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呼吸内科住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者平均年龄(58.8±12.5)岁;禁食21例、采用采取侵袭性措施16例。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便41例,脓血便4例。抗生素为常规剂量,5类17个品种;应用抗生素种类平均(2.4±0.3)种、应用时间(12.6±4.1) d;静注给药38例、肌肉注射5例、口服2例。43例通过调整抗生素、对症支持、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原发病死亡。病情程度和治疗相关,轻症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P<0.05)。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存在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补充益生菌以预防其发生。
  【关键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71
  作者单位:417600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人民医院内科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主要是由于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异常繁殖,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有严重血便,甚至急腹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呼吸内科住院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诊断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2岁,平均(58.8±12.5)岁;急性支气管炎7例、支气管肺炎13例、COPD急性发作20例、支气管扩张3例、间质性肺病2例。其中禁食21例、采用采取侵袭性医疗措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16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临床有腹泻,每天≥3次,大便为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41例(91.1%),4例脓血便。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24例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余基本正常。粪常规检查:病情轻者仅有少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脓血便者大便红细胞、脓细胞、潜血阳性,粪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5例患者结肠镜检查,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走向不清及散在浅糜烂、浅溃疡,1例合并伪膜,呈黄白色,斑点及斑片状。
  1.4 抗生素应用情况 抗生素剂量均为常规剂量,应用抗生素共5类17个品种,使用频率依为头孢三代15例、青霉素类12例、碳青酶烯类8例、头孢二代6例、克林霉素4例。抗生素种类1~4种,平均(2.4±0.3)种;抗生素应用时间4~23 d,平均(12.6±4.1)d;给药途径静脉注射38例、肌肉注射5例、口服2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原发感染未控制者改用窄谱抗生素;根据病情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加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等药物;脓血便者给与口服甲硝唑;轻者在用药3~4 d后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症状消失,重症患者用药可达2~3周,全身状况差者给与支持治疗,2例患者(均为脓血便)因原发病死亡。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组别例数症状改善时间(d) 症状消失时间(d)有效率(%)
  轻症患者413.2±0.75.5±1.6100(41/41)
  重症患者47.3±2.117.7±4.250(2/4)
  T或χ2T=3.8838T=5.7688χ2=11.2955
  P<0.05<0.05<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咳、痰、喘等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感染症状,抗菌药物是在呼吸内科治疗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品种的不断增多,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3],无指征用药的现象愈演愈,张静等[4]报道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8.12%。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其较为突出的不良反应之一,与抗生素治疗后引起肠道正常菌群构建的生物屏障和生物抵抗作用破坏、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等有关[5]。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具有下列临床特点: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单纯性腹泻(91.1%),严重时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血便,与急性肠炎无明显差别。病理变化主要在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轻者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点状或斑块状黄色或灰色突起;严重者黏膜有广泛的糜烂和灶性坏死,其上有假膜所覆盖[6],本文5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符合上述报道;②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种类繁多,共5类17个品种,其发生率与所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有关,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酶烯类等为主;③年龄大、禁食、采用采取侵袭性医疗措施可增加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的机会[7]:高龄患者肠黏膜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菌群老化,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如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正常肠道菌群会明显减少;禁食尤其是在合并严重感染等情况下,肠黏膜因营养摄取障碍而萎缩,黏膜屏障受损,增加了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有侵袭性操作易损伤患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导致局部环境改变,增加患者的免疫负担有关;⑤不同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无差异,不论以何种方式(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进入机体后,均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菌群失调,并损伤肠黏膜屏障,从而引发腹泻;⑥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通过调整抗生素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微生态制剂促使菌丛平衡等治疗,轻症多可恢复,但腹泻严重患者可出现脓血便,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蛋白血症、肠紊乱等,控制难度大,加重原发病,本文2例因此死亡。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存在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对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应根据抗生素的药敏实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用抗生素,对高危患者尽量选择诱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概率低的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补充益生菌稳定肠道菌群。
  参考文献
  [1] 奚拥军.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黑龙江医学,2008,29(7):5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3] 张仕伟.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中旬刊):387-388.
  [4] 张静.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309-310.
  [5] 陈建荣,郭锡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6A):17-18.
  [6] 郝丽杰,冯明.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易感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9):1141-1142.
  [7] 赵松,王小文,李文雄,等.外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0):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