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罗.艾伦:微软“神话”的另一位缔造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窗外的华盛顿湖波光粼粼,校园里,学生正在操场上运动,一片喧闹。
  房间里也不安静,桌上一台铝制底座的电传打字机传出“咔嚓咔嚓”的键盘敲击声。一个少年正坐在这台打字机前,连鬓胡和黑框眼镜让他看上去就像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旁边立着一个9岁的金发男孩,他穿着条纹衬衫,又瘦又小,正歪着脑袋盯着打印出的结果。
  这是1968年,在美国西雅图湖畔中学电脑室里的一幕,这两个人正在研究这台ASR-33打字机――当时最好的终端设备,连着全球最先进的GE-635主计算机,虽然它有些吵,反应也慢。
  面貌老成的少年16岁,名字叫保罗・艾伦,那个小男孩是比他低两届的学弟比尔・盖茨。多年后,艾伦回忆,正是那台“没有显示屏和小写字母的高级打字机”让他有了“要用它来做点什么”的冲动。
  8年后,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他们联合成立了一家名为微软的公司(后搬到西雅图),该公司后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软件帝国。
  如同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扎克伯格和萨瓦林的故事情节,最初的联合创始人终究还是分道扬镰。1983年,艾伦离开微软,他与盖茨的合作于此画上了句点。
  2011年4月17日,微软元老――保罗・艾伦的自传《出点子的人:微软合创者回忆录》在美国上市。艾伦与盖茨之间的合作与分离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艾伦在他的回忆录中做了如下的叙述。
  
  少年:专注与多面
  
  如果以财富和影响力来衡量,艾伦显然无法和今天成就辉煌的盖茨相提并论,但他们却经常成为互联网界人士予以比较的对象。艾伦和盖茨有相似的特点,却也有着各自的不同。
  毋庸置疑,他们都很聪明,对计算机极度痴迷。很小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极具远见。
  对于盖茨的第一印象,艾伦在书中描述:“他非常聪明,还特别想让你意识到他到底有多聪明。”不仅如此,盖茨还非常要强。有一次,假期从哈佛回来,盖茨遇见了一位16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数学天才,为此他闷闷不乐。但艾伦则不同,只要成绩“还算体面”就可以了。
  “我更看重自己是名多面手”,艾伦这样评价自己。“我非常好奇,对见到的东西都想了解。”
  由于受父亲(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副馆长)的熏陶,艾伦从小就很喜欢读书,除了计算机书籍,科幻小说也是他的最爱;他对音乐和体育也有浓厚的兴趣,能弹一手不错的吉他,喜欢橄榄球运动。
  年少的盖茨,兴趣和爱好都颇为单调,社交中还时常流露出一些古怪行为。有人将其归结为他对计算机的专注。大学时期,他曾建议艾伦的女友丽塔,购买相同款式和相同颜色的衣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考虑衣服搭配所花费的时间成本。
  曾与两人在MITS公司共事的戴维・邦内尔曾这样总结过,艾伦对音乐和文化的兴趣要多过商业。“从广义上来说,艾伦对世界更有兴趣,而盖茨却是个专注的人。”
  
  创业:蜜月期的奋斗
  
  “如果不是艾伦当时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我,也许我还会待在哈佛念书。那么,以后所有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这是比尔・盖茨后来的感慨。
  1974年12月的一天,艾伦带来新出的《大众电子》杂志,让盖茨阅读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艾伦劝说盖茨退学以创立自己的公司。正是在艾伦的坚持下,微软这个“神话帝国”才得以诞生。
  创业初期,在那些靠可乐提神、累了就睡办公室地板的无数个夜晚,艾伦和盖茨一起攻下一个又一个项目。他们凭借给Altair公司编写Basic程序挖到了发展公司的第一桶金,这为之后微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本。
  艾伦在回忆录中披露:他说服尚存疑虑的盖茨研发了Basic软件;发明了被市场热捧的Softcard他最先想到微软这个“既简单又直接”的名字。艾伦似乎正印证了他是个“点子男人”。
  艾伦喜欢用“互补”来形容早期他与盖茨的关系。在公司成立最初的8年,艾伦专注于新技术和新理念。“一件事情,我可以提出10个点子,比尔就一条一条地测试。但是遇到销售、营销和雇用员工这些事情,盖茨对商业敏感的优势就展露无疑。我们非常互补,一系列的成功结合了我的视野和他那无人能比的商业态度。”
  在自家的高级寓所里,14岁的盖茨拿着一本《财富》杂志问比自己高出半个脑袋的艾伦:“你觉得管理一家财富500强公司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艾伦摇摇头。盖茨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有自己的500强公司。”那个时候,盖茨就已经展现出商业领袖的战略思维和气质。
  
  合作:地狱般的微软
  
  “互补”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争吵。每当分歧出现,艾伦和盖茨就关上门在办公室里压低嗓门进行讨论。但是一旦吵起来,两人高分贝的叫喊声就会充斥整个8楼。而令人不解的是,争论到了最后,却往往会落到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上去。“如果你碰巧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许会想,这两个人到底在谈些什么鬼东西。”
  在艾伦眼中,盖茨就像永动的发条机器人,可以熬夜干活然后倒在公司地板上呼呼大睡,直到同事把他叫醒。在公司的管理中,盖茨对别人的要求同样苛刻,他总是要求属下做得更多。微软的工作环境充满高压。
  微软元老、盖茨的大学同学鲍勃・格林斯博格有一次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项目,4天连续工作了81个小时。当他写完最后一串代码,盖茨走过来问道:“你明天打算再干点什么?”“我想明天要休息一天了。”鲍勃回答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盖茨惊呼。在艾伦看来,盖茨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休息。
  每到周末,盖茨会跑到公司停车场,查看到底谁来加班。他的举止俨如一名苛刻的工头;他可以肆无忌惮地侮辱艾伦和其他高管,长篇大论地斥责他们;对那些胆敢不同意他意见的下属更是要发动“恶毒的言辞攻击”。他最常用的一句骂人话,是:“这他妈的是我听到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了!”
  绝大多数时候,艾伦会保持宽容,尽管他心底曾无数次地告诉盖茨:“跟你在一起工作简直就像在地狱一样。”有的时候,他会忍不住愤怒地离开。“比尔,我不想再说了,今天到此为止,我太沮丧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取得共识!”盖茨会紧追艾伦不合直到电梯口。
  分歧和争吵使艾伦的火气慢慢积聚,“我会郁闷好几周。即使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了,比尔也毫无察觉。为什么他就不能按照逻辑和理性去解决问题呢?”艾伦抱怨道。分歧:不解的比例
  如果说只是行事风格有差异,艾伦也许不会离开微软,但盖茨将自己的财富追求建立在牺牲朋友利益的基础上,则让他十分受伤。《西雅图时报》的评论称,艾伦在书中将盖茨描述成三个角色,前两个是“不知疲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461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