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新品种许科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志竣

  小麦新品种许科1号是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许科农科所利用中间材料97―042和漯麦4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多抗广适、优质中筋型小麦新品种。200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1。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05。
  
  1 试验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平均亩产551.4千克,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11.82%,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6~2007年度同时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亩产540.98千克,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7.14%,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7~2008年度,许科1号参加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点汇总,20点增产,平均亩产600.6千克,比对照新麦18号增产10.1%,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08~2009年度,许科1号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12点汇总,12点比对照增产,平均亩产514.3千克,比对照新麦18号增产7.8%,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 特征特性
  
  许科1号属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根系发达,活性强,耐旱耐渍性好,水肥利用率高。穗长方型,小穗排列密,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籽粒长椭圆形,半角质,饱满度好,千粒重高,黑胚率低。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亩成穗数38万左右,穗粒数45粒上下,千粒重45~50克。综合抗逆性强,后期耐高温,叶片功能好,抗干热风,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
  
  3 栽培技术
  
  许科1号高产且稳产,广适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菏泽地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早茬、中高肥地块推广种植。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3.1 整地施肥
  许科1号属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亩产650千克以上的增产潜力。秋收后应及早整地蓄墒,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清除过长的秸秆,深耕细耙,耕深25~30厘米,整地要求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高产田块在原有地力水平的条件下,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1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千克,硫酸锌1千克。
  3.2 播期播量
  许科1号属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河南省适宜播期为:中北部地区10月5日~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10月8日~20日播种。在适播期内一般每亩播种量8~10千克,随播种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提倡适时足墒播种,选用精选加工的合格种子,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实行机播,播种深度3~5厘米,争取一播全苗。
  3.3 冬前管理
  许科1号冬前生长旺盛,冬前大分蘖成穗较多。冬前气温较高时,应结合化学除草,每亩用40%氧化乐果40~5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控制越冬蚜虫基数及预防纹枯病。
  3.4 中期管理
  许科1号返青后生长稳健,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同时看墒、看苗灵活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返青期如果田间群体过大,应采取化控措施防止倒伏,河南省中南部地区在2月20日前后,豫北地区在二月下旬到3月5日前,选无风晴天每亩用多效唑粉剂40~50克兑水30~40千克进行喷洒,可有效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病虫害滋生蔓延较快,应及时防治,每亩用40%氧化乐果80~10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
  3.5 后期管理
  许科1号属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抽穗至灌浆期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麦田抽穗后适时浇灌与叶面施肥技术相结合,是“增源、扩库、畅流”的主要措施。
  小麦生育后期是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交叉感染期,也是蚜虫、麦叶峰、粘虫等虫害重叠发生的时期,此期每亩用40%氧化乐果80~10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可起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小麦扬花初期如遇雨,空气湿度大,应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100克,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小麦灌浆初期,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200~300克进行叶面追肥,既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充分发挥许科1号穗大粒多的优势,同时有利于抵御后期干热风,提高籽粒品质,达到高产优质。
  3.6 适时收获
  当许科1号籽粒进入蜡熟末期后,选晴朗天气及时收割,脱粒晾晒后入库,以保证丰产丰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