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建筑工程测量及控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测量工作经验,介绍了该建筑物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并对工程测量中几个主要阶段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高程控制;建筑物
  
  1 工程测量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1 学科定义
  城市建筑工程的测量科学是主要是研究地球的空间与地面也包括地下和水下以及空中的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与抽象的何实体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学科。它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机器与设备为研究的服务对象。
  1.2 研究应用领域
  如今对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行管理做了三个阶段来划分; 也有按每个行业来进行划分: 线路( 铁路、公路等) 工程测量、水利工程的测量、桥隧工程的测量、建筑工程的测量、矿山中的测量、三维工业的测量各种等, 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似的著书和教材。
  2 建筑施工程中测量控制
  2.1 施工测量方格网的建立
  2.1.1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原则。
  (1)方格网的布设形式应以建筑总平面上的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 应参照施工总平面图来确定, 方格网与轴线网要能控制整个建筑区;(2)网点之间通视良好, 桩位能长期保存;(3)定位便于使用, 桩顶以高出地面10 cm 左右为宜; (4)方格网点可兼作高程控制点。
  2.1.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施工控制网多采用两级布网方案, 第一级控制主要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 第二级加密网用于细部放样。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不一定比第一级低, 在工业场地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比第一级要高。
  2.1.3 方格网布置的要求。
  方格网布置时, 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 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 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呈90 ; 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 10 000~ 1/ 20 000; 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重点测设、复核建筑工程的方格网主轴线。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 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 以进行复核、对照。最后在主轴线测定以后, 监理工程师要将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的方法是: 主轴线有4 个端点, 可通过交会来定出方格的4 个角点可用混凝土的桩标来定 , 构成“ 田” 字形的各个点来作为基本点, 再以基本点来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的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的所有各点( 用木桩或混凝土的桩标定) 。
  3 建筑物轴线的测设及控制
  3.1 建筑物轴线测设方法。
  建筑物施工的测量, 首先是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一般都是以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来进行定位, 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示好在地面上, 然后再以这些交点来进行详细的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方法有: 以规划高速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关系来测设的建筑物轴线的两种。建筑物工程的主轴线测好后, 监理工程师要再进一步的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 中心桩) , 测设时, 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的距离( 误差不得超过1/ 2 000) 。
  3.2 建筑物轴线控制。
  基础的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的大开挖施工, 以现场的轴线来控制点, 再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6 m, 设置龙门桩, 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再使用50 m 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来进行放线, 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 拉线、小钢尺的各种配合方法, 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4 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及高程控制
  4.1 建筑物高程竖向传递。
  在承台、地梁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再,将地轴线引测至承台混凝土表面, 按施工图放出有关截面的尺寸线。基础柱混凝土浇捣完成拆模后, 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线, 把轴线精确引测到柱的侧面上, 待±0. 00 层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的位置, 然后把轴线向内移( 一般内移为一整数) 。经复核无误后, 弹出墨线, 把相交点做好标记, 作为以后放线竖向传递的基准点。以后上面楼层在支模时, 应在相应位置留150 mm× 150 mm 的传递孔, 以便在室内传递轴线。
  4.2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基坑开挖后, 如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示高时, 应在基坑的四壁或者坑底边沿的中央打入小木桩, 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 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坑底和浇捣垫层混凝土。在基础柱、墙钢筋安装完毕后, 把水准点结合每栋建筑物基础的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 用红油漆标示, 再根据施工图在墙、柱筋相应位置上标出承台面、地梁面等各施工面标高。在拆除模板后, 再把水准点标高精确的引测到柱侧面上,并可选择便于向上的传递位置来作好标记, 可作为向上的传递控制点。
  5 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由于其层数多、高度高, 控制建筑物垂直度是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首先要以大楼柱网布置情况, 再将大楼的四个边角柱位置确定好。如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首先要沿柱的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与加支撑, 也可使用吊线的方法来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 确定垂直度100%后, 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6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控制
  6.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要以能全面的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物的特点确定。点位应选设在建筑物的四大角、大转角和沿外墙每10 m~15 m 处或每隔2 根~ 3 根柱基上, 高低层建筑物的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 可在建筑内中部设内墙点。
  6.2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控制。
  施工单位应按测量方案要求的方法与周期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审核。多层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应安施工进度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在基础的底部完成后才再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时间隔开应视地基与加荷速情况而定。通常结构施工在每加高1 层~ 4 层时观测一次; 如建筑物均匀的增高, 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6% ,51%, 76%和100%时各观测一次; 施工中如暂时停工, 如停工时及再开工时应各测一次, 停工期间每隔1 个~ 3 个月可观测一次。
  6.3 沉降观测的方法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方法, 应使用往返观测, 而第二次观测开始, 则按往返或单程的双测站观测。每次的观测应做好笔录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 每周期观测完后, 督促施工单位要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与沉降速度、绘制沉降曲线图,并对观测成果进行核查。
  参考文献:
  [1]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5.
  [2]吕云麟, 林凤明. 建筑工程测量[M] .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3]白迪谋.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4]赵志缙,叶可明,吴君侯,等.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5.
  [5]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9( sup) : 1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6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