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远离致癌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00万,癌症在我国已成为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位死因。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6个国家部、委、总局于2015年9月9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并就各部、委、总局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的职责作了分工。如其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职责是:“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用人单位对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加强对相关作业场所和个人防护情况的监督检查”。
  什么是癌症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在临床医学中,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如临床诊断患者患的是胃癌,则说明该患者患的是胃黏膜上皮形成的癌症;若临床诊断患者患的是胃肉瘤,即表明这种恶性肿瘤不是由黏膜上皮细胞所形成的,而可能由平滑肌细胞恶变引起,或是属于胃的恶性淋巴瘤等。但也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此外,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所以俗称血癌。它是由骨髓中某型未成熟的白细胞弥漫性恶性生长,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进入血液中形成的。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易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并常向远端转移,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
  什么是致癌因素
  致癌因素是指能使人群或实验动物群体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的物质或因素。确定致癌因素,需经动物致癌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据著名内科学专家陈灏珠院士、林果为教授主编的我国医学权威工具书《实用内科学》介绍,到目前为止,对于癌症的确切发病原因还不甚明确。较公认的发病机制是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绝大多数致癌物质存在于外环境中,主要归纳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类。此外,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约占1%,遗传性肿瘤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较小,常有多个原发肿瘤,可伴有免疫缺陷病,在体细胞中可检测出异常的基因。
  人类约80%的肿瘤是由化学致癌物引起的,现已证实有数百种化学致癌物质。多数化学物质需在体内(主要是在肝脏)代谢活化后才致癌,称为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主要有石油、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类,与印染、橡胶等行业有关的乙萘胺、联苯胺等芳香胺类,用于肉类食品的保存剂与着色剂中的亚硝胺类,以及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等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少数化学物质不需在体内进行代谢转化即可致癌,称为直接致癌物,主要是烷化剂和酰化剂。
  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是放射性,占人类肿瘤病因的5%~10%。
  生物性致癌因素主要是致瘤性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概率是未感染者的200倍,又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及鼻咽癌等可能与E-B病毒有关,生物性致癌占肿瘤病因的5%左右。
  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可引起细胞非致死性的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或(和)灭活肿瘤的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可先呈多克隆性增生,经漫长而多阶段演进过程,通过突变,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能力,形成恶性肿瘤。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致癌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目前我国癌谱兼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癌谱特征,一段时期内以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癌谱和以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为主的发达国家癌谱将在我国并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医学界的一些著名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穷癌”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同时“富癌”也增长迅猛,处于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时期。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季加孚教授认为:“所谓‘穷癌’‘富癌’,本质上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像跟中国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巴西、印度,他们的癌谱也跟我们有类似的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总结出一条规律,“穷癌”好预防难治愈;而“富癌”则“难预防”好治愈。像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等“富癌”,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后一般都能存活较长时间乃至治愈,所谓其难以预防,是这一类富贵病的共同诱因,即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其实只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富癌”也是可以预防的,但问题是许多物质生活好起来的人们视不良生活方式为享福,所以说现阶段我国的“富癌”预防与“穷癌”预防相比更难做到。
  不良生活方式致癌,是20世纪80年代医学界提出的概念。约80%的癌症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约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与吸烟有关,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80%的男性肺癌、75%的女性肺癌患者是吸烟者,另有17%是被动吸烟者。
  “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有关部门应采取加强科学知识普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到2017年使我国社会大众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成人吸烟率下降3%。
  加强劳动保护
  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及一系列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均明确了某些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导致职业性肿瘤。如较明确的致癌物质与相关的肿瘤有:联苯胺与膀胱癌、石棉与肺癌及恶性间皮瘤、苯与白血病、氯乙醚与肺癌、砷与肺癌及皮肤癌、氯乙烯与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与肺癌、铬酸盐制造业与肺癌等。在含放射性物质氡及其衰变产物的矿山工作的矿工,其肺癌发病率高,其中合并吸烟者要比普通人群肺癌发病率高20倍。还有暴露于射线环境下可导致白血病,短期大剂量较长期小剂量致癌性更强。如长期过度接触紫外线,而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可引起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又如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以及粒子形式的辐射如β粒子等),而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可引起癌症。
  因此,无论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还是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应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广大劳动者远离致癌因素。
  编辑 边 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261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