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中小企业“短寿”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短寿”-情况日趋严重,这种中小企业的“短寿”现象并不是个别部门或地区的特有显现,而是一种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BTJN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纵向比较来看,我国近年中小企业寿命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造成“短寿”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小企业“短寿”现象原因
  
  0引言
  
  生存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企业的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企业能够存续下去这一前提之上的,任何离开这一前提的讨论和研究是毫无意义的。而企业的生存本身又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对于中国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如此。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占到了我国企业总量的99%,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近60%,但同时我国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小企业“短寿”现象,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1D0万家企业倒闭,是同期美国企业倒闭数量的10倍。这种中小企业的“短寿”现象并不是个别部门或地区的特有显现,而是一种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民营企业100强的平均寿命是7.5年,90%以上的企业寿命为2.9年。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美国为40年。从纵向比较来看,我国近年中小企业寿命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2000年,官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局寿命是7年,2007年中国民营企业寿命是5.9年,到了2009年有报道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寿命更是降到了不足3年。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寿命过短,中小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做久,真正成功的中小企业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这也直接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小企业的“短寿”也是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
  本人认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短寿”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企业外部环境制约
  
  1.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由于历史上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显然并不现实。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其中在如何建立完善的、健康的市场机制和如何建立服务型政府方面仍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使得我国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着两种普遍现象:(1)同业恶性竞争。由于中国长期实行高积累、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面对“两袖清风”的消费者,企业也回天乏术,必然会导致相对富裕的资本涌向少数有利可图的商机,最终同行业恶性竞争也必然无可避免。②市场运行成本高。我国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刚刚开始,由于传统政府行政权力过大,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会导致公权利的“寻租”行为,也会在无形中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公关接待费用过高就很能说明这一方面的问题。
  1.2缺乏优秀的政府机制。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较多、风险更大,比如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验欠缺,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如何消除市场垄断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中小企业自身很难解决,客观上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我国政府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①整合中小企业管理部门。②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垄断。③加强政府指导职能,引导企业避免恶性竞争。④完善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搭建国际、国内平台。⑤加强和落实国家、地方政策扶持。
  1.3缺乏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制。如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所面临的长期问题。融资难历来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发展十分不协调,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比重过大,而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发展严重不足。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占整个市场份额的近80%,其贷款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少数国有企业,而占我国企业数量绝对多数的中小企业只占了市场总贷款份额16%。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贷款难,而且渠道单一。比如发行企业债券在大型企业中是一种常用的融资手段,而在中小企业里很少出现:再比如风险投资这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很常见,是中小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的一种重要融资渠道,而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直到仍未建立,真正的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建立完善、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成为破解我国中小企业“短寿”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2企业开创准备时期存在隐患
  
  2.1进入市场的盲目性。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在进入市场之前没有进行或者没有认真地进行考察和可行性分析,这类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在进入市场之前缺乏相应的经验和充分的风险认识,完全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加上少量的科学依据进入市场的,一旦进入市场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原来的设想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对企业未来的摄像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或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导致企业管理者面对实际出现的困难时思想准备严重不足,信心重要逆转,对问题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最终这类企业只能惨淡收场。
  2.2投资者的投机性心态。企业投资者追逐投资回报本无可厚非,但投资者过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必然会导致投资者过分强调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这种企业家投机性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早些年的互联网企业投资热,很多企业在经过短暂发展之后都选择出售变现,或者上市融资;再比如从前年开始的企业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热,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主业,偏离了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强烈投机心理的驱使下企业的长远发展无从谈起,也决定了这类企业必将“短寿”。
  2.3权责划分不明晰。多数中小企业选择合伙经营这一模式,这种经营方式因为其自身特殊优势在中小企业初创之时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式又有很大的弊端,许多企业因为没有能够处理好合伙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为企业日后发展埋下巨大隐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从一开始就在企业内部达成一个完整规范的合伙人协议,明确合伙人各自的权利责任以及相应的入伙、退伙、转让事项,才能为日后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合伙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误区:①简单平分股权,这样很容易为日后管理埋下冲突、矛盾的隐患。②随便与亲属合作,这样做很容易使管理更倾向于考虑血缘和长幼关系,而忽略了实际经营中的需要。③忽略了公司章程制度制定,合伙人之间感情上的亲近不能取代企业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④合伙人之间角色分工不明确,由于角色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导致合伙人相互争夺或者推诿管理权责,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3.1管理者的冒进。有的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就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这时管理者的自信心就会显著增强,甚至出现信心爆棚。就像开车一样,越是宽阔平坦的马路,人的精神就越麻痹放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企业取得斐然的业绩时,乐观情绪开始在管理者中蔓延,很多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问题被表面的繁荣所掩盖。在这种环境中,有的企业管理者忽视甚至回避企业发展的自身问题,盲目扩大企业规模,搞多元化经营。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展,原有的问题矛盾被逐渐放大、凸显,一些新的困难也会逐渐出现,企业最终走向消亡也在所难免。
  3.2管理者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惯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定势,本身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理性选择,因为惯性思维能够使人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小有所成的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形成一定的模式、定势。在我国破旧立新、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外部市场环境必然会经历较为剧烈的变化,如果管理者在遭遇外部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因循守旧,依然存在惯性思维,抱着在原有环境下的一套经验不放手,最终很可能使企业陷入绝境。
  3.3管理权交接出现问题。中国有句俗语“宫不过三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绝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有资料显示,只有15%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实现第一代到第二代过渡,能够顺利实现第二代向第三代平稳过渡的只有不足5%,这种现象在家族企业、合伙企业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实生活中因为企业管理权无法实现顺利交接最终导致企业走向消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无法实现企业管理权的顺利交接已经成为导致中小企业“短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3.4缺少系统化品牌管理规范。忽视自身品牌建设或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搞品牌建设也是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短寿”的原因之一。很多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热衷于仿制、代工、贴牌而忽视了自身品牌的建设,这类中小企业往往缺失长期的发展目标,没有品牌就没有消费者的忠诚度,没有信任,一旦发生竞争就打价格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企业只能在低水平徘徊,为大企业打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自身实力弱,目标市场窄,在进行品牌建设是更需要讲究策略。中小企业要合理分配自身有限的资源,在做好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找好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同时又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要注重品牌的可持续性建设。
  3.5缺少企业长远战略规划。企业战略通过对市场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自身全面、客观的评估,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和竞争性的谋划,它的存在能保证企业在正确方向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仅追求短期利益,没有一个可为执行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构架,没有针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才储备、产品质量、产品营销等方面制定战略规划。毫无战略而言的企业或许在短期内能获得利润,一旦其原有的利润来源点消失,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奉行优胜劣汰规则的市场所淘汰。
  3.6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许多中小企业依靠仿制、模仿起家,经营者可能以前在某大企业做过若干年,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资源的积累,拉一些客户出来做企业,由于市场单一,可复制性强,一旦这一行业出现问题企业就很容易被击垮;也有很多中小企业依靠给大企业做外围或代工起家,由于这些企业本身并没有核心技术或服务,当所依附的大企业主要业务发生改变或经营出现问题时,外围的中小企业也必将面临生存危机。
  3.7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凝聚力,留住关键人才。由于中小企业人才的可替代性很差,一旦关键人才跳槽很可能是该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很多中小企业倒闭都是因为关键人才的流失。统计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①家族式管理弊端明显,任人唯亲。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其主要表现在用人重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关键岗位任人唯亲。这种管理方式在创业初期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高度集权、高度封闭的运作方式容易导致原有管理者无法胜任岗位,阻碍了先进管理人才的引入,同时会对企业员工积极性产生较大挫伤,最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②缺少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优秀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凝聚力、培养员工认同感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所衡量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滞后,造成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留住员工的心更无从谈起。③缺少奖励机制,忽视人才培训机制。成长机会、发展机会成为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企业的重要条件,薪酬、职务、股权参与、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是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但很多中小企业忽略了应有的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长期职业规划,这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39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