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张守义和老油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鹿耀世

  在文学书籍的封面上,一件典型的器物能够揭示特定环境、烘托生活氛围、加强艺术设计的感染力。在我收藏的优秀封面设计图录中,《三家巷》中的炉火,《家》中的红灯,《斯特凡大公》中的王冠,《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鹅毛笔等,封面上的“形象”都令人难忘。著名设计家张守义先生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曾依据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经历,选用、绘出过多种造型各异情韵悠长的街灯、壁灯、台灯、马灯、吊灯……对书装艺术的整体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992年,张守义迁到北京方庄新居。当时,距离住家不远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初步形成。有着浓浓怀旧情结和敏锐艺术触角的他如鱼得水,很快便成了这里的老主顾。假日,守义常常一边品着啤酒,一边在这块宝地沙里淘金,每次去逛都绝不空手而回。当他向我展示那些旧书刊、老照片、残砖瓦、破瓷器时,那喜形于色的神态,使人很受感染。在这其中,对历代灯盏张守义尤其钟爱,几年之后,那些金属、石材、陶瓷、玻璃等材料制成的用途各异的灯,被他当成宝贝一件件地捧回了家。他收集、研究,并在设计中使用这些图像。作为中国书装艺委会主任和全国政协委员,他还利用外出开会、考察、讲课的机会,走遍大江南北,继续寻觅收集我国各朝代、各民族的各种灯具。经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鉴定,其中竟有汉代、唐代的真品,这确实让卖货的“打了眼”,因为购买时每盏最贵只有30元。著名作家张中行先生曾多次请守义设计封面,两人一见如故,谈兴甚浓,又是河北同乡,守义爽快割爱,选出两盏灯给了张老先生。
  常逛潘家园,守义也结识了不少卖旧货的朋友。在经营书刊和杂项的摊主中,有不少人知道这位设计家。如果有了俏货,大家都愿意给他留着。守义如果买多了,提不动,暂存在摊上也没问题。开始,他买回这些残旧土气的玩意儿,总要悄悄藏在女儿的住处,生怕老伴知道了嗔怪。时间一长,藏品形成了规模,女儿家也放不下了,这才彻底坦白,得到了老伴的谅解。后来,儿子创办了夸菲特设计工作室,他作为艺术总监,将这些宝贝堂而皇之地请到了工作室陈列。
  新世纪到来那年,团结出版社从他收藏的500多件灯具中选出部分精品,出版了《老油灯》画册。由于是守义整体设计,且每幅图片均配以历代文人咏灯诗文,令人爱不释手。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还应邀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了《张守义藏灯、画灯展》。在展品中,与历代石、陶、瓷、金属灯并列的,还有近现代的美孚煤油灯、旅行折叠灯、马棚插壁灯、少数民族用的手指灯(灯上有铁环)等。与灯具展览的同时还展览了不少画有灯盏的文学插图,还有封面中出现各种灯具造型的200卷本的《中国思想家评传》等书装佳作和中外名人咏灯的诗篇。在《老油灯》画册封底,张守义写道:“灯与劳动者为伴,灯与求知者结友,灯与助人者同行,灯与度节者同乐……这些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光明使者,将永远被人们所珍爱。”
  
  编辑:卢劲杉
  栏目特约编辑:陈逸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6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