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区金融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社区和社区金融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社区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风险大、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口大等。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社区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社区金融重在服务模式下沉,借鉴互联网思维,采取集中运行模式,提供线上与线下互动互助的金融服务等。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金融;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1-0091-02
  [作者简介]王梦(1990-),女,汉族,武汉人,经济分析员,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区域经济。
  一、概念的界定
  (一)社区
  “社区”一词来源于社会科学学科,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德国引入我国的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滕尼斯在《Community and Society》一书中首次提出。从居民自身角度出发,社区是指一定数量规模的人在既定地方居住生活,居民之间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理念、活动交集以及共同利益等,这些群体和小区称为社区。狭义的社区包含三大要素:1.人口数量成规模;2.有固定的共同居住区域;3.居民相互联系紧密。从社会文化科学角度出发,社区的内涵还应包含社区文化建设部分,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居民的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以及风俗习惯等,由于社区本身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社区文化也应丰富多样,广义的社区内容还应包含社区文化属性。
  (二)社区金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覆盖率不断提高,除城市外,区县及农村社区发展也很迅速。社区金融是伴随着社区发展的衍生物,是为了满足社区民众生活要求而产生的经济货币流通过程,主要形式有社区银行、社区金融理财便利店和社区信用社等,以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为对象,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利于维持社区内良性货币循环。其中,尤其以社区银行为主,其以社区居民作为资源来源,分析社区区域性特点,认同社区文化,设计符合各社区区情的理财产品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使社区居民获得高质量服务,实现双赢。相比于宏观经济资金流通的模糊化,社区金融资金的流通将会在社区和社区金融机构之间的层面上进行,且其流通方式更具体化,流通额度比较有限。
  二、社区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大
  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一般社区银行网点年运行成本约50万元,通过分析社区银行的长期经营数据与资产负债结构发现,“关系型”借贷网的建立到成熟需要3~5年的运营时间,前期盈利率基本为零,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及偿债备付率(DSCR)的弱势表现都增加了社区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社区类金融机构一旦追求短期效益,就会出现金融产品质量低、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给社区金融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留下隐患。从服务的对象出发,社区金融贷款业务客户分散,每个社区的客户群体特征呈多样化,服务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导致操作风险加大。同时,社区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增加了贷款信用风险。
  (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我国传统文化并未将个人信用作为商品,不守信用多会受到舆论道德谴责,少有经济惩罚。民众现代信用意识的薄弱导致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起步晚、发展慢,且需要使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进。因此,个人信用体系融入社区金融还需要较长的过渡期。在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健全情况下,社区银行无法保证客户的诚信度和背景资料的准确率,错综复杂的融资环境和借贷关系网令客户信用问题扩大,就会增加社区银行资金回收难度,坏账率大大提升,这将给社区银行的生存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是社区金融发展的一大瓶颈,发展社区金融不仅需要大量的金融专业业务人员,而且更需要一批一流的银行家,这些银行家需要有较深的金融专业背景和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近几年,我国中高端金融人才需求量增长约50%,而客户经理制在我国试行至今尚不足20年,中高端人才输出严重不能满足外资及民营企业的需求量。与此同时,由于各大商业银行对社区银行模式不够重视,各网点服务人员薪酬低,就职门槛低,基层服务人才同样十分紧缺。
  (四)发展不平衡
  据世界银行统计,欧美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网点比例在沿海区域约占20%左右,约200人拥有一个社区银行网点,中部地区社区银行网点比例约70%左右,平均每300人拥有一个社区银行网点,人均分配资源相差不大,资源配备结构合理。反观我国,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仅广东沿海城市和上海两个地区社区银行覆盖率较高,但发展模式粗糙,局部地区呈现网点过多过滥的局面;在中西部地区,社区金融处于伊始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民营资本组建社区银行的条件尚不成熟,多数依靠政府筹资组建,且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出现“虹吸现象”或撤销网点行为。目前,我国社区金融存在地域发展极端不平衡的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推动社区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社区金融重在服务模式下沉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社区金融发展主要采取“多撒网、广收鱼”的战略,从而导致社区金融市场定位不明晰、资源耗能大、对银行自身发展十分不利。想要社区金融做到“贴民心、接地气”,需要抓住四个着力点:1.优化经营渠道建设,整合各类营销网点机构,降低企业自身能耗,提高盈利水平;2.强化客户管理,培育和巩固客户关系;3.提高开发产品交叉销售能力,细化产品开发设计方案,推动金融产品商业模式化,金融产品互联互动共同发展;4.金融服务模式动态更新,不断创新金融理财产品,社区金融机构实时更新自身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
  (二)借鉴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六大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而这六种发展模式最为重要核心内容的是其渠道优势,互联网广阔的平台资源和便捷的获取手段是社区银行实体机构无法实现的。   社区金融应借鉴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或是体制上完善自身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在社区金融机构内部产生良性循环,在外部开拓社区金融生态圈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数据库,通过外征记录和平时客户累积的方式充实数据库,有效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社区网络精确地得到客户的收入状况和借贷信息,从而让社区金融机构自身规避风险。合理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对社区金融发展的限制,满足各类一直不被重视的“长尾”群体的潜在市场,打破传统银行24小时不打烊的惯例,更多地挖掘各种潜在客户。
  (三)采取集中运行模式
  社区银行生态圈采取扁平化客户关系管理,从社区银行自身客户管理模式角度考虑,遵循互联网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借鉴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和管理流程的思路与做法,利用互联网网点布置和云端控制等技术,实现前台后台的有效分割,员工各司其职,使社区银行网点的员工专注于客户关系的维护,深入对客户情况进行分析,在管理模式上采取集中运行的方案,前台后方有机结合。结合上部所得分析结果,阶段性总结企业自身的产品方案的合理性,将信息一并反馈至一线社区银行员工,共同研发新的产品。
  (四)提供线上线下互动互助金融服务
  银行机构需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数据整合,管理层实时分析数据,提出更优的管理方案,一线员工拥有更便捷的操作台,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互联云端向用户提供动态数据资源,将顾客的产品信息实时反馈给顾客。与此同时,银行拥有很强的公信力,通过社区银行网点切入贷款金额较低的长尾市场,以社区银行网点为单位,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提高网贷平台的资金结算周期、客户体验,将碎片金融延伸至现实,绑定社区各层级客户的“小”“微”需求。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带动下,社区金融模式可采取O2O模式创造平台,将分散的客户集中于虚拟平台,再组织到实体金融店里体验服务。首先,利用实体社区银行网点推出多样化金融服务产品,将其中销量好盈利高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代销,线上线下共同构造产品推广体系,打造精品效应,增加客户的覆盖率。让互联网平台上的客户在品牌效应的牵引之下走进社区银行实体店,了解社区银行的更多产品。同时,社区银行应开展与客户之间的非金融活动,将银行网点内所有的营销细节都关注与强调与客户的互动。以上述手段带动社区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信息、销售平台的发展,在客户逐渐发现互联网可以满足自己不同金融需求的同时,为其开发一批像金融超市这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升旭.论金融的服务属性与社区金融的发展[J].金融经济,2015(16):24-29.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3]朱艳.我国社区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钱用道.社区金融服务贴近千家万户[J].西部论丛,2003(6).
  [5]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25-28.
  [6]刘工颜.关于社区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联动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32):15-16.
  (责任编辑:董博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88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