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必荣 黄中生

  摘要:本文基于《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以来刊发的知识资本文献,分析了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力资本、无形资产、商誉等研究主题,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有关管理会计和新兴交叉研究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并且不同领域研究进展有很大差异。笔者认为,未来知识资本会计研究应该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范式,调整研究方向,强化基本理论研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会计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新兴交叉研究
  近年来,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又常被译成“智力资本”)会计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文献在我国不断涌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进展如何、未来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一、知识资本及其分类
  知识资本通常是指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所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它代表了企业对未来收益非实物形态的要求权。知识资本往往与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相对,范围非常广,凡是不能归属于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的企业资源通常都被统称为知识资本,正因为如此,知识资本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在不同场合往往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知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在不同场合分别被冠以“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多种不同的名称,知识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不同场合也分别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创新资本”“关系资本”“智力资产”“无形资产”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为了便于研究和交流,本文采用目前学术界主流的“三分法”,将企业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在会计界往往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结构资本则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能够将企业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以实现自身目标的企业各类知识和能力,结构资本通常又被分解成组织资本和创新资本两个组成部分,组织资本通常包括企业理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文化、企业惯例等,创新资本则是指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因创新而生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智力资产,企业因创新而生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智力资产(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软件”“版权”等)在会计界通常被称为“无形资产”;关系资本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所累积形成的、与社会各界组织和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和资源,关系资本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目前会计中能够确认入账的关系资本通常只有“商标”“商号”“特许经营权”等少数几项。
  二、知识资本《会计研究》文献概览
  (一)文献检索
  鉴于《会计研究》杂志是目前我国会计学科领域最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期刊,该杂志刊发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本文以《会计研究》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35年期间刊发的知识资本方面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了系统地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我们首先在“中国期刊网”的来源期刊《会计研究》中,“智力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创新资本”“关系资本”“智力资产”“无形资产”“社会资本”“研发”“研究开发”“研究与开发”“商誉”“商标”“商号”“特许经营权”“专利权”“专有技术”“著作权”等关键词作为篇名中出现的词段进行检索,最终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这109篇文献资料的逐一研读,我们剔除其中不属于知识资本研究文献的论文和资料13篇、剔除知识资本财务方面的研究文献4篇,扣除重复统计的论文4篇,最终得到了88篇研究文献。
  按照目前学术界关于知识资本的分类方法和习惯称谓,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都是国内学术界对Intellectual Capital的总体称谓,只不过翻译名称不同而已,因而,本文把有关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文献资料合并归入“知识资本整体”主题之下;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尽管名称和用词不一样,但都是指知识资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因而有关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文献资料合并归入“人力资本”主题之下;无形资产、研发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资本都属于企业结构资本的一部分――“智力资产”,因而,有关无形资产、研发、智力资产等的研究文献合并归入“智力资产”主题之下;商标、商号、特许经营权、社会资本等方面的文献统一归入“关系资本”主题之下;“商誉”比较特殊,与企业知识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都可能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文献单独予以归类列示。
  (二)文献分布
  1.研究主题分布。表2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详细列示了35年来(1980―2014)《会计研究》杂志刊发的相关知识资本会计研究文献在不同研究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在全部88篇文献中,研究人力资本(含人力资源,以下同)的有41篇,占全部文献的46.59%;研究结构资本的有17篇,占全部文献的19.32%,其中研究传统无形资产的有13篇,占全部文献的14.77%;研究关系资本的只有1篇(关于商标问题);专门研究商誉的有17篇,占全部文献的19.32%;从整体视角研究知识资本的有12篇,占全部文献的13.64%。这说明,在过去35年间,我国会计界最感兴趣的知识资本研究主题分别是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以及商誉,其次是知识资本整体,对其他研究主题关注较少。
  从不同主题研究文献分阶段的变动趋势来看,国内会计界有关知识资本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最初的15年间,知识资本问题并没有引起会计界的足够兴趣,整个15年间只有5篇文献,其中,3篇涉及无形资产,2篇涉及人力资源。在1995―1999年间,国内会计界有关知识资本的研究开始爆发,5年间先后涌现出34篇研究文献,占全部88篇研究文献的38.64%,其中,研究人力资本的有16篇,研究无形资产的有3篇,研究商誉的有11篇,基于整体视角研究知识资本的有3篇,涉及研发费用的有1篇。近15年来,有关知识资本的研究文献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过人力资本、商誉、无形资产等主题始终有文献跟进,基于整体视角的知识资本研究在2000―2004、2005―2009年间一直有文献稳步跟进,但最近5年则没有文献跟进,有关其他主题的研究文献依然很少。这说明,最近15年来,国内会计界对知识资本的研究兴趣总体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研究领域分布。从相关文献归属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来看(见下页表3),在全部88篇文献中,研究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的文献有65篇,占全部文献的73.86%;研究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文献有11篇,占全部文献的12.50%;属于新兴交叉研究的有12篇,占全部文献的13.64%。这说明在过去35年间,国内会计界有关知识资本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特别是无形资产、商誉等传统研究主题,管理会计方向和新兴交叉研究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但是,从不同领域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动趋势来看,在前15年间(1980―1994),所有知识资本会计的5篇研究文献都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既没有管理会计研究文献,也没有新兴交叉研究文献;1995―1999年间,有关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突然暴增,达到31篇,占这一阶段全部34篇文献的91.18%,这一阶段有关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文献开始出现,但只有3篇;最近15年来,有关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的研究逐渐降温,相关的文献逐渐减少,但有关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和新兴交叉领域的研究文献逐步增加,特别是新兴交叉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甚至有着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2000―2004年间只有1篇,2005―2009年间增加到4篇,2010―2014年间则进一步增加到7篇。
  从各具体研究主题相关文献涉及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来看,人力资本会计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41篇文献中有30篇研究财务会计问题,占比达73.17%,涉及管理会计和新兴交叉研究的分别有8篇和3篇(二者合计占比26.83%);有关结构资本会计研究(主要体现为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在全部17篇文献中,有11篇涉及财务会计问题,占比达64.71%,只有2篇涉及管理会计问题,4篇属于新兴交叉研究;在商誉会计研究领域,财务会计研究仍然占主导,17篇文献中有15篇研究财务会计问题,比例高达88.24%,其余2篇文献属于新兴交叉研究;在12篇基于整体视角研究知识资本会计的文献中,9篇涉及财务会计问题(占比达75%),1篇涉及管理会计问题,2篇属于新兴交叉研究,二者合计占整体视角研究文献的25%。
  3.研究方法分布。表4列示了不同领域研究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分布情况。从整体来看,在全部88篇研究文献中,有73篇文献运用了传统的规范分析或概念性研究(以下简称“规范研究”),只有15篇文献使用了其他研究方法,其中,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实证研究”)14篇,案例研究1篇,没有文献使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性模型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说明目前国内会计界研究知识资本会计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还比较有限。
  从各领域研究文献所运用研究方法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在涉及财务会计的65篇研究文献中,有62篇文献运用了规范研究,只有2篇论文运用了实证研究,1篇论文使用了案例研究;在管理会计的11篇研究文献中,全部使用了规范研究。但是,在知识资本会计的交叉研究领域,全部12篇文献都运用了实证研究。说明过去35年间,在传统的知识资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领域,规范研究方法在我国会计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实证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
  从不同阶段各种研究方法被使用情况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20年间,规范研究方法是会计界使用的唯一研究方法,90年代中期之后,使用规范研究方法的文献比率逐渐降低,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比率逐步提高,在最近5年的12篇论文中,有8篇运用的是实证研究,达到66.67%。这说明,实证研究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会计界以后,经过近20年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4.学科理论运用情况。相关文献在具体研究时所依据学科理论也有很大差异。为了便于分类统计,如果一篇文章立论主要依据的是会计学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我们把它归为“本领域”文献,如果一篇论文的立论和观点主要依据其他二级学科理论,或者其他学科理论在论文的论证和研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我们则把它归为“运用其他学科理论”文献。上页表5列示了各类文献在研究和论证时所运用学科理论的总体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研究文献在研究和论证时的学科理论运用情况有一定差异:在65篇财务会计研究文献中,有50篇文献是在财务会计理论范畴内研究知识资本会计问题的,占财务会计类研究文献的76.92%,使用了其他学科理论的文献只有15篇(占全部财务会计类文献资料的23.08%);在11篇管理会计类研究文献中,有7篇文献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占管理会计类研究文献的63.64%,有4篇文献运用其他学科理论开展研究(占全部管理会计类文献资料的36.36%),说明在知识资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主要局限于会计理论范畴内开展研究。但是,在交叉研究领域则截然不同,由于交叉研究都是基于财务学相关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以知识资本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拓展研究,因此,所有交叉研究文献在具体研究时都跳出了传统的会计理论范畴,其中,还有3篇文献在具体研究时分别运用了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从相关文献在不同阶段所使用的学科理论变动趋势来看,国内会计界运用其他学科理论研究知识资本会计问题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所有相关的研究文献都局限在会计理论范畴内研究知识资本会计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运用其他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献开始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近10年来,运用其他学科理论开展知识资本会计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最新5年的12篇研究文献中,有8篇文献运用其了他学科理论,高达66.67%。
  从31篇“运用其他学科理论”文献所使用的具体学科理论分布情况来看(见表6),知识资本会计研究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开展研究时主要运用的是经济学相关理论,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其中,在15篇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财务会计类研究文献中,有11篇文献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有3篇文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还有1篇使用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在4篇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管理会计类研究文献中,2篇涉及产权理论,1篇涉及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1篇运用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交叉研究有点特殊,由于所有的“交叉研究”文献都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基于财务学理论对知识资本财务会计信息开展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因此,所有12篇交叉研究文献都运用了财务学理论,在此基础上,还有3篇分别运用了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三、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研究的主要进展
  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商誉会计等领域,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财务会计框架内,以财务会计理论或相关学科理论为依据,首先论证知识资本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具体研究知识资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但是,在不同主题上,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的研究进展是不同的:(1)人力资本会计。尽管不同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会计时依据的经济理论可能不同,但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本会计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即都主张人力资本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和产权的分配,应该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系统,但是在具体以什么项目进入现行财务会计系统、如何计量、如何进行后续账务处理等方面,学者们争议较大,仍然缺乏一致的结论。与学术界的百家争鸣不同,实务界则统一对人力资本会计置之不理,说明人力资本会计走向实践还遥遥无期。(2)无形资产会计。主要聚焦于智力资产――无形资产会计研究,无形资产会计是目前知识资本会计领域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方向,不仅理论观点一致,而且早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成熟而严格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具体规范其业务处理。(3)商誉会计。在商誉会计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中,外购商誉和负商誉已经走向实践,并且在各国都有严格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自创商誉问题争议最大,争论的核心在于自创商誉该不该确认入账、如何计量、入账后如何进行后续账务处理等,目前学术界关于自创商誉的主流观点是应该确认入账,但是在以什么项目入账、怎么计量以及如何进行后续账务处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与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不同,实务界则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入账问题坚决不予理会,说明自创商誉问题目前还处于学术探讨阶段,很难走向实践。综合而言,除了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无形资产和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外购商誉外,基于传统财务会计范式的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目前总体上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尽管学术界在各个主题上都取得了比较一致的共识,但很难走向实践。
  (二)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进展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人力资本的激励、知识资本的绩效评价等领域,具体来说:(1)知识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研究,主要有刘仲文(1999)、张延波(2002)、张全同(2007)、刘秀丽和姜传志(2007)、向显湖和钟文(2010)等,这类研究通常首先基于相关理论(如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等)论证知识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拥有企业产权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人力资本价值或产权收益的计量模型和收益分割方法,讨论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分割、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等。(2)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研究,叶陈刚和王辉(2006)从资源基础论出发,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论述了企业治理和管理中激励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人力资源绩效最大化为导向构建了整合的知识型企业激励体系。(3)知识资本的绩效评价研究,傅元略(2000)将知识资本分成企业市场实力、成本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五个要素,认为五要素对企业效益贡献的度量可通过财务指标来实现,但对五要素利用率和贡献大小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套非财务指标来进行。综合而言,在上述几个方面研究中,目前有关知识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产权权益方面的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其他方面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致公认的、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三)知识资本会计新兴交叉研究的主要进展
  以知识资本信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本的价值相关性、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和成长性的影响等方面,其中,知识资本价值相关性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协调一致的结论,其他方面研究则结论不一,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具体来说:(1)知识资本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薛云奎、王志台(2001)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邵红霞、方军雄(2006)进一步发现市场对不同行业的不同无形资产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苏治、魏紫(2013)研究发现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程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程度越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跟随次数越少。(2)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薛云奎、王志台(2001)发现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积极的重要贡献;邵红霞、方军雄(2006)则发现不同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郭弘卿等(2011)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好,且员工薪资在人力资本与经营绩效之间扮演着中介之角色;朱炎、张梦昌(2013)发现管理团队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传导的,但不同类型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的影响性质不同;郑海英等(2014)发现并购商誉提升了公司当期业绩,但降低了公司未来期间的业绩;蒋琰、茅宁(2008)研究发现财务资本比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并且人力资本不能直接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作为中介,但相对于财务资本,知识资本对于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卢馨、黄顺(2009)发现在我国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知识资本驱动因素是有很大差别的,人力资本只有与结构资本相结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三个行业企业的结构资本都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3)知识资本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吴斌等(2011)基于中小板研究发现,政府背景、高管人力资本特征与风险投资企业成长能力显著相关,高管人力资本特征较政府背景对风险投资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高管平均年龄、风险投资企业家是否具备政府背景、高管平均任期是影响风险投资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因素。(4)其他方面研究。苏静等(2007)研究发现商标所有权属的划分为母公司提供了除股权以外的控制上市公司的新手段;谢继刚、张秋生(2013)发现相对于现金支付,股份支付的标的定价虚高,导致商誉高估,问题的根源在于股份支付的交易制度;张兆国等(2014)研究发现管理者既有任期与研发投资呈倒U型关系,管理者预期任期与研发投资正相关,晋升激励在既有任期影响研发投资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在预期任期影响研发投资中尚未起到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公司中却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   四、知识资本会计的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主题需要拓展
  知识资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不同的项目。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属于结构资产中的智力资产)、商誉、人力资本等少数几个研究主题,对其他知识资本项目的研究相对偏少,特别是有关组织资本(结构资本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和关系资本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此外,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的知识资本项目,对知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相对偏少。因此,未来进一步研究需要拓展研究主题,在深化无形资产、商誉、人力资本等传统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强化有关企业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的研究以及知识资本的整体研究。
  (二)研究方向需要调整
  现有的知识资本会计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本财务会计方向(在全部88篇文献中有65篇是属于财务会计方向的,占比达73.86%),特别是基于传统财务会计范式的、试图将知识资本纳入传统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研究,在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和新兴交叉研究方面的文献相对偏少,但是,从知识资本会计三个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基于传统财务会计范式的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研究很难有所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仍将会延续;以突出知识资本信息运用为背景的新兴交叉研究和突出知识资本管理的管理会计研究尽管才刚刚起步,所取得的成果也相对有限,但近年来这两方面的研究文献已经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未来这两个方向的研究预计将是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三)研究范式需要创新
  目前的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研究基于传统财务会计范式,试图将知识资本纳入传统财务报表内进行反映和报告,但是,这种在工业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实物资产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无法承载知识资本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披露功能,未来进一步研究必须调整思路,创新知识资本研究范式,以多维知识资本信息(不限于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披露为核心,将研究重心聚焦于知识资本信息的表外披露或独立于传统财务报告的知识资本专项报告。我们认为,近年来在西欧国家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兴起的知识资本报告对知识资本会计的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目前的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也不应该局限于现行的管理会计理论,而应该调整研究范式,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理论,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突出知识资本管理研究和知识资本信息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四)研究方法需要多元化
  目前知识资本会计研究主要局限于规范研究方法(特别是知识资本财务会计研究和管理会计研究),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性模型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几乎没有被应用。从知识资本会计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尽管定性的规范研究在知识资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构建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但定量的实证研究已是会计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以预计未来实证研究将是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收集、加工和传递知识资本信息,导致实证研究方法在知识资本会计研究领域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系统地引入和推广实证研究,未来的知识资本会计研究必须大力引入问卷调查,以为实证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数据。此外,知识资本与其赖以依存的特定组织紧密相连,无法分割,要深入地研究知识资本,企业实验、案例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也必须被大量引入。在此基础上,未来的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还需要大力引入分析性模型研究方法,以提高知识资本会计定量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五)理论研究需要深化
  现行的会计模式是在农业经济社会和工业经济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以物质资本的科学管理和物质资本信息的反映和报告为重心,既不能用来系统地反映和报告知识资本信息,也无法用来科学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本,未来的知识资本会计研究,特别是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研究和新兴交叉研究,必须适度跳出现有的会计理论,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多种不同的学科理论,重新进行基本理论构建。Z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A・斯图尔特.“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力资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巴鲁・列弗. 无形资产――管理、计量与呈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苏治,魏紫.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3, (7).
  [4]朱炎,张梦昌.企业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 (11).
  [5]郑海英,刘正阳,冯卫东.并购商誉能提升公司业绩吗? [J].会计研究,2014,(3).
  [6]谢继刚,张秋生.股份支付、交易制度与商誉高估[J].会计研究,2013,(12).
  [7]张兆国,刘亚伟,杨清香.管理者任期、晋升激励与研发投资研究[J].会计研究,20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554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