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几个技术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后浇带的设置及泵送混凝土浇筑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69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33-01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1、混凝土浇筑要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要马上浇筑入模。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要进行处理。
  2、浇筑混凝土,要避免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可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不可高于3m,不然,要使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底部要先填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4、浇筑混凝土,要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在出现变形、移位时,要马上停止浇筑,要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裂缝。因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出现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要于混凝土终凝前处理好。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要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继续浇筑,防止接缝处产生的裂缝。
  6、梁和板要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如梁的高度大于lm、拱和类似的结构,要独立浇筑混凝土。
  二、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不可随意留置,位置要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留置部位要方便施工。施工缝的处理要按技术方案执行。
  1、施工缝的位置要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并方便施工的部位。留缝要符合以下要求。
  (1)柱子要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在板下有梁托时,施工缝留在梁托下部;(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位置;楼梯的施工缝可留置在楼梯段1 / 3 的部位;(4)有主次梁的楼板,适合于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可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处;(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处,还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弯拱、薄亮、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以及其他结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要按设计要求留置;(7)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可留施工缝;若一定要留时,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8)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留置施工缝时,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底端距离不得小于150mm,在地脚螺栓直径不大于30mm 时,水平施工缝应留置在大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 / 4 )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高低结合处要留置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应小于100mm,垂直施工缝离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250mm,并要大于螺栓直径的5倍;垂直施工缝处应加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合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要补设钢筋。
  2、施工缝的浇筑与处理:
  (1)在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定要达到1.2MPa 以上。施工缝施工,要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还要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通常应大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要及时清除,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
  (2)在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必须清除。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应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应相同。
  (4)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要防止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要向施工缝处推进,在距800 一I000mm 处停止振捣,要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
  (5)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要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高低接合处要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应小于1.0。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前,要对地脚螺栓进行观测校正;垂直施工缝处要加插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可补插钢筋。
  三、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克服因温度、收缩、沉降而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须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把整个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要按设计要求,在设计无要求时,温度、收缩后浇带通常保留28d以上;高层建筑与裙房间设置的沉降后浇带要在高层结构封顶后浇筑。其宽度要考虑施工简便,防止应力集中。通常其宽度应为700―1000mm 。后浇带内的钢筋应保护完好。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把混凝土表面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后浇带混凝土要采用高于其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并保持至少14d 的湿润养护。
  四、泵送混凝土浇筑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要按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及泵送设备能力、管理能力,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划分好浇筑区域。
  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在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要由远而近浇筑;同一区域内的混凝土,可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在不得留施工缝时,区域间、上下层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可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要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2、泵送混凝土的布料方法。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应大于50mm,不可向模板内侧直冲布料,也不可直冲钢筋骨架。
  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不应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移动布料,要垂直于模板。
  泵送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通常为300~500mm。在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 时,可坡度斜面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要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Omm 以上。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通常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为15~305,适合在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对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要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时要经常观察,如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现象,要采取措施。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要适时用木抹子搓平搓毛两遍以上,避免出现收缩裂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7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