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双师型”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水平,乃至我国强国富民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双师型” 教师 发展现状 措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级能专门人才”。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不同,它不仅要获得高等教育的毕业文凭,同时还应该获得相关专业的操作证书。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以下同)也是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必须的职业技能。所以,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就成为高职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时下,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综合起来一共有以下六种“双师型”的观点:
  1.“双证”说,该说法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2.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3.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中,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
  4.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5.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
  6.是“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义,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现状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不同界定,一方面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理论的发展,但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建设和评价标准,导致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有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据统计,大学毕业后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8.5%。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
  (一)传统观念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和考核。例如为了应对某种外界压力,需要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只是热衷于追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统计数量,而忽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测评。
  (二)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是重点考核教师科研能力。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不是科研,而是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高职教师却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件标准上,从而导致了我国“双师型”教师能讲不能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具体管理上标准不明、考核不准,激励措施不到位。实践证明高职教师专业复杂,而高职院校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德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的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存在着盲点。
  
  三、提高“双师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一)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看,高职院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都必须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尽快建立一支能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师资培训基地。高职教育在制定专业课教师培训规划时,不仅要注重校园培训基地的建设,而且要重视从企业生产一线选聘专业课教师。每个专业至少要选择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教师实践、学习与锻炼的基地。同时应加强本校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使生产实习基地成为锻炼与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摇篮。
  (三)培养和引进学术人才、技术人才并举。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人才。一个名师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激活整个学校的办学活力,从而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的师资团队。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特色专业,必须具有一支由名师带领的师资团队,要让名师成为专业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因此,一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不能没有学术与技术名师和专家学者。
  (四)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对师资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明确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着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师资管理工作纳入正轨。在用人机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津贴分配、晋升晋级、进修轮训、业务能力考核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中,要适当地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律,就一定能开创出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宪洲,《对高职教师应实行“双师”资格制度》,《职教论坛》,2005(5)
  [2]裴春秀、佘国华,《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职教论坛》,2005,(5)
  [3]祝士明、张元,《双师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职教论坛》200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18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