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会示弱,海阔天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家庭关系中,同样包含着能量守恒定律。如果父母太过于强势,那么孩子的空间就会被挤压得很小,往往他不是懦弱就是逆反。而换个姿态,结果就大不相同。
  为什么要向孩子示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去承担责任。对于管理者有一条领导艺术:就是让下属知道你的弱点,而你的下属也会相应地弥补它。
  因此,偶尔示弱、学会示弱,也会形成一种推动力。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责任感是指清醒地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据专家研究:孩子在九岁前还没有发展出这种自我意识。因此,孩子九岁前我们尚可对他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同时孩子对自己错误的纠正,也并非能明确自己是错了,而是为了模仿父母和配合父母的感受而自动发生的,可以说孩子有投父母所好的天性。
  然而,孩子可以意识到“自己犯错”后,我们就要放下姿态,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责任意识,事实上来源于对所犯错误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因为犯错而感到恐惧。因此,强势的态度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或者为了迎合父母而胡乱认错。
  此时父母只要稍稍示弱一下,给孩子一个温和、循循善诱的态度,让孩子安全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就有助于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且不惧怕承担责任。
  
  孩子天生会“纠错”
  
  专家发现: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主要是靠模仿和合作来完成的,而不是靠惩罚和羞辱来完成的。因此,父母强势的态度要慎用。这其实又回到我们的老话题上――言传身教,而身教则更重要。
  为什么父母会越来越强势?常常因孩子屡教不改吗?千万不要忘记专家的研究结果:孩子在九岁之前,还不能从自己的错误中进行自发的学习,他的改正完全是对父母态度的模仿,相当于死记硬背,但还欠缺举一反三和形成方法的能力。
  强势父母的共同特点是:能力强、责任感强和追求完美,于是对于孩子就难免要求过高。过高的期望与不合格表现产生的冲突,就更强化了父母强势的态度。而强势就能有效果吗?成长的过程是无法逾越的,因此父母要理解他、陪伴他、引导他成长起来,不要太过心急,过分强势和使力无异于揠苗助长。
  父母要常常对自己说:“孩子只要尽力就好”。同时,你也要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更加轻松地学习成长。
  
  不要包揽孩子的一切
  
  强势父母,常常习惯于大包大揽。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即使他已经可以对自己负责。
  如果你看不惯孩子的房间混乱,就去提醒他“收拾一下你的房间”。不要给他太多的负面评价,只要客观表述你的意见即可。因为此时,无论是你强势的命令,还是因实在看不下去而亲历亲为,都无法让他形成心甘情愿的行为习惯。
  有时父母也要有点儿小技巧,营造出自己也是弱者,也需要孩子帮助的气氛。或者当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时,你能不能在答应他的同时,也向他提出一个要求。
  同时,父母要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烦恼和辛劳和孩子说说,让他知道你也不是铁人,你同样需要他的关怀和安慰。当然,此时一定要在温暖柔和的气氛中,平静而理性地表达,而不是气急败坏下的诉苦和抱怨。
  让孩子也承受一点儿小压力,更有助于他们责任心的培养。
  
  让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
  
  强势的父母,通常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被信任”、“孩子的感受不重要”、“得不到尊重”、“是附属品”等感受。而长此以往,这种感受就变成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即使你常夸奖和赞美他,也可能只是一种相互抵消的状态,孩子依然无法形成基于自己感受和认知的准确评价。
  孩子更渴望像大人一样自己做决定,然而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他已经过了九岁、十岁,父母就要给他这个权利,而你只需要给他一些建议和方法。比如:你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管理自己的家务,甚至是自己的“财产”,家长扮演一个教练和督导的角色就很好。
  而孩子也会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开始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自我评价。让孩子自己肯定自己“我真棒”,要比父母高呼“你真棒”更有本质的价值。
  最后,我们要再强调一点:弱势是一种对孩子的姿态,它未必要成为常态。这只是一种针对某些环境下需要灵活应用的教育手段。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个道理此时同样适用。
  责任编辑:孔 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83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