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制约因素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成果产出偏少、转化率低、成熟度不高等现状,充分考虑到现行科研体制及政策导向、林业行业特点,提出了更新观念、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发展中试基地、设立成果推广基金及创办科技产业等措施,以此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 转化 制约因素 措施
  
  1 东北林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东北林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采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和技术推广等形式,与企业联合,多渠道争取国家成果转化资金资助。“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对外服务、成果转化和争取国家推广专项资金资助等方面,共获得经费及收入1 500余万元,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对于目前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科技资源来说,在促进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还不够,成果转化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1成果产出相对偏少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课题700余项,获得经费资助超过1亿元。但截止到2008年底,通过鉴定的成果只有89项,专利申请205项,专利授权数量仅为67项。
  1.2成果转化率偏低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有89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际领先17项,约占19.1%,国际先进23项,约占25.8%。但其中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8项,占学校科技成果的8.9%左右。
  1.3成果的成熟度不高
  学校科技成果大多数诞生在实验室,缺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小试、中试,乃至工业性试验等重要环节,技术成熟度也不够高。最终成果走不出实验室,造成成果难以转化。
  
  2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2.1科研体制对成果转化的制约
  一是学校的科研项目大多没有根据市场及经济建设的需求定位,有些科研人员把大量的时间及经费花在课题申报、论证、验收、鉴定上,片面追求科技成果的学术水平和获奖等级,忽略了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对成果产生后如何去适应市场推广应用的因素考虑较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大量辛苦研究开发出的科技成果不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二是激励机制不配套。学校目前的科技管理政策,在调动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方面不够完善。学校在职称评审、工作量的计算等方面,往往只看重科研人员完成项目、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获得证书等的数量,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也过多地强调成果的数量和理论水平,而不与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学校于2004年实施了“科研工作量”,对科技论文、专著、科研成果、纵向科研课题等都予以计算工作量,却唯独没有考虑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科研工作量。这种政策给科研人员从事成果推广和转化的积极性方面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制约了学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2.2林业行业对成果转化的制约
  东北林业大学每年产生的成果大部分与林业有关,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也是林业科技成果。而无论是林业企业,还是林区政府都存在着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特点,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学校科技成果很难顺利转化。
  2.3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投入不足对成果转化的制约
  资金是科技成果从高校实验室转向企业商品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但目前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总量的投入较少,结构比例不尽合理,资金来源渠道也较少,这些方面都限制了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每个阶段的资金投入量是大幅度递增的。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一项成熟的技术成果成功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其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三者资金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1.1:1.5,政府经费投入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且,目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的生产只能维持现状,已无力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投资;而一些私营企业仍抱着一种短,平、快,急功近利的心理,思想上不愿投资,过多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这些因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慢,收益差。
  2.4复合型人才的紧缺对成果转化的制约
  学校大多数科研人员擅长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缺乏科技成果宣传、推销及经营的经验和能力,且不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而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科技成果核心技术了解甚少,在工作中侧重于对项目的日常管理,这些都无法满足企业对技术深入了解的需求。缺乏既懂得专业又擅长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成果推不出去,资金引不进来,使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难以成熟和投入应用:成熟的技术又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迅速地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3 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更新观念,重视成果转化
  要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观念更新则显得更为重要。各级领导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学校应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工作放在和教学同等重要的高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认识。使之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事实上,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不仅可以为科研找到目标,注入活力,增加动力,而且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具体化;而学生可以借助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了解社会需求,培养科学观念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更适应于社会,更能为社会所接受。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三者的关系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研人员,所以科研人员要重新审视科研的目的,要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使研究本身的价值与研究者价值实现最大的统一。
  3.2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激活成果转化内在动力
  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是造成目前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少、推广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活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这是目前学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应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制度。将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并在科研人员的年终考核,科研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予以体现。
  3.3积极探索发展中试基地,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据统计,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的成功率,则在30%以下。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必须大力发展中试基地,通过资金、装备和技术支持,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放大试验,这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必要手段之一。学校目前已建成的“植物药开发与利用中试基地”和“FRW阻燃剂中试基地”在这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植物药开发与利用中试基地”,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已配备了全套的植物药提取生产设备,在基地中完成了中国特有抗癌树种――喜树等几项科技成果的中试。目前该项目已与浙江海正药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进行植物药的高科技提取和生产。
  3.4设立科研成果推广基金
  建议设立科研成果推广基金,来弥补推广经费的不足。学校可以每年从科技活动经费或其他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推广基金,用来资助几项经过专家团队评议和可行性论证后的科技成果进行重点推广。此项举措也可以激发学校科研人员进行成果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3.5有选择地重点创办科技产业
  创办科技产业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将高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增强学校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涌现出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复旦复华、西交大开元等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充分运用高校自身优势,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联合,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可以仿照他们的运作模式。筛选出学校的优秀科技成果,生产出东北林业大学的拳头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