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金融:下一个风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消费金融再次站上了政策的风口。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基调下,消费金融却方兴未艾
  继P2P网贷、众筹之后,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在哪里?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影响,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传统增长方式无法维系,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已成当务之急。
  4月26日,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等24部门制定了《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提出了十大扩消费行动,分别为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以及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在此一个月前,央行及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这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战略方针一脉相承,是对政策措施的首次明确和细化。毫无疑问,消费金融再次站上了政策的风口。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基调下,消费金融却方兴未艾。
  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近两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降探底,但消费对于GDP的贡献显著提升。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 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GDP平均每年约7%的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与美国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2015年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83.1%。
  随着我国民间财富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消费的刺激政策,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逐年增高。未来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重点依赖消费这架马车,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与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通过观察发现,互联网对促进消费释放功不可没。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仅为0.8万亿元,而2015年就达到3.8万亿元。未来几年,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络购物潜力将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渠道。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艾瑞预计,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在未来依然仍将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是2010年的5倍以上。
  4月19日,由马上消费金融与亚杰商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主题论坛(第一季)”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举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发言时表示,“未来的金融发展可能受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第一股力量,就是我们的技术革命,包括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技术的力量会带动金融的发展;第二股力量是经济转型,原来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向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股力量也是推动金融变革的一个重大的力量。”
  他强调,“在未来要重塑一个产业金融+互联网工业+消费金融的新金融生态系统,这样才能符合和满足我们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13年至今,中国消费信贷领域住房贷款占比始终维持在75%左右,是中国消费信贷的绝对主力。这种情况源于银行风控体系的局限性:必须依靠不动产的抵押物才可以发放贷款,这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平安普惠副总裁倪荣庆表示,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低储蓄,高负债,而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将房贷这部分去掉,中国在消费市场中的GDP占比仍然较低,但这也正预示了增长潜力巨大。
  艾瑞咨询认为,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分期等新型模式出现后,由于对用户信用程度和物流的把控,使的原有的风控体系得到升级,那么随着市场接受程度的增加,未来非房产或购车类的消费信贷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优越性。
  华兴资本董事周亮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主题论坛(第一季)”上也表示,中国消费品零售市场线上渗透率逐步提高,2014年突破10%,泛个人消费的互联网化催生出线上消费金融的增量市场。2014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24万亿人民币,线上消费额大概2.8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人在这个时间点上,每消费一块钱就有一毛钱是在线上消费掉的。到2020年左右,居民消费将有50万亿左右的规模,线上渗透率将达到15%~20%,线上消费的总额大约会达到10万亿元左右。
  消费互联网化的趋势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也给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周亮认为,从消费格局到金融来看,如果中国在2020年有10万亿在线上消费掉,如果有20%是借贷,线上消费金融的盘子就是2万亿,这个市场其实是非常大的。此外,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将大大拉动消费金融增量市场,他们的消费意识比较超前,对一些新兴的金融产品接受度比较高。
  第三方支付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线上消费金融的基础,它们使得场景和金融无缝结合。
  抢滩消费金融蓝海
  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消费金融,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目光,它们正以各自的方式,抢滩这片广阔的蓝海,目前初步形成四大阵营。
  一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例如中国银行投资设立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北京银行投资成立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重庆银行参股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重庆成为国务院同意新增十个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6月,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营,由于注册地在重庆,该公司成为重庆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同时,马上消费金融也是全国第一家“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金融公司。
  “目前,马上消费金融的核心目标用户是24-30岁的用户人群,除了房贷和车贷,我们为用户提供与消费有关的所有业务。”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说:“自去年9月15日业务上线以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短短5个月,我们已经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已有约60万用户注册;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十余万笔,单均2500元。”   赵国庆介绍说,与各种消费场景结合的商品分期是马上消费金融今年的工作重点,首先会在旅游、装修、教育这几个领域推进。譬如对一些价格比较高的出境游旅游产品,用户只需要先付一个首付,然后选择分期付就可以了。
  在商品分期这一块,马上消费与重庆中旅推出了旅游分期,与重百电器推出了商品分期,而与百安居的家装分期也马上就要上线了。另外,与阳光保险合作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与重百集团合作的商品分期、与电信翼支付甜橙金融合作的甜橙快贷都是行业创新性的产品,也给这些平台的用户带来了很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如今,依然有大量的人群,像蓝领、学生、农民等并没有被消费金融覆盖,据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介绍,“中国目前体验过消费信贷服务的人群仅占人口结构20%左右,还有80%的人口从未体会到。”
  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由于技术的革新,比如通过不断地抽样调查,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9.5%,再加上GPS的定位技术等基于其他方面留下的网络指纹,都大大提高了信用决策的便捷程度。在大数据风控里面有一句话,你可以欺骗某一个人,但是你很难欺骗所有人;你可能在某一个时间骗人,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骗人。
  作为最早一批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汇付天下已经发展成为新金融行业“水电煤”基础服务商,比如针对消费金融、P2P网贷等细分领域进行解决方案定制。4月27日,汇付天下又发布了两款新产品“账管家”和“理财家”,为新金融行业的企业提供丰富、全面、合规的解决方案。
  在消费金融行业,定制化就体现在对用户和平台需求的精准把握。中国消费金融领域迎来“最好时光”。而在消费金融风头正盛之时,平台付款通道有限、银行代扣效率低等硬伤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如何加强风控效果、降低信贷成本、优化用户体验也成了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瓶颈。
  汇付天下“账管家”服务,就在订单匹配、移动端支持、实名验证、支持商户发起还款和用户发起还款的多种还款方式等服务上下工夫,有效提升平台风控效果、优化用户体验。
  除了做“幕后英雄”,汇付天下还与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易日升金融”,一年时间内已与超过5万家企业达成分期付款等消费金融业务合作,涵盖家居、教育、美容、汽车等领域,满足家庭金融的方方面面。易日升金融找准了消费金融特别是家装等大额家庭消费的市场痛点,定制化设计得产品十分符合需求。现已设立10个服务中心,构建了辐射全国23个省和4个直辖市服务网络。
  三是垂直平台。指那些围绕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产业链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这些平台对各自垂直领域都较为熟悉,无论是用户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专业性,是消费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2014年岁末,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是我国首家由产业发起设立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诞生伊始,海尔消费金融为了响应“普惠金融”政策号召,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海尔0元购”产品,并依托海尔遍布全国的3万家门店快速走进全国321个城市。数十万新婚和有家电更新需求的中国家庭,得以通过“0首付、0利息、0手续费”的优惠政策,超前享受海尔智能家电营造的智慧生活体验。
  据海尔消费金融《2015消费金融用户报告》显示,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三线城市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市场。2016,海尔消费金融将在家装、家居、家电、旅游、教育、医疗、手机等家庭核心消费场景实现精耕细作的同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网点布局,从而可以为家庭消费者、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家庭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家庭金融服务。
  四是电商消费金融平台。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与银行相比,可以通过更多种类的有效数据进行用户信用画像,以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拥有更加完备的生态,从产品服务到消费场景,从资金来源到风险控制,都有着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至于与垂直平台相比,则更加开放、共享、高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表示,电商有上下游自营的业务优势,同时电商也可以充分利用他对消费者数据的把握。“比如京东白条,从内部审核、到监管数额、到费用,包括分期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这样的模式,应该说分期服务的费率还是非常科学的。”
  征信数据至关重要
  消费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服务,健全的征信,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运行的关键。目前,适用于大众消费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而这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
  央行征信是全国最权威的征信数据,国家批准的消费金融公司有能力连接央行征信系统,但民间公司则没有能力连接,这势必导致某些消费者从一个平台借钱填另一个平台逾期欠账的问题。
  除了依托央行征信大数据,还需要收集用户其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支撑决策,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效率。
  4月19日,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数据官刘志军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主题论坛(第一季)”上表示,在中国市场,消费金融必须以数据为驱动。以分析和预测为依据的业务决策模式,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到风控策略,以及客户管理和客户服务等都要以数据为驱动。在这里,银行数据、社保数据、运营商数据、社交数据、交易数据等都可以用上。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个人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别是小额、分散、大量、短期,这些特点,非常适用于用统计的方法,或者说用大数据的方式来做。”刘志军强调,消费金融要做的是防止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也要了解客户自己的管理能力、生活状况、消费方式、场景偏好等一系列的行为和偏好,但是很多行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关联性观测到的数据来预测他的行为表现。
  刘志军表示,用大数据的模型和方法来做好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控、用户体验等工作,最主要就是看数据够不够好,目前来说,数据和数据整合是比较大的挑战。他说:“目前可以积累的数据在覆盖率、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样本偏差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正在积极地、努力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243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