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危化品运输治理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是面向社会的服务性行业,也是高风险的行业。虽然国家出台了众多政策,2006年也加大了治理力度,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危化品运输事故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6年1月23日,交通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路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交通(港口)、公安、安全监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信息沟通和共享的渠道,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合力。
  2006年5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京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和储存安全监管督查工作。公安部交管局、交通部公路司、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安监总局有关司负责人及督查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近期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的通报》和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和交通部将联合组织5个督查组,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和储存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督查组发现,多数驾驶员与负责安全的押运员素质普遍不高,有些甚至说不清楚所押运的危险货物的特性与事故处理办法,一旦发生事故,这样的押运员难免会失职。
  “令人担忧的还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刘强说。在山东省济宁圣达化学危险货物运输有限公司,督查组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该公司老板身兼数职,既主抓经营又主抓安全,甚至亲自监控本应由专人24小时监控的GPS系统,当督查组提出现场调出受监控的车辆信息时,该老板却摆弄了10分钟也没弄出来。
  “台账不规范、行车日志记载太简单、安全培训记录太模糊、行车不携带安全卡……”督查组总结,运输企业缺少精细化管理,在最终执行与具体操作时又漏洞百出,安全管理明显流于形式。
  地方政府既要确保GDP,又要保障安全,肯定有一定难度,但在很多惨痛事故的前车之鉴下,任何借口都是那么无力。地方政府在做了大量工作后往往把企业推到了被动地位,企业未能主动、积极地开展安全管理,这也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有关人士认为,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年年搞,但事故照样出,关键是源头问题没解决。因为一旦危化品车辆开到高速路上再去监管就太被动了,要针对生产、存储、运输企业的资质与管理层层把关,从市场角度、从企业源头解决超载、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
  另据一次对拥有众多大型化工园区、石化企业、化学品物流港口和仓储基地的长三角地区的调查,那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在三大“不明”:始发地及终点不明、运输路线不明、路途动态状况不明。而在很多地方,部分小化工企业与运输户相互庇护,形成了危险化学品非法装运“一条龙”;水运集装箱、车辆装运危险化学品瞒报谎报现象严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现象。
  面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严峻局面,有专家认为,治理的根源还在与要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比如说,交通管理部门只限于发证管理,他们对危险品运输情况不检查,不掌握;公安部交警部门主要是检查危险品运输,如:超速、超载、超限、超时等,他们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软件材料不掌握。
  
  有关人士认为,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年年搞,但事故照样出,关键是源头问题没解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35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