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曹德旺:持善之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悟透了一个道理!”曹德旺说。
  “花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不是把钱捐出来就行了。他要看着这个钱真正用到地方,真正发挥效益,并且尽可能不断产生效益。”
  2011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获得2010年度的中国“首善”称号。而同样是这个月,曹德旺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出自持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基金会将在北京挂牌成立。
  至此,性格倔强的曹德旺终于得偿所愿,将股票捐了出来。河仁基金持有福耀玻璃3亿股,占福耀玻璃公司总股本的14.98%。
  首善曹德旺,慈善才刚刚开始。我做的是持善
  曹德旺甫一进入公众视野,就亮出了鲜明的慈善观。彼时,媒体追问制度的桎梏,有意无意误解了个中意味。
  要捐款就捐款吧,为什么非要捐股票?
  “我不是作秀,我做慈善,是‘持善’,坚持的持。”他不厌其烦地向媒体、向公益界的人士解释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的公司发展良好,我每年都会有钱,这样能持续做我的慈善。”
  与曹德旺相处久了的人,都能领教到他执拗的性格,认准的事情绝难动摇。在慈善这件事上,他就认准了,捐股票比捐钱好。
  很显然,曹德旺合不得卖股票,他一手创办了福耀玻璃,看着它逐步壮大,成功上市。捏在手里的福耀玻璃股票,对他而言意义非凡,绝非只是“有价证券”。福耀玻璃股票,最初发行时才1.5元,1993年挂牌上市时已经到了44元,可是1995、1996年那两年,股票一度跌落到三四块钱,低迷状态持续了4年时间。那时的曹德旺,经常面临投资者的指责。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曹德旺仍牢牢掌控着福耀玻璃大股东的地位。如今,福耀集团发展顺利,他更相信最初的判断,他只是需要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慈善不等人,不能坐等体制的桎梏解决后再行动。2009年年底,曹德旺只好忍痛卖掉一些股票,用这些钱去做慈善。2010年,曹德旺豪爽地拿出10个亿,在各个领域出手。
  如今,他大手笔捐出去的钱,有的接近尾声,有的即将进入项目操作阶段,这让他的退休生活空前忙碌了起来。
  这或许是他悟透的道理,把钱花出效益,真的是一件难事,非要亲历亲为不可。福州图书馆项目正体现了他的这种想法。他参与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建设中,并且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在我国大陆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捐款方式有两种――要么直接捐给慈善机构,不用再过问结果;要么将款项直接捐给受捐人,但需缴纳税金,且相关工程或项目执行需由捐款人自己落实。曹德旺选择了后者,并将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建造福州图书馆的事情,政府出地,曹德旺出4个亿,整个项目全部由他独立完成。所以,曹德旺不是捐出钱来建一个图书馆,而是建成一个图书馆捐出来。他将福州图书馆的建设看得很重,想让它成为世界级的图书馆,为此,他踌躇满志,言语中透着自豪:“我是个杂家,什么都可以干的。”
  福州图书馆原来只设计了9层,被曹德旺否定:“光《四库全书》就要放4层,加上‘世界文学’一层,‘工业’、‘农业’、‘经济’占3层,
  ‘少儿读物’、‘视频’、‘音乐’各1层,这就10多层了。”
  他不吝词汇地勾勒着福州图书馆的蓝图:“大方、朴素、典雅、温馨。要体现出厚重、包容和兼容,体现中国历史5000年的文明,又兼容西方文化,包容现代的文化,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也要满足那些学究的需要。”
  为此,他对图书馆业做了专门研究。“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它的馆藏。乾隆皇帝编了《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我也参照他,建4个馆。图书馆在福州,就要建出福建省的特色,要把省、州、县的地方志全部收集齐全。这个要争取多的古本,把它们放到史库里面去。它要有古书善本,要有名家收藏,还要有最前沿的学术著作,这才是图书馆的要义。”
  他甚至想到,现在要着手淘一些镇馆之宝,比如世界名著的手本,各国的经典书籍。有了独特收藏,才会吸引国内外的人来这里查阅资料,才会成为一个学人和知识精英荟萃的地方。
  考虑到未来的管理,图书馆的首任馆长,由曹德旺亲自来选聘,他延请了国内有名的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家。考虑到未来的运营,地下一层将做成商场,其收入用于图书馆的支出。
  他要自己的慈善事业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式慈善
  
  2010年9月29日,曹德旺应邀出席了巴比慈善晚宴。这场晚宴搅动了持续的热潮,并引发了对中国富豪的拷问。
  对此,曹德旺态度鲜明,如果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现场劝捐,我会立即走掉。我早就说过的,中国人做慈善不需要外国人来劝,好在他们还算明智,没有劝捐。
  晚宴刚一结束,曹德旺就很不客气地评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比来华,更大的意义或许是做广告,他们二人的事业,现在都和中国紧密联系。巴菲特入股了比亚迪,而微软的主要市场在中国。
  他说,中西方商业文明差异太大了,这就像做生意,中国入做生意,先要看人,看这个人值不值得与他做生意。而西方人做生意,总是把合同订得细致。其实,合同订得再细致严密,都有空子可钻。
  曹德旺有一套自己对东西方慈善文化的理解。
  “比尔・盖茨发明了微软操作系统,申请了专利,要到处和人家打官司,以此积累财富。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讲,这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从慈善的角度来说,他远远不如我国的袁隆平。同样是科学家,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直到现在,他还要每年都根据气候、病虫害,更新品种。因他的技术受益的人,都是低收入的人,他造福了那么多的人,所以,我觉得袁隆平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
  曹德旺的第一笔捐赠是在1983年,给家乡的学校捐赠一批桌椅。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在福建沿海,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小有规模。很多企业给政府、学校捐赠和赞助也蔚然成风。不过,在赞助物品上,往往要打上某某人或某某企业捐赠的字样。家乡学校也提出,把曹德旺的名字刻在桌椅上。曹德旺立刻拒绝了:我捐钱就够了,干吗还要让我给你看桌椅。
  曹德旺笃信佛教,他这样解释,布施分带相布施和无相布施。无相布施,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布施。不但提倡捐,还要提倡捐赠时尊重受捐的人,低调行事。从儒家文化来说,也有相似的提法,叫“人情不说破,说破无人情。”你帮了人家,就到处去宣扬,这是不好的,不尊重受助的人。
  “我相信,真心做慈善的人,都是刻意保持低调的。”曹德旺说。
  说到怎样做慈善,曹德旺倒是非常同意巴菲特的观点,不能要求捐赠人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要首先满足家庭富足的生活要求。其次,捐赠不应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我的捐赠没有动用公司一分钱,捐的都是我个人的钱。我不鼓励年轻企业家在创业阶 段就拿出大比例的钱捐助,把企业捐倒了怎么办?首先应该把企业做好。”
  
  向善而不图报
  
  曹家四代信佛,曹德旺是虔诚的佛教徒,但他很少烧香许愿。“有的大老板花几万块钱买第一炷香烧,其实这个是很土的。你为什么去祈福烧香?因为你嫌自己不够富。你为什么嫌自己不够富?因为你有贪念。烧香烧不出佛理,烧不出平常心”。
  《金刚经》开头说,阿难随侍如来佛,在如来佛快要圆寂时,阿难问如来佛,师父死后,应以谁为师。如来佛答曰,要以戒律为师。
  曹德旺随口背诵出了这段话。“你看,这是多么经典的话啊,谁都教不了你,只能靠自己修身。”
  曹德旺说,儒家讲礼,佛家讲戒。国家发生灾难,对灾民来说是很不幸的。但对我们这些有点儿钱的人,其实是幸运的,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机会,可以修身。“所以我说,要感谢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给了我布施的机会。”
  “你知道吗,布施还有三种,分别是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像我这样,拿出钱来捐款,是有钱人本该做的事情,功德最小。那什么才是大的功德,我认为只有是兼济天下、兼善天下的人,才真正有功德。”
  从1983年开始,曹德旺的慈善事业从未间断,相比现在,伴随着福耀玻璃的发展壮大,他也从小善而大善,直到成为首善。
  他身边的助手和秘书,还承担一项额外的工作,发现当地需要帮助的人,要去核实情况。或者是在电视上,或者是在报纸上,只要看到患病需救助的、上学需资助的,他会立即吩咐助手去联络和核实情况,只要情况属实,立即慷慨相助。“乐善好施”的名声远播乡里,以致后来,很多需要救助的人,往往直接登门求助。
  曹德旺曾遇到一位母亲向其求助,她女儿得了肾炎,需要换肾。之前的治病已经掏空了他们的家庭,曹德旺派人查实了这个消息,第二天就汇过去15万元。在得知换肾后的维护费用也很高,他又承诺,三年内要承担这笔费用。不过,这个女孩子康复后,却和主治医生商量,希望医生给她开个证明,说康复还要10万元。熟知内情的医生转告了曹的助手。助手原以为曹德旺听说这件事后会暴跳如雷,但他听后,只是呆坐着沉默了好久。
  多年的慈善经历下来,对于慈善,曹德旺超然了很多。“这么多年,帮助上学的有好几百了,帮助人家治病也有好多了。但我大胆判断一下,真正怀有感恩心态的,有1%-2%就不错了。但这不影响我继续做慈善,做慈善本来就该有一颗不图回报的心。”
  
  问责第一人
  
  2010年春,曹德旺和曹晖父子俩做了一个决定,拿出两亿元,发给需要救助的受灾农户,每户两千元。那时,西南五省市正在遭受历史罕见的旱灾,一些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许多农户颗粒无收。
  这是曹德旺做慈善的又一惊人之举。但他不是简单地把钱捐出去,他想“紧紧盯着,确保这些钱发给真正急需这笔钱的人”。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说,自己当过农民,知道穷是什么滋味儿。所以,他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不能把钱发给“当官的人和有钱的人”。
  为了瞄准发放对象,中国扶贫基金会制定了一个长达15条的排除标准……同时,曹德旺还设定了严格的合作条款:管理成本不超过600万;在2010年的11月30目前完成项目,执行时间为6个月;差错率不超过1%,如超过了1%,基金会要按照差错额的30倍来赔付。
  之前,公益界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类似“对赌”的协议,曹德旺赢得了“最苛刻的捐款人”的称号。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的话说,曹德旺挥舞着“问责”的大旗,发动各种社会资源,来参与到对两亿元善款的监督上。
  “曹先生很智慧!”王行最这样评价曹德旺。而在谈到这两亿元的善款问责时,曹德旺也津津乐道他的经验:做什么事都要下手段的,一个倒压机制、一个考核机制、一个激励机制,没这三个机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份苛刻的协议,实际上也帮了基金会的大忙。基金会通过各地扶贫办,层层签协议落实责任。这种执行的压力,也免去很多干扰。从管理费说起,曹德旺被众多媒体冠以“苛刻”的标签,因为它远远低于一般公益机构善款总额10%的惯例。其实,曹德旺从来没有提出3%的概念,3%是倒推出来的结果。不过,曹德旺曾私下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真的执行不好,我也不会让你们赔30倍,因为你们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但600万的管理费肯定是没有了。”
  如今,两亿元项目尘埃落定,曹德旺救助“穷人”的理想得到了实现。通过对92150户农户抽样评估发现,受资助名单中的所有农户得到了2000元善款。
  “曹德旺把商业智慧放到了慈善事业中。”王行最回忆说,在两亿元善款发放的过程中,曹德旺的态度,是一步步发生变化的。谈到对项目执行的评价,曹德旺总是惜字如金。
  起初,基金会向他报告进展情况,曹德旺从不表态,最多只是:“嗯……嗯。”
  过了一段时间,曹德旺说:“你们做得还可以。”
  又过了一段时间,曹德旺说:“做得不错。”
  后来又说“你们做得确实不错。”
  直至最后,在开项目总结表彰大会时,基金会草拟了提供给媒体的新闻通稿,其中有关于曹德旺对该项目执行的评价:高度赞赏。曹德旺看后,将“高度赞赏”轻轻划去,改为“非常满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461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