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恩谋

  【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实践
  
  1 教学方式的选择
  对于新课教学,我们一般采用“探究讨论试”教学模式,都让学生在实验教室开展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每一堂新课的教学都安排“讨论与交流”环节,对于重要概念的教学更是安排多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建构知识。
  对于复习、习题课我们让学生在课余自主完成一定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式教学,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集中解决学生在应用知识时遇到的困难,保证双基的落实。
  
  2 教学资源的筛选
  2.1 更注重学习的探究性。不只是第二章的标题用了“探究”二字,更是每一节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第1节安排了比较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分组实验,第2节安排了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第3节安排了伽利略斜面实验。
  2.2 更注重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先安排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再安排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是考虑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第三节的“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是考虑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2.3 更注重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整个章节,不管是落体规律的探究还是斜面实验的探究,都贯穿了“观察-猜想-数学推演-实验验证-修正、外推”这种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3 教学评价的思考
  通过自评、他评和互评,通过研讨、对话和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我们高一物理组每个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开一节研讨公开课,研讨课要求有课堂实录和评课实录,要求有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本学期已经进行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用图象描述运动”、“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弹性形变与弹力”等四节研讨课。通过多次的研讨和互相听课交流,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准确了,课堂教学精彩了,教学的效果提高了。特别是年轻教师几乎是有课必听,教学水平提高非常快。
  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进行了阶段性的评价(相当于期中考试),其中有一道试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题目为:“某学生设计了一个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在自来水龙头下放一个金属盘,调节水龙头,使第一个水滴碰到盘底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且能持续下去。然后用直尺量出水龙头至盘子的高度h,再用秒表测出某一水滴下落的时间t,代入表达式g=2h/t求出g的大小,该学生发现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比较相差很远,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实验改进方案,写出计算g的表达式”。
  该题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用秒表测量某一滴水滴下落的时间误差太大,几乎不可能进行测量。改进的方案是:将测量的时间放大,即测量N滴水滴的下落时间T(n>30),则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t=T/n,则有g=2h/t=2hn/T。
  该题的原型是第二章第二节的第5道家庭作业题,学生的答题大致有三类情况:①布置学生回家进行实验并讲评过作业的班,所有的学生几乎多回答了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②布置过作业但没有讲评的班,约有半数学生回答了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③没有布置作业的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了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后来我们对学生的答题进行了统计,学生回答了十几种可能的误差原因和改进方案,他们分析的不太准确,但显现出了创新的火花,对这样的答题结果我们怎样进行评分呢?
  还可以把相关内容设计成如下的探索性实验的题目:①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重的物体不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②请设计不少于三个实验方案,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在做伽利略斜面实验时,画出的s-t2图象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试分析可能的误差原因。
  
  4 教学实践的反思
  4.1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本人认为:①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旧大纲的“教学目标”,但课标没有忽视对物理核心知识的要求,而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则提高了要求。②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例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可能十分的简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接着讲演例题一、二、三、四,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四道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的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电话号码、匆匆过往的行人我能记下多少呢?
  4.2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本人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4.3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难点:①新课程的目标很高,而课时又太少,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②学生的讨论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适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③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⑤教学实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评估,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因此,在关心本学科的新课标的同时还应该去关心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
  收稿日期:2008-0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