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力发展东部山区农村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培春 邵正华

  集安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2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农户4.2万户,农村劳动力8.1万个。现有耕地17万亩(旱田13.4万亩,水田3.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面积2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份。从这一基本情况看,该市虽然处于耕地面积总量小的劣势,但更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
  从有利因素分析,集安市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参产业优势。集安是全国最重要的人参主产区,2009年全市水参产量3566吨,目前全市水参加工量还不到总产量的一半,如果全部实现落地加工,可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如果全部实现深加工,增值空间会更大。
  二是山葡萄产业优势。集安是亚洲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山葡萄产量1.8万吨,目前尚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的潜力很大。
  三是五味子产业优势。五味子是该市新兴的特色主导产业,现已发展到1.68万亩,2009年产量6130吨,如果全部进入盛果期,产量可达1.5万吨以上。目前基本处于粗加工阶段。
  四是蜂、林蛙、食用菌等产业优势。集安有丰富优质的蜜源,年可产槐树蜜、椴树蜜两大优质蜂蜜1000余吨,资源优势明显。林蛙方面,建有林蛙人工养殖生态经济沟300余条,2009年林蛙产量176吨,目前只有1户林蛙油深加工企业,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全国人均食用菌需求量达到0.57公斤,需求量非常巨大,市场前景广阔,2009年该市食用菌发展到1020万袋,产量达到5700吨,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五是水产业优势。全市共有水面22万亩,仅鸭绿江流域集安段的云峰、渭源、水丰三个库区面积就近10万亩,目前渔业生产已开发利用面积4万余亩,占可开发面积的20%,尚有80%水面可供开发。
  六是有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国家和省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20年内每年给予我市约7000万元、总计约14亿元的资金和项目扶持,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库区移民村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是有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每年除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供贷款外,从2010年开始,建设银行也计划为集安农村经济发展提供3亿元左右的金融贷款支持。
  从不利因素分析,集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
  一是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少。近年来,国家从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角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这些惠农政策,对以耕地为主的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来说,无异有很大的实惠,但就该市“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份而言,农民享受到的惠农政策极少。
  二是村级组织积累资金不足。许多村没有收入来源,没有集体积累,且村级集体债务沉重,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发展动力,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设施农业水平低,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安全难以保障。2009年,因早春晚霜冻害和夏季高温旱情,致使粮食减产8.9%。
  四是现有资源转化率还很低。我市虽有丰富的自然、特产及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但资源转化利用的程度不高,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没有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开发利用的也存在利用率和效益都很低的问题。
  五是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缺少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农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人参、山葡萄、五味子等农产品就地转化率较低,附加值不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农业标准化方面,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种较多,但生产规模不大,没有真正发挥出品牌效应。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冲击,外出务工农民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减少,返乡农民工数量增多。本地乡镇企业也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益开始下滑甚至亏损,并因企业规模较少,承接和吸纳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民增收受到制约。
  发展措施及建议
  针对集安等东部山区耕地面积少、林地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实际,提出以下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是加快发展人参产业。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启动人参产业二次创业工程的有利契机,立足人参产业发展优势,编制人参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人参种植、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等几个方面,积极推动人参种植规范化、人参质量标准化、人参加工精深化、人参产业精深化和集约化。
  二是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镇财政实力增强为首要任务,以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及销售环节建设,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业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开展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加大发改、财政、移民、扶贫等资金对特色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对产业基地和小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对新培育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简化用地手续、减免用地费用、三年内税收返还等政策优惠。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根据实现情况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资金投入。加强与建设银行的协调沟通,搭建融资平台,研究制定金融扶持计划。
  五是加强合作组织建设。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培育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对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组织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
  六是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充分发挥乡镇新型农民培育基地和村农民科技文化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和途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从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和课程,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6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