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子航海在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使台湾海峡更好地适应新的交通状况,基于台湾海峡特殊的环境及其在航海上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新型航海保障体系的要求。根据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的现状,提出电子航海(e-Navigation)战略应用于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的建议:建立基于AIS的海上监管体系、整合现有VTS系统在台湾海峡建立实施船舶定线制、加大航海信息系统的整合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e-Navigation的应用有利提高台湾海峡海上安全和安保水平,保障此区域的通航安全。
  【关键词】 电子航海(e-Navigation);台湾海峡;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0 引 言
  台湾海峡是一条连接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进而向欧洲各国延伸的重要航道。伴随着国家推进海峡两岸“三通”、大力发展海西经济等举措,台湾海峡的通航船舶数量逐渐增多,使得这一地区的交通状况日益复杂,海事事故风险急剧增大。传统的航海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交通状况,因此,迫切需要在这片区域建立一个能适应新环境的航海保障体系。
  国际海事组织(IMO)基于协调海上导航系统和海岸服务的需求,在2006年成员声明中首先提出了电子航海(e-Navigation)的概念。在IMO的引领发展下,e-Navigation逐渐由抽象变得具体,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航海服务,以促进海上导航系统的协调一致以及以用户需求为引导的岸基服务目标的实现。根据IMO对e-Navigation的定义,e-Navigation是指协调搜集、综合、交换、表达和分析船上和岸上的海上信息,为了提高海上安全水平并保护海上环境,采用电子手段以增强船舶泊位到泊位的航行能力和相关服务。基于此,本文探讨了e-Navigation在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1 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现状
  目前,台湾海峡已建成包括交通管理、船舶自动识别、气象水文、通信服务、助航标志监测等系统。海事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些系统对船舶进行监管,也可以向航行于海峡内的船舶发送各类警告及其他信息,以便交通组织。通过互联网,航标部门向外发布航标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助航资料;海事部门对外发布潮汐、气象预报、航道锚地、港区航行及靠离码头方法等信息。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如只能提供基础信息服务、系统独立运行、信息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航海保障体系不再是简单的系统叠加,而是通过协调多种航海保障子系统形成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体系。
  2 台湾海峡e-Navigation保障体系的建立
  2.1 基于AIS的海上监管体系
  2.1.1 基于AIS的航线共享监管模式
  目前,AIS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航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岸基部门管理。
  当前AIS能够支持的安全通信有文本报文和二进制报文两种方式,其中更为有效并且能够突破语音障碍的是二进制报文。随着世界上航行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船舶航行速度的不断提高,AIS技术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提高AIS安全通信的能力,目前IMO正在不断积极推进以AIS二进制电文为基础的AIS适用专用电文(ASM)的应用,利用二进制电文结构内容的灵活性来传达多种功能的电文信息。这不仅拓展了电文种类功能,也增加了AIS电文信息量。
  船舶监管部门如船舶交通服务(VTS)中心等,目前只能监管船舶航行的AIS轨迹图,不能预测船舶未来的航行动态,进而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在目前全球航运e-Navigation理念支撑下,如果能够将船舶的计划航线变成AIS可以自动播发、接收和解析的报文,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岸基的监管能力。2010年,IMO正式发布《AIS适用专用电文应用导则》,推荐了航路信息在AIS系统中的电文播发规则和要求,为航线类的报文在海上AIS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国际标准依据。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提供的AIS相关电文标准要求,开发相应的AIS航线电文播发、接收和解析应用系统已提上日程。如能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台湾海峡的海上监管当中,无疑会增强AIS岸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使AIS功能实现最大化,进而保障台湾海峡的通航安全。
  2.1.2 利用AIS建立船员证书远程跟踪监管系统
  目前,我国在各级船员的证书监管方面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船员获取适任证书之前的监管,船员获取适任证书后的监管相对空白,主要采取现场查验的手段。船员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但并没有达到全国统一管理的地步,各地方海事局划地而治,船员信息共享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海事部门监管的不完善,利用虚假海上资历换取适任证书的情况时常发生。远程证书识别监管系统基本空白,人证分离、持假证上船甚至无证上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增加了海事事故的风险,因而开发一套能有效远程监管船员的系统迫在眉睫。2014年9月天津海事局成功举办了运行嵌入考生身份识别模块(指纹识别)终端的考试,标志着自动识别考生身份的新的考试系统正式进入实际使用阶段。同时,船员指纹信息采集工作的全面完成,也为基于AIS和指纹识别技术的船员证书远程识别系统的开发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2.2 整合现有VTS系统,在台湾海峡实施船舶 定线制
  近年来,我国先后在长江口水域、成山角水域、长江三峡库区、长江江苏段、珠江口实施船舶定线制。船舶定线制对规范船舶交通流,减少船舶碰撞事故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实施船舶定线制也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到目前为止,台湾海峡仍未建立船舶定线制,这无疑会为船舶交通繁忙的台湾海峡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随着海峡航行船舶数量的增加,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迫切需要在台湾海峡实施船舶定线制。定量和定性分析海峡通航环境,揭示海峡中主要交通流模式和交通环境特征,并据此规划和设计台湾海峡船舶定线制方案[1]。
  2.3 加大航海信息系统的整合力度,建立信息 共享服务平台
  IMO提出e-Navigation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但目前e-Navigation的战略发展和实施大多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e-Navigation战略目标的真正实现,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助航系统,如VTS岸基服务、雷达/ARPA、AI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进行整合[2]。在通信方面,除了要为船舶提供各种常规信息服务外,还应通过互联网增强岸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为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3 结 语
  e-Navigation已得到了航海界的认可,并在IMO的引领下逐渐明朗化,这也代表着未来航海及航海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台湾海峡航路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其e-Navigation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我国在无线电导助航设施的建设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在基础建设上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有效整合这些基础设施为航海事业提供更高效的保障上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寿桂,翁跃宗,彭国均.台湾海峡船舶定线制设计的数据空间处理与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3):62-68.
  [2] 邵哲平.基于ECDIS和AIS的船舶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J].中国航海,2007(2):3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458883.htm