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师范教育必须重视师范生教育研究问题。本文针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现状令人担忧的现实,从提高研究意识、加强理论指导、加强科研实践、构建评价体制这四个层面探究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生 教育研究 评价体制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出来,过去那种单纯知识传授型的“教书匠”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科研型、学术型、创新型的中学教师应是今后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配有具有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是师范类学校今后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现实现状
  (一)教育研究参与意识淡薄
  笔者通过对一所师范类院校的抽样调查和访问,发现四分之一的学生从来不看与专业相关的教育教学类杂志,能对这类杂志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思考的人则更少了。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参与教育科研不感兴趣。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科研经常思考,这类学生也经常去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准备在将来的中学教学工作中搞些研究,其余五分之三的学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或者为不清楚或不搞科研。在访谈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教育研究价值的抽象认可程度较高,但是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发现问题的意愿,其教育研究参与意识令人担忧。
  (二)教育研究主动性和恒心缺乏
  调查表明,十分之一的学生经常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多数学生阅读图书资料室的各类期刊和中文数据库的文章,很少阅读相关著作和外文文献;十分之三的学生平时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借助参考书自己研究或与同学讨论,其余的学生等待教师讲解或直接找答案;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申报过学校或学院的课题并进行研究;即使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问题,二分之一的学生研究的时间为0~2小时,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用一周以上的时间思考。这体现了学生缺乏研究的主动性和解决难题的恒心和毅力。
  (三)教育研究前言信息知之甚少
  调查表明,六分之一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一半以上的学生了解不多,极少数的学生能较好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科研课题选择等方面有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二种教育研究的方法,四分之一的学生知道“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学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状况”很了解。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进展情况知之甚少。
  (四)教育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
  调查表明,四分之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发表“教育研究类”论文数目为0,不到一半的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快速找到与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五分之三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题目来自指导教师的指定,四分之三的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实验完全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只有十分之三的学生在教育实习时能发现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在访淡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差,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过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申报过学校或学院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专门的教育研究训练,缺乏必要的研究体验。①
  二、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强化研究意识,营造研究氛围
  目前,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步入高师校园的,他们所接触的教师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加上他们对基础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认为自己毕业之后只要教学生学习知识就够了,没有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师范生的研究意识,通过让他们多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研究意识。同时,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也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为师范生进行研究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理论指导,提升研究水平
  教育研究要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探究其中的规律,建立学科教学体系,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不行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获得先进的理论的方法有多种途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师范生介绍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在从事教学工作工程中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经验。指导师范生如何把理论实践到具体案例当中去,起着示范作用。
  其次,指导师范生阅读教育研究理论方面的书籍,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建立深厚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最后,定期聘请一些优秀专家学者到学校做学术报告,让师范生进一步了解教育动态,吸收大家的教诲与经验。
  通过以上几种步骤,可以让师范生广泛地汲取教育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多开设教育研究方面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为师范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这些基础上,师范生能够初步地产生有自己思想的研究理念。
  (三)投身教育实践,主动经验积累
  师范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要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要投身于实践。在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要促使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学会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见习实习结束后,指导学生正确整理分析材料,特别是对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对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教育论文进行具体指导。通过见习实习中研究训练,师范生能够发现许多值得研究重视的问题,从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高校要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原则,引导师范生走进中小学,通过亲身体验,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培养其实践能力打开一扇窗户。指导学生成立群众性的学生社团和教育研究组织,支持他们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为毕业后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高校应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只在师范生大四实习时联系比较密切。其实,师范类高校应该根据本校师范生的主要培养方向与周边的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性的研究。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就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开展共同的研究与探讨,合作的研究课题吸纳师范生的参与,依托于课题立项,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构建教育研究评价体制,促进研究能力发展
  由于大学生教育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对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认识还处于不很自觉的状态,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尚不多。因此,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研究活动管理呈现出几个不足:一是科研活动处于零星、自发状态,学生研究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大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三是研究经费缺乏。四是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一是建立写教育研究毕业论文的常规要求。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有写毕业论文的制度,但并没有规定必须写教育论文。在师范生的毕业论文中很少有教育论文。我们认为师范生在走出师范学校大门之前,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教师职业不但应该有科学的认识,而且还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论,对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进行设计或研究,建立写教育毕业论文的制度就可以从制度上确定师范生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而且只有建立了这项制度,才能使培养教育研究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二是实行教育研究的激励机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表扬和奖励对学生的进步会起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中也要根据这一基本原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大尝试。因此要确立表彰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对那些在学习中教育研究意识和能力强、成绩特别优秀者应郑重给予奖励,这不仅是对他们积极主动进取精神的肯定,也是激励全校学生转变观念、塑造未来教师新形象的有效办法。
  同时,如果把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提升到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相提并论的高度,促使师范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动力,从而促进研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2).
  [2] 程宇.谈历史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
  [3] 朱定秀.谈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8).
  [4] 肖全民.基于专业化发展的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5] 刘培莉.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6]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7]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73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