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栽培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莉 郑元红 王慧 牟东岭 李从信 吴文庆 王阳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不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667 m2分别种植9 391~
  11 139穴和7 977~9 831穴时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可达到194.40~233.37 kg和198.76~259.04 kg,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辣椒;定植方式;密度
   近几年来,贵州辣椒产业在市场建设、基地生产、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辣椒产业已成为推动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1]。毕节地区地处乌蒙山脉,海拔较高,年均温13.2℃,无霜期260 d左右,年降雨量950 mm,年日照时数1 377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高原湿润季风性气候,特别适宜辣椒的生长,所产辣椒颜色鲜艳,油分含量高,辛辣味浓,品质极佳,是贵州省主要的辣椒产区。目前在当地辣椒的生产中普遍采用双株定植,生长后期常常发生相互抑制的现象,影响了辣椒生产力的发挥。为此,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辣椒大面积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其中大方皱椒的试验场地设在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地方名优辣椒科技示范园内,海拔1 380 m,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其前茬作物为小麦。毕节线椒的试验场地设在永丰村,海拔1 480 m,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有良好的排灌设施。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辣椒品种设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长7.5 m,宽4 m,面积30 m2,重复间过道宽0.5 m,四周设保护行。
   种植规格:实行大垄双行定植移栽,宽行60 cm,窄行40 cm,作成高垄,每垄2行,按要求进行定植,穴距35~40 cm。
   试验地准备和苗期管理:育苗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苗床1次;苗期喷施多元素叶面肥1次;移栽前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次,并及时耕翻,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2 500 kg,辣椒专用肥 50 kg,施后翻耕入土,整细整平;坐果后667 m2施尿素10 kg,或腐熟菜籽饼50 kg;进入盛果期后每20~25 d追1次肥,667 m2用尿素5~8 kg,硫酸钾5~10 kg或腐熟饼肥50 kg。肥料施用时按小区分别称量,均匀深施,覆土,其他生产管理同大田。辣椒成熟收获时以小区分别收获计产,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2]。
   田间观察记载:分别于2009年3月25日和4月2日将大方皱椒、毕节线椒采用小拱棚播种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催芽。定植后每个处理定10株观察记载辣椒生育期及生育性状。
   适时收获:试验各处理采取先熟先收,分4次采收,烘干,各次收获累加计产量(干椒)。
  1.3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03将2个试验点各处理的辣椒产量折算成667 m2的干质量产量。使用DPSv 7.05对各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检验(LSD法),并建立密度和辣椒产量的数学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计算
   由表2可见,相同定植密度下,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的单株定植较双株定植产量都显著增加,其产量分别高出15.2%和13.5%。单株定植栽培条件下,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大,2个品种的辣椒产量呈峰值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处理2,即8 000穴/667 m2时,667 m2产量最高,分别为203.35 kg和229.6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植的产量。当667 m2栽植株数大于8 000穴时,2个品种辣椒产量逐渐降低。
  2.2 辣椒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单株定植移栽方式下,以定植密度为自变量(X),辣椒产量为依变量(Y),建立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 大方皱椒:Y=-59.946 6+0.054 262X-0.000 003X2 (F=0.827 7);毕节线椒:Y=-34.225 0+0.060 035X-0.000 004X2(F=2.564 4)。
   对回归方程进行解析可得,当单株定植密度为9 391~11 139穴/667 m2时,大方皱椒的667 m2产量最高,为194.4~233.37 kg。而毕节线椒在栽植密度为7 977~9 831穴/667 m2时,667 m2产量最高,为198.76~259.04 kg。
  2.3 生育性状分析
   各处理下大方皱椒的播种期、出苗期、假植期、定植期、始花期、始收期、终收期都保持相对一致,但各处理间辣椒的株高和开展度等植株性状存在差异。相同密度条件下,单株定植促进了株高的生长,而降低了开展度的大小,增加了分枝次数,降低了初花节位。相同定植方式下,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辣椒的株高呈现升高趋势,开展度则趋于减小;而分枝次数在处理2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初花节位在处理2时最低,之后逐渐升高(表3)。
   由表4可见,毕节线椒的栽培过程中,播种期、出苗期、假植期、定植期都保持了相对一致,但是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的开花期短,分枝次数多,开展度较小,初花节位低。同样是单株栽植,随着毕节线椒栽植密度的增大,其开花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开展度降低,而分枝次数呈现峰值变化,峰值在8 000穴/667 m2,而此时其初花节位最低。
  2.4 经济性状分析
   由表5可见,大方皱椒产量中有70.6%~77.5%出自第一和第二台果,处理2较处理1辣椒的总产量高出15.2%,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高出24.3%,可见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辣椒的总产量,而定植方式的不同对第一和第二台果产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辣椒的总产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降低,栽植密度为10 000穴/667 m2(处理4)时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最低,只占总产量的70.6%(处理2为77.5%)。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单果产量增加,而相同栽植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单果产量呈现降低趋势。
   各处理中毕节线椒产量出与大方皱椒的变化趋势相似。总产量中有69.4%~78.6%出自第一和第二台果,处理2较处理1辣椒的总产量高出13.5%,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高出27.2%。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降低,处理4的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最低,只占总产量的69.4%。与大方皱椒相似,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单果质量增加,而相同栽植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单果质量呈降低趋势(表6)。
  2.5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经济效益的计算,单株定植,定植密度为 8 000穴/667 m2时,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的经济效益最好,其纯收入分别为1 731.21元和2 054.03元,高出同等密度双株定植的21%,17.4%,投产比达到1∶3.25和1∶3.67(表7)。

  3 结论
   试验得出,相同定植密度(8 000穴/667 m2)下,单株定植较双株定植的产量大方皱椒高出15.2%(P<0.01),毕节线椒高出13.5%。这与单株栽植促进了辣椒株高的生长,增加了植株分枝次数,降低了初花节位以及提高了单果质量有关(表4~7)。单株定植方式下,定植密度过高,辣椒接受光照的面积减小,光合速率受到影响,产量减低[3,4]。研究发现当密度为8 000穴/667 m2时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的产量达到最高,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对辣椒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栽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667 m2单株定植密度分别为9 391~11139穴和7 977~9 831穴时产量最高,达到194.4~233.37 kg和198.76~259.04 kg。因此大方皱椒在单株定植时,密度以9 391~11 139穴/667 m2为宜,而毕节线椒在单株定植密度为7 977~9 831/667 m2穴时经济效益最好。
  参考文献
  [1]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5(4):98-101.
  [2] 梁称福.蔬菜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侯超.不同密度和整枝方式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3):159-162.
  [4]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Effect of Planting Method and Density on Yield of Hot Pepper
  XIAO Li1, ZHENG Yuanhong1, WANG Hui1, MU Dongling1, LI Congxin2, WU Wenqing3, WANG Yang2
  ( 1.Bijie Economic Crops Workstation, Bijie, Guizhou 551700; 2.Dafang Agricultural Bureau; 3.Bijie Agricultural Bureau )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yield of hot pepper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Defangzhoujiao and Bijiexianjiao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 and density on yield of hot pep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Dafangzhoujiao and Bijiexianjiao were the highest when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9 391-11 139 plant/667 m2 and 7 977-9 831 plant/667 m2 of single plant cultivation, and the productions were 194.4-233.37 kg/667 m2 and 198.76-259.04 kg/667 m2, and had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Hot pepper; Planting methods; Dens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0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