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立忠

  【摘要】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组织教学也一门艺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为组织的好课堂教学,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前环节;开讲环节;授课环节;巩固环节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组织教学也一门艺术。美国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员又要施用最大的注意,除非全体学生都在静听,他决不可说话,除非他们全在注意,否则不可施教……”这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对着墙说话,我们应该对着人的耳朵说话。可见课堂组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课堂教学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教学活动,一种是组织活动。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活动;组织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在组织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组织活动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分为四个环节:
  
  1 课前环节的组织教学
  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教室内的学生,示意安静下来,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教师环视,待全体学生站好安定后,方可还礼示意学生坐下。
  这个环节是上课组织的前奏,也是组织教学的基础,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2 开讲环节的组织教学
  美国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每门功课开始的时候要使学生对它生出一种真正的爱好,为此可以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或者是如何的需要,这样去引起他们的爱好。可见良好的开讲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这个环节同导入新课联在一起结合进行,教师必须语言精练、有声有色,再加上逼真神态和恰当动作,抓住教学的主要矛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阐明本节课教学目的和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团结合作,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努力。
  这个环节是组织教学最有力的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目标进攻的开始,是学生迎战情绪的动员,它能产生教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授课环节的组织教学
  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组织教学关键的关键,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功能就体现在这一环节。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要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实际,周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要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新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调节学生情绪,做到张驰适度。
  讲授新知识(例题)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例题),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生怕学生听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完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会了吗?”“会了。”出了三道练习题,结果全班正确率只有50%,老师感到很奇怪,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了,学生为什么不会做呢?原因何在?原因就在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教师只顾传授,忽略了组织教学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有的学生因提前预习,认为自己会了,不用听了;有的学生天性好动,左顾右盼根本没听;有的学生基础差,对数学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信心,讨厌数学课,甚至跟教师唱对台戏。讲课如同唱戏,不管台上演员表演得多么精彩,可是观众不听不看,也是没用的。讲课也是如此,这难道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
  这个环节应该时时调控课堂纪律,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4 巩固环节的组织教学
  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教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课前精心设计与本节课知识紧密相关的练习,利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既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机地组织了教学。在这个环节上,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储存。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由浅入深适量的练习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一环节,在时间上应留有余地,或让学生看书,或让学生讨论研究,或让学生质疑问难,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为组织的好课堂教学,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收稿日期:2008-4-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