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日地震灾难经济学比较分析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08年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震惊世界,大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外,还给两国增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地震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使经济产生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另一方面,地震发生后经历救治、安置和恢复重建,形成较大的投资需求,在这些投资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拉动效应。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对汶川的复兴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汶川地震 阪神地震 灾难经济学 复兴
  
  一、兵库县重建经验
  
  阪神大地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震灾后的复兴不仅要让兵库县恢复到震灾前的状态,而且要着眼于全力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社会课题,同时创造未来。复兴,在这里已经超越了“重建”的含义,即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获得一次城市再创造的机会。兵库县《不死鸟汁划》,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实现了城市重建的“创造性复兴”。
  1、以居民为主体的城镇建设
  地震摧毁了曾经住惯了家屋、不得不住进临时住宅的人们,“早日回到以前生活的样子”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住宅重建和城市复兴时,必须充分考虑受灾者的这些感受和愿望。在灾区,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同的志气高涨,自主性小团体、街区建设合作小组不断产生。如何帮助这类活动小组,推进以居民为主体的城镇建设,需要形成居民参与的新机制。
  2、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创造
  在灾后复兴的过程中,不能牺牲人的健康、不能破坏环境资源,不仅要为受灾地、也要为其他地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自然风土的保护、城市环境的塑造,要以更高的标准寻找相应的对策。在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确定了生态型旅游型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
  3、国内外多方参与协作的复兴
  灾后复兴成败与否,受灾地区的自力复兴的努力是基础,复兴建设的成果不仅惠及受灾地区,而且影响到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受灾地区复兴中的住宅开发整治、福利设施建设、经济文化复兴、防灾城市建设等方面,必须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体系,因而需要谋求来自国内外多方的参与和协助,在此基础上设立了重建复兴基金(图一)。
  4、推进地方财政的改善
  兵库县地方财政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带来的税收锐减,灾后恢复和复兴所需大量的财政支出双重压力,县财政运营状态肯定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必须努力提高财政运营的效率,有重点、按计划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
  5、复兴事业的管理
  复兴事业的推进是一项规划期限为10年的长期计划,社会状况、居民需求、技术革新等方面均处在不断变化中,为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实行柔性、灵活的运作方式,包含规划变更在内,规划的完善和推进等,需要广泛听
  取社会各界、各阶层的意见与建议,为此必须设置相应的日常机构进行管理。
  
  二、关于汶川农村震后重建的思考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汶川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农村人口占有的比重也大,汶川地区没有受灾之前就面临有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这些具体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我们可以以灾后农村土地整理为契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灾后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使用取向要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结合
  近年来, 国外土地整理越来越注重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 即追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农村建设与全面发展为目标, 通过土地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全面发展是当前土地整理发展的总趋势。
  2、灾后农村重建后要明晰产权,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灾后农村土地地整理必定牵涉到土地权属的调整,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调动各方而积极性、使灾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重建中权属调整的顺利进行, 对促进灾区重建事业的健康发展,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以灾后城镇土地整理为契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汶川”大地震84 个灾区中的21 个重灾区城镇损毁严重, 其中北川、汶川、青川几乎全城尽毁, 城镇重建正在准备之中。国外有的学者认为, 遭地震破坏后的城镇选址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多种活动。无论是在新址重建,在被地震破坏的废墟上重建, 都无一例外的需要通过城镇土地整理这一必要环节来实现。因此, 灾后城镇的重建定位是决定城镇未来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
  启示
  无疑这次汶川地震政府部门的迅速反应是对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是对我国有关防震救灾法律体系的一个考验。《防震救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列》等有关法律为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依然存在的问题。
  第一 风险意识淡薄,政府和有关组织应该把重点放在灾前的预警和预防上,事后主要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和灾区信息公开共享。四川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的俯冲带上,据统计仅2009年发生在四川地区的4级以上地震就多达6次。对于这样的地质环境复杂地带,在环境评估和规划建设方面要综合考虑地址特性,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标准,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防震标准,,还应该在地震预警机制和灾害知识普及方面加强努力。
  第二 保险制度不完善,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过后的救援和重建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支出和民间的捐款。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重大灾害的救助主要依靠发达完善的保险制度。完善的保险制度既可以将经济理念带到灾害的防范中,也可以提高居民的自我灾害防护意识。
  第三 进一步完善有关灾害防范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给防灾救灾提供制度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灾害防范救助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存款保险和社会捐赠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在这次汶川地震救援中,志愿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一部关于规范志愿者救助行为的法律制度却没有。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在大灾大难面前往往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第四 加大对灾害经济的研究,如果说日本是地震多发国的话那么中国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大地震发生的次数及地震损失并不亚于日本,而在日本灾害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早前有关学者就发出建立灾害经济学学科的呼声,但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灾害的经济学研究,在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害重建复兴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
  第五 震后重建中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汶川灾后重建中应该秉持环保型的建设理念。在产业结构布局喝环境承载能力上一定要寻求一个平衡点,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60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