上升、水平、下降三种可能。此外建筑群的内部通道也可看做是外部路径的内部延伸。坡地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那么坡地建筑就应该使尽可能多的房间、单元、走道、平台、屋顶等空间获得美好的视觉感受,坡地的三维特性为满足人们视觉观赏的心理偷求提供了可能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2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