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碳经济下能源行业如何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由于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而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低碳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从能源的消耗、排放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基础,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以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能源行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 发展策略
  
   1.引言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发展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对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高度重视。我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正在为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代价,资源环境恶化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 “低碳经济”的道路,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由此可见,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已经将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纷纷推出新能源发展战略,以太阳能、风能、核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由此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需求,探究适应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能源行业发展策略,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2.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1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基础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下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能源转换效率、环境污染和废气排放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基础。
   2.1.1能源消耗与转换效率
   据统计资料显示 [1],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能源生产总量为62770万吨标准煤,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35445万吨标准煤,30年增长接近4倍;197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57144万吨标准煤,2007年为265583万吨标准煤,30年增长4倍多。而我国的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9529亿元。从增长趋势来看,我国的GDP高速增长是以能源消费为支撑的。
   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单位产出能耗,同时也直接影响污染水平和气体排放。1983年以来,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一直维持在65%到72%之间,但是发电及电站供热的加工转换效率基本在40%以下,而炼焦的加工转换效率都保持在90%以上,近年提高到接近98%,炼油的加工转换效率最高长期维持在96%以上,部分年份达到99%以上。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发电及电站供热的加工转换效率亟待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尚有提升空间。
   2.1.2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及废气排放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次数在逐渐减少,环境污染情况逐步改善。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环境污染总次数从2000年的2411次降到2006年的842次。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不断降低的趋势来看,环境保护迎合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环境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而在废气排放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燃烧燃料废气排放量,都呈高速增长态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138145亿标m3猛增到2007年的888169亿标m3,其中燃烧燃料的排放量从2000年的81970亿标m3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209922亿标m3。高增长的经济带来了高排放,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不相适应。
   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制约
   根据现实和长期国情与低碳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以下来自 “能源结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三大挑战。
   2.2.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偏离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的主流。中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全球煤炭储量中占13%。在能源结构上,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近几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2005年仍高达68. 9%,而全球水平仅为27.8%。受多煤炭少油气这种资源票赋的制约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
   2.2.2工业发展阶段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其特点是重工业加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首先,中国工业化进程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两方面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会呈现较大规模的增加,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须要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而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才面临这一问题,这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2.3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基本属于粗放型,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靠过度消耗能源支撑经济快速增长。
   3.低碳经济下能源行业的发展策略
   3.1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多样化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过高,油气比例过低,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供给日益减少,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为了保护环境,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
   在实现能源多样化方面,我国能源行业应逐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并大力开发核能、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我国能源行业应该加紧西部地区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的利用,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发、设计和规划利用。
   3.2强化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生产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因此,节约能源与提高利用率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利用率较低,在我国实行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效,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能源行业需要从能源技术出发,不断提高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减少加工转换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使用。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行业要持续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上的节能减排。能源技术创新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努力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如在火电减排方面,需要发展清洁煤技术;在输配电环节,需要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技术。在能源生产和供给方面的技术创新重点在于不断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不断通过技术的升级提高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以最大化利用一次能源。在能源输送和配给方面的技术创新重点则是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传输、配送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和浪费的降低,提高能源的流通效率。在能源的需求方面,技术创新的重点则在降低各类终端使用设备的能源消耗上。
   3.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合理发展新能源产业
   要发展低碳经济,能源行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并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
   在创新低碳技术的基础上,要合理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是完善新能源的产业链条,加强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新能源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新能源利用配套系统的建设。培育新能源的市场,如政府设置合理的上网电价,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设备、沼气发电技术等,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扩大市场消费需求。二是大力推进核能、风能、太阳能产业化发展。并建议国家出台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建设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装备制造业。
   4.结论
   低碳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愿景,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 “世界公民”的责任,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转变能源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坚信,我国能源行业定能把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和长远目标协调起来,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克群.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9,(11):89-90
  [2]陈柳钦.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6):78-80
  [3]潘家华,郑艳.碳排放权与发展权益[J].世界环境,2008,(4) :58-63
  [4]张保胜.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1):123
  [5]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l2):1-3
  [6]柯健.低碳经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4):78-80
  [7]高静.浅论生态文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0,(05)
  [8]张召.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探索[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
  [9]闵宁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追究机制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10]林雪娥.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J].能源与环境,2010,(04):28-30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我国历年统计年鉴及相关世界统计数据[EB/OL].http://www.stats.gov.cn
  
  作者简介:
   司传煜(1990-),男,济宁,汉,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陈虹羽(1989-),女,济南,汉,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72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