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台铁捷运计划大林站跨站式站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燕

  大林站――大树林下的车站
  
  台湾铁路管理局为了因应高铁通车后的转型,成为区域性的捷运运输,并希望藉此机会能让前后站有更紧密的连结(困应地方要求),故决定就现有地方上的站体兴建各跨站工程以缝合长期以来前后站的疏离并平衡前后站的发展。
  穿着衣服改衣服,就是本案最大的挑战,台铁当然无法负荷得起停车以施工的指责,铁路交通一定要准时,且原有站体当然必须继续营运,再加上长久以来错纵复杂的管线系统,故跨站的施工方式多少已在各种严酷条件的挑战下影响设计的方向。
  
  旧站保留成入口,这样的再利用
  
  把旧站体保留(因为施工期间继续营运),不管它天生丽质如何,它已是地方乡镇成长的记忆,虽然有人觉得重新再来较容易,但时间痕迹亦是文化反应的一部份。
  保留下来的做什么用?一向就不是硬件的问题而是软件及经营的问题,这是台铁这么大的机构时常被问的。当展示馆?(这是最没创意的说法),咖啡屋?(这是最容易的想象),商店?(外面就一堆,而且维持不下去),最后我们说将遗迹保留当必经的入口空间,经过旧站再通过往新站,不要再犯“保留下来把它供奉在一边,却真的变成闲置空间”的错误。
  
  一条大家不会一面走一面骂的大阶梯
  
  跨站必须建在离地近6m高的地方,老幼妇孺的旅客如何上下,依《供行动不便者法规》:前后站再加上3个月台 共需5部电梯,重点不在初期硬件的投资,重点在未来的维管及能源的花费。
  
  走进或走出跨站可以闻到空气中乡村的味道
  
  是否可以不要像舒适的高铁站完全的中央空调,而为地方小站的节能设计。
  它原来就是一个乡村的小站,空气中的味道让回乡的游子知道他没下错站。
  自然通风,就像在大树林的树荫下拎着行李车及家人的旅客。
  大屋顶下的小房子让维管的范围好不同区分,也降低能源不同频率的使用。
  使用自然材料可以让建筑物融合进小城风光,以降低量体对小城的冲击。
  木作雨淋板一方面唤起大家对小城的记忆,一方面推广木材在绿建筑上固碳的未来潮流。
  连接小城历史与未来环境思考就像缝合前后站的疏离一样,借着交通的门户一起宣示,当然最重要的它对地球与使用者是好的。
  从此小城的居民可以散步由前站到后站或由后站到前站,推着脚踏车或撑着拐杖,推着娃娃车,阿公带着孙子,情人牵着手到跨站大厅远眺小城村景,看火车来来往往,甚至跨站也可以“办桌”,见证村民的婚礼,或开村民大会商量小城未来的发展,而建筑师很容易的只要顺应环境民悄,提出最舒适最优质的解决创意。
  
  (张清华 文 圆方摄影 潘瑞琮 摄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