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省服装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服装产业是江西省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大力发展江西省服装产业,是“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题中之义。为了促进江西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江西服装产业的现状、制约瓶颈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探究适合江西服装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江西 服装产业集群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076-02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九江、南昌、抚州、上饶和赣州等市,5个设区市服装产业占全省总量的九成以上。主要服装产品有羽绒服、针织衫、西服西裤、内衣等。近年来,江西省服装产业发展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1.产业规模有基础。近年来,全省服装产业规模增速明显。2014年,全省服装产量为11.9亿件,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仅次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五个沿海省份,在中部地区稳居第一,分别占全国和中部地区的4.46%和29.7%。
  2.龙头企业带动有成效。2014年,规模前十位的服装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服装行业的15%,成为全省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中,鸭鸭股份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占全行业的5.1%,较2011年提高0.4个百分点;江西回圆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亿元,占全行业的3.4%,较2013年提高0.42个百分点;江西深傲服装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占全行业的3%,较2013年提高0.36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占产业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3.产业发展有基地。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有纺织企业756户,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从业人员达53480人。该区服装年生产能力达9亿件,T恤(文化衫)36亿件,生产的针织服装90%以上出口到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针织服装出口及加工基地;共青城市共有羽绒服装类生产企业近300户,年产羽绒服及各类服装能力为5000万件(套),有5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37.5亿元。南康市聚集了526户以西服西裤加工为主的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3亿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除在本地成衣市场和路福国际服装城两个市场销售外,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专业批发市场,并带动了服装面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4.服装人才有实力。江西省拥有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纺织服装职业院校,能够为我省纺织工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江西服装学院拥有在校学生10000余名,是全国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输送基地。此外,江西省还拥有大量的熟练技师和产业工人。
  5.优势产业发展有空间。青山湖区以出口针织服装为主,聚集了近千家针织服装企业,针织服装产量约占全国的60%,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尽管纺织产业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长期形成的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2014年,全省棉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润在全行业中占的比例超过50%,印染、家纺、服装3个行业合计占全行业的比例仅约35%;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与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2.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继续提高。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高性能、功能性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此外,服装家纺时尚创意产业设计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
  3.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不强。一是长期积累的低水平产能过大、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行业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能耗总量偏高,部分企业减排任务较重,节能减排工作尚有较大潜力;三是劳动力缺失、特别是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匮乏始终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4.企业和订单往东南亚转移。全省服装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大多企业是从事贴牌加工生产,面对近年来生产要素成本的急剧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生存十分困难。调查中有的企业反映,不少国外订单正往东南亚转移,不少外资企业已作好转移到东南亚发展的准备,这必将对未来全省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
  三、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产业配套不完整。由于缺乏专业市场的支撑,中高档面辅料以及拉链、钮扣等服装所需的附件无法就地采购完成,直接影响服装企业的创意设计周期。面辅料市场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江西服装产业的发展,加快中高档面辅料市场的建设是服装企业强烈呼吁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技术要求较高的水洗、绣花工艺难以满足服装企业要求,也制约着产品档次的提升。
  2.创意创新能力弱。我省服装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自主设计、研发能力欠缺,CAD等服装先进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仍然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环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中应对风险能力极差。调研中,不少企业家反映,服装加工环节利润太低,有的甚至亏本经营。
  3.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由于我省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服装发展起步也较晚,产业链比较低端,在服装设计、品牌塑造、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发展比较滞后,总体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服装文化氛围,时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不够,本土培养人才大量外流,高端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制约着产业的升级发展。
  4.政策支持不足。金融机构对服装产业支持不足,加上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处在发展中的民营服装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融资成本很高;同时,省内大商场对本土品牌进驻不仅没有支持,往往还要设置障碍,在进场费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四、加快服装创意发展的建议
  服装产业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当前,服装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又称贴牌生产,俗称代工)阶段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原始设计商,是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即原始品牌制造商,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阶段过渡,{2}{3}企业价值实现利润的关键和增值空间日益由生产制造环节向设计和市场渠道转移。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持续发展,需要有新视野、新理念、新路径。{4}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规划,确定服装产业发展路线图。江西的服装产业怎么发展,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应达到一个什么的目标,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把江西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时尚中心和世界服装的梦工厂这样一个目标是切合实际的目标定位。根据这一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好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路线。
  2.构建“一体两翼”的服装产业格局。坚持以“品牌建设”为主体,“创意设计”和“电子商务”为两翼,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使江西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由生产环节向创意设计和市场策划环节延伸,推动服装生产从OEM阶段逐步向ODM和OBM阶段过渡,掌握服装供应链的定价权和主导权。鼓励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方生产服务公司落户江西,优化服装产业结构。
  3.着力推进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区域品牌。应依托江西省的传统优势服装产业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服装创意产业基地,以创意产业基地带动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以青山湖针织产业为核心的“国家级针织服装创意园”、以共青城羽绒服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羽绒服创意产业园”,以新余家纺产业为核心的“省级家纺产业创意园区”等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融合发展,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上述园区发展为国内最具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服装创意中心。
  4.完善对服装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对服装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高速成长的服装品牌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确保服装产业项目用地,对重点产业项目用地,要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绿色通道。对服装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给予资金扶持。对取得国家级和省级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对本省服装品牌进驻商场减免进场费。
  5.推进服装配套专业市场的建设。作为服装产业价值链的上游,面辅料的时尚性和多样性已成为影响服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遵循“政府规划、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面辅料生产企业进入市场,完成清晰、科学的面辅料细分布局,满足采购商的一站式需求。形成面辅料供应、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和物流功能完备的专业化市场。
  6.加强服装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服装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设计、营销、制版、电子商务、外贸和管理人才。一是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专业优势,探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品研发、技术入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设立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鼓励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毕业生来赣创业。二是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服装学院、服装名企与法国、意大利等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建设服装设计师创意园区,鼓励设计师建立个性化的设计工作室,培育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三是加强培训。加强对省内企业家及中高端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引领他们到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学习考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7.支持服装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建设服装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把平台建设成为企业提供设计制作信息、创意人才信息、创意产品交易信息以及质量检测与提升、技术服务、报关服务、税收服务以及同其他产业对接的综合性产业服务机构。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政府、行业自律特别是联合企业抱团发展、共同实施品牌营销、对外拓展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省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JC1342。)
  注释:
  {1}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向民.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欧阳有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国际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1)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89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