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及其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的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理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实际运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主要从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定义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几个方面对此做出评述,并且在这基础之上创建了较为健全的研究框架。针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要素做出了深入分析,为管理者及研究者对涉足这一领域进行探究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应用
  供应链作为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大型的供销网络,供应链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加强供应链管理对于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间展开的合作往往因为存在各种信息不对称、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及信息扭曲等因素的存在,常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企业间合作实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通过全面提升供应链流程中的信息共享性以及信息透明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合同模式,并且创建控制、监督以及激励等机制,有效规避公司在供应链环节出现质量风险,保障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合作能够更加高效等有效措施强化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企业供应链质量风险的防范问题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上是否能够运行完好和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质量管理现状
  不断产生的质量事件,使得人们的品牌意识和法律风险意识不断加强,我国企业更清醒地认识到生产高品质产品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倘若想要确保每一个产品的品质,就需要从产品的源头抓起,进行可追溯的实时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稳定与可靠。这一过程所生产出来的高品质产品,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防止了后期可能出现的品牌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由于产品缺陷、报废所带来的生产材料浪费和人员、时间成本损失。
  为了解决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涌现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常都包含了企业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设计、采购、制造、测量、市场品质、质量体系、质量成本、改进、协同监控等方面。然而对于整体的中国市场环境来说,由于供应链厂商的质量管理水平、IT设施完备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往往会造成这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真正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比如,大多数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都是中小企业规模,其IT基础架构的完备情况,以及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是相对较低的。倘若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IT人员来维护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业务的中断。同时,过于复杂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小型供应商来说,本身就将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去适应。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质量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无不管是在参与全球竞争,还是在本地市场运营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供应链质量管理方面,由于众多中国公司仍然处于全球化的起步阶段,因此在这一领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2.供应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不足
  首先是缺乏战略性的统筹规划。从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企业形式的承担者只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部门,没有一套对整个节点的、完整的统筹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进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受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的限制,各环节衔接还不够紧密,网络系统与信息系统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经营效果和服务质量上总是差强人意。一味强调低成本或优质服务,整条供应链效果的发挥被忽视。
  再次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当前中小企业供应链运行中,他们对于管理的认识不足,人才的培养更加不能满足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管理人员缺乏现代观念,以致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这与现代所要求的高质量、高准确性、高利润的效果不相符合。
  第四,供应链质量管理存在风险。其一,供应商筹资困难。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外贸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外贸公司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需要从外界购买原材料的。但是大部分的供应商都是中小企业,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保障公司政策运行,供应商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会采取向银行获得贷款的方式实现融资。其二,供应链从业知识未和采购环节相结合。通常情况下,外贸公司实施原材料采购的总成本都是比较大的,而且对于公司采购管理情况是否良好也将影响到企业的总的生产成本,并且会对企业的总体利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很多外贸企业在实施生产活动之前,都会对企业采购环节作出有效的控制,进而对采购环节能够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发生其他风险,但是这种办法是非常被动以及消极的。其三,生产环节的软件运用问题。众多外贸企业的ERP软件使用情况令人堪忧。外贸企业很多采购部门清楚其所采购的原材料的信息,但是对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拥有的库存量并不是很清楚。通过使用ERP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对企业采购计划以及生产计划方面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有效避免因为供应链从业人员个人原因导致的重复工作问题,解决数据不统一以及信息之后问题。另外,企业供应链从业部和生产部之前缺乏沟通,通常情况下,企业供应链从业部门要想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遭到误解,并且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干扰。
  二、供应链质量风险识别
  对于企业而言,其运作需要建立在一个较为复杂而全面的供应商网络中,不同的企业都需要置身于不同的质量风险当中,而且这些质量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拥有的供应商网络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所以,尽早识别这些风险,加强企业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的风险管理。比如,强化控制供应链管理过程和总存在的质量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水平的目的。   1.供应商的质量风险
  供应商主要的风险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质量风险、工作环境以及产品安全风险、地理和政治政策方面的风险、财政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准时交付的风险、改进行动的风险、次级供应链控制的风险以及制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潜力等方面的风险。如果供应商无法满足以上列举的所有要求,将有可能会出现和供应商存在直接联系的质量风险。
  2.企业产品的质量风险
  企业产品的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结合顾客做出的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交付产品或者是产品服务的能力;其二,影响方案或者是计划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方面的风险;其三,影响产品生产的工作环境的风险;其四,影响产品质量、顾客期望以及顾客信心的风险;其五,产品是否能够持续改进,是否拥有改进能力的风险;其六,提供和合同要求相符的制造以及服务能力的风险;其七,结合顾客给出的具体要求能否准时交付产品或者是服务的能力风险;其八,控制以及管理供应链当中的次级供应商的风险;其九,提供和合同要求相符的设计以及服务能力的风险。如果和企业产品相关的以上因素都无法满足要求,将有可能会导致和企业产品存在必然联系的质量风险。
  三、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步骤
  常用的企业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程序以及步骤主要如下:第一步,使用风险记录表和风险评估的分表进行风险评估。第二,风险记录表和风险评估得分表的内容包含了风险管理的定义,如对于特定企业而言风险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哪些,做好风险识别,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做好风险监控。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识别,确定哪些风险企业可以接受,哪些风险需要降低,哪些风险应该坚决杜绝,监控哪些风险可以接受,需要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风险。
  2.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而言,其在做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好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表,需要计算不同的质量风险因素的具体得分情况,方便获得和供应商或者是产品生产商相关的质量风险评价,并且这份评价是总体评价。这样也能够获得供应链质量风险得分表以及供应商质量风险评估表,另外也可以结合供应商质量风险评估表以及产品质量风险评估表给出的评估结果,最终做出供应商综合风险测评。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产品风险评估以及安全评估类别,需要具体结合企业客户要求对于产品部件的控制内容做出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加完整的风险评估情况。
  3.供应链质量风险记录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使用供应链质量风险记录表实现记录供应链质量风险的目的,并且还要报告企业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状态。其中,风险记录表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公司地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者服务的危害性评估、供方经理签名、风险名称、风险原因、风险影响、风险概率、风险危害性、风险评估等级、风险所有者、行动计划、状态评估、计划状态以及发生日期等等。
  4.供应链质量风险防范与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质量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以,管理好质量风险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上面介绍的质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的风险要素,能够为企业创建产品质量风险以及供应商风险评估以及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针对产品质量风险要素以及供应商风险要素进行了分类。并且还对于供应链环节中的所有合作企业有可能存在的不同质量风险和特征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对策,尤其是对于质量风险更应该加强防范,具体可以从技术层面以及战略层面上做出考虑。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和相应的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并且形成共担风险以及共享利润的双赢结果。所以,和供应链环节中的所有成员企业都应该建立十分紧密的伙伴关系,需要成为整个供应链环节实现成功运作以及加强风险防范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和其他战略伙伴达成合作关系,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加强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第二步要加强所有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交流;第三步要创建高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所有企业都能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出现供应链质量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还需要做好各种应急处理,具体包含了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并且制定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具体处理流程,创建应急事件处理小组。一旦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到避免给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企业通过创建应急解决机制,有效化解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风险,并且有效减少可能导致的实际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核心企业主导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6).
  [2]刘远.“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6).
  [3]颜忠娥.基于QFD的供应链质量风险传递模型研究[D].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53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