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人外加剂和矿物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性、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着绝对的作用。本文综合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处理;施工技术
  
  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柱、基础),工业建设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以下就在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面谈谈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2 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钢模板上的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及跨度2m以内的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见表1),要防止过早拆模。
  3 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保护层厚度要求见表2),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具体要求按表2、表3。
  4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为:在料斗中依次装入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同时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入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4。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5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5。
  6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40o~50o。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7 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施工缝施工时,先浇灌混凝土基面必须充分凿毛、清洗干净、排除杂物。施工缝在浇灌混凝土前洒水湿润,然后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该部位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6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