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滢 冯瑶瑶 张 晶

  摘 要:目前,能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了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顽症。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实施节能减排责无旁贷。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15-02
  
  1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必要性
  
  近年来,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企业所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若无规制约束,污染的负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超过社会成本的收益将激励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因此实施节能减排是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必然选择。
  
  2 从企业个体的特征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
  
  2.1 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利己主义的动机所驱使,任何经济决策都是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而做出的,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建立在盈利性的基础上的。当有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实施节能减排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相反,除非强制性措施有效,企业很难自觉实施节能减排。因此,无论企业是自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被迫实施节能减排行为,逃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还是拒不承担节能减排行为,通常都是出于盈利性的考虑。
  
  2.2 有限理性的特征
  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由于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当追企业求利益最大化时会受到约束。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来说,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最优”和“满意”。经济人企求找到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即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而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方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
  
  2.3 机会主义特征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政府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企业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会采用非常微妙隐蔽的手段,会通过投机的方式实现它为个人提供了实施投机技巧,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私人利益的机会,实现自身利益过程的最大化。再加上环境污染本身属于公共物品,具有负的外部性,因此给企业个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如规避责任、搭便车、寻租、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
  
  3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动因以及成本收益分析
  
  3.1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动因分析
  (1)政府“硬约束”。
  由于环境污染任意排放具有外部不经济性, 作为企业来说,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有违背政府意愿逃避环境责任的行为,因而政府需要通过相应的规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约束企业的不法经营与竞争行为。通过国家强制力的政策在权利界限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边界。在既定的管制约束下,企业应对节能减排有以下三种可能动机。
  
  (2)社会公众的“软约束”。
  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政府和致污企业之间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往往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了解比政府还要多得多,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它往往会在实施污染时故意隐瞒这些信息,企业拥有独占性的污染信息是其败德行为的关键。相反公众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环保行为了解比较多。通过公众披露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不仅成本低,而且很有针对性。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合作, 让公众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
  (3)企业自身赢得新的竞争力的需要。
  节能降耗就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法人主体,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它就需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就要兼顾到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和相应的企业行为规范。从长期来看,企业会深刻认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切实感受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好处,进而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3.2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
  (1)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简析。
  在市场经济中,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能节约成本、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最好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以日本的公共交通为例,日本人上下班主要依靠公交系统,这主要是由于公共交通快捷方便,车辆间隔时间短。如果大量私家车涌上街道,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而阻塞又会引起汽车能耗效率低下,增加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能源成本。此外,停车费很贵,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高昂的停车费用促使日本人乘用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的使用。个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自身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结果。所以在日本公交优先政策实施不错。
  虽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需要大笔的初期投入,但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能够带来重大的受益,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盈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动力。
  (2)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收益分析。
  以一汽大众为例,通过实行环保标准,在生产领域的一些环节,其投入已经开始得到了回报。 2004年一汽大众投资3300万人民币,在技术节能方面采取了45项,管理节能方面采用了38项管理措施,4年以来节约了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600万人民币。此外,一汽大众在各个食堂和工人的换洗间全面采用太阳能,投资94万元,一年便回收成本,相当于一年节约1360吨标准煤;通过电网整治工作,投资155万元,每年节约253万元,相当于每年节约415万度电。 托马斯・邦克也介绍了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成果,“我们投资380万元购置了一个污水处理站,这个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是每小时10立方米污水。2007年我们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数字达到15300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公司77.8%总的蓄水量。”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要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因为节能减排对企业成本的节约和社会形象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影响这企业环境绩效的改进。
  
  4 企业持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建议
  
  我国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过低,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以及环境成本。过低的能源价格以及较弱的排污收费的力度,致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滑向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的低端产品和落后产业,不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应当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理顺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加大惩罚违法企业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将节能降耗与能源企业及能源消费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各方面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此,借鉴日本等先进节能减排国家的经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实施能效标准管理,扶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等等。企业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长远打算,自觉地节能降耗,实现集约经营,从而建立起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0).
  [2]陈庆修.节能降耗,必须行政和市场两手都要硬[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