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于建国:构建产学研联盟 推动快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教育部直属的第一所化工高等学府。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学校现在拥有一批两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这些专家的学科分布都是化工领域。学校有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等一些国家重点学科,都隶属于国家化学与工程技术一级学科,包括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隶属于化学与工程技术学科。这些都反映了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非常鲜明的院校。学校建有首批的6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个、省部级7个)、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个、省部级5个)。
  
  注重产学研联盟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非常注重产学研联盟建设。在早期,学校由于经济上的紧迫性而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对企业的服务,得到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大力支持,进而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现在华东理工大学和中石化的二级公司都建有产学研的合作联盟关系。
  到后期,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注重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近五年来学校加强了与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别是和所处张江的药物研究所的合作,并联合组建了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教育部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的重点实验室,同时进一步发展为国家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把整个药学的人才培养、学校的实力和中科院的人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产业方面对药学的发展又加强了与鲁南制药、河南天方药业、河北威远药业、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辉瑞公司等药业公司的联系。
  人才培养是大学基本的使命,高校的三大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如何培养人才,特别是如何培养高端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如何“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实际上,对于高校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下是有益的。
  同时,华东理工大学还联合了国内16所著名高校,一起构建了中国高校石油化工产学研联盟,在此联盟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石油化工技术推广频道的建设,也承担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农业化工频道的建设。
  
  推动自主创新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由于是一所工科院校,所以肩负着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推动自主创新发展。随着石油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少油、贫气、多煤的国家。如何发展煤气化事业成为了多年来摆在中国科学家面前的使命。
  上世纪70~80年代,我们国家引进的30多套大型合成氨装置,所有的煤气化技术都是来自于美国公司,我们每产生1立方的合成气就要向美国公司缴纳几美分的专利使用费。如何摆脱巨额使用费的负担?华东理工大学经过30年的努力和充矿集团全力合作,终于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这个技术充分地显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并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特等奖,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此专利去年一年获得的专利实施许可费是8600万元人民币,并且现在美国有7家公司要引进我们的煤气化技术。
  
  加强技术转移工作
  
  如何在机制上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推动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为此,学校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内部极大地加强了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华东理工大学现在有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专职工作人员120余位,其中有100余位工程师和20余位教授全部来自于企业。
  学校加强技术转移工作,建立了专家库,来跟踪小试的成果,并对企业需求技术进行评估;此外,还加强了技术集成、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能力的建设。
  “今天我们穿衣不愁要感谢中国聚酯业的发展,而中国聚酯工业的发展来自于华东理工大学”,我国能够打破聚酯技术的国外垄断,这也源自产学研的合作;此外,学校还承担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业国产化的技术,并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结过去所有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广阔的技术,都得益于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有机结合与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下,我们才可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